洞仙歌·冰肌玉骨

更新时间:2024-08-02 13:20

《洞仙歌·冰肌玉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消夏的情形,突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感叹。上阕从旁观者角度描写处于如月宫瑶台般的环境中的女主人公非凡的姿质,风度娴雅,馨香妩媚;下阕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全词想象奇特,境界幽眇,波澜起伏,语意高妙,读之令人如临其境。

作品原文

洞仙歌⑴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⑵,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⑶,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⑷,作一词,朱具能记之⑸。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⑹。

冰肌玉骨⑺,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⑻。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⑼。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⑽。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⑾,玉绳低转⑿。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洞仙词”“洞中仙”等。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

⑵眉州:今在四川眉山境内。

⑶孟昶:五代时蜀国君主,在位三十一年,后国亡降宋,深知音律,善填词。

⑷花蕊夫人:孟昶的妃子,别号花蕊夫人。摩诃池:故址在今成都昭觉寺,建于隋代,到蜀国时曾改成宣华池。

⑸具:同“俱”,全,都。

⑹足:补足。

⑺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⑻水殿:建在摩诃池上或附近临水的宫殿。

⑼欹枕:倚枕。欹,斜靠。

⑽河汉:银河。

⑾金波淡:月光淡,指夜已渐神。

⑿玉绳:两星宿名。北斗第五星叫玉衡,玉衡北面两星叫玉绳。《太平御览·天部五》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两星为玉绳。玉之为言沟,刻也。瑕而不掩,折而不伤。”宋均注曰:“绳能直物,故名玉绳。”低转:位置低落了些。

⒀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白话译文

我在七岁的时候,见到眉州一个老尼姑,姓朱,忘记了她的名字,年龄九十岁。自称曾经跟从她的师父到蜀主孟昶宫中,有一天天气非常热,蜀主与花蕊夫人晚上在摩诃池上乘凉,写了一首词,朱姓女尼都能记住词的内容。此事已过去四十年,朱姓女尼已经去世很久了,人间已经没有了知道此词之人,我仅记住词的开头两句,空闲时仔细品味,这不就是洞仙歌令吗?于是补足全篇的说。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创作背景

苏轼在小序中交代了写此词之缘由,词人在七岁之时曾听过蜀主孟昶的《洞仙歌令》,而四十年后,只能隐约记住首两句,词人便发挥他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他的文思才力,补足剩余部分。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公生丙子,七岁为壬午,又四十年为壬戌也。”他定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时作者正谪居黄州。此词虽于小序约略交代了写作背景,其实自隐杼机,让人睹神龙之形而不能察神龙其身,从而为自己逸兴走笔、暗寓情怀创造了条件。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记载了此词之本事:东坡作长短句《洞仙歌》,所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者,公自叙云:“予幼时见一老人,能言孟蜀主时事云:‘蜀主尝与花蕊夫人夜起纳凉于摩诃池上,作《洞仙歌令》。’老人能歌之。予但记其首两句,乃为足之。”近见李公彦季成诗话,乃云:“杨元素作本事曲,记《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钱唐有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意,以填此词。”其说不同。予友陈兴祖德昭云:“顷见一诗话,亦题云:‘李季成作。’乃全载孟蜀主一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明月独窥人,攲枕钗横云鬓乱。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云:‘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檃括稍协律以赠之也。’予以谓此说乃近之。”据此,乃诗耳,而东坡自叙乃云“是《洞仙歌令》”,盖公以此叙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国初未之有也。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宋末张炎著《词源》一书,已启后世有关苏、辛优劣之端。张炎认为辛词豪气太盛,且以戏弄笔墨居多,难入雅词之室。而苏轼词则“清空中有意趣”,“清丽舒徐,高出人表”。其中这首《洞仙歌》即是备受称誉的一首。

名家点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子瞻佳词最多,其间杰出者,如……“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夏夜词(略)凡此十余词,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

宋·叶寘爱日斋丛钞》:东坡《秋怀》诗:“苦热念秋风,常恐来无时及兹遂凄凛,又作徂年悲。”即补《洞仙歌》结语。

宋·张炎《词源》卷下: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如……夏夜《洞仙歌》云:(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明·杨慎词品》卷一:杜诗“关山同一点”,“点”字绝妙。东坡亦极爱之,作《洞仙歌》云:“一点明月窥人。”用其语也。

清·朱彝尊词综》卷二孟昶《玉楼春》词评:按苏子瞻《洞仙歌》,本隐括此词,然未免反有点金之憾。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