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瓷

更新时间:2024-02-19 18:17

民国时期随着封建帝制的灭亡,“官窑”已成为历史名词。袁世凯称帝后,1916年以后景德镇瓷器以水彩和粉彩为主,郭世五在当时督烧的御用瓷器,便成为近代藏家追逐的稀世珍品,世称“洪宪瓷”。

产品背景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定国号为“洪宪”(1916年)。袁世凯在阴谋称帝时,亦仿效清朝制度,设御窑,曾派古玩商人郭世五到景德镇监制“洪宪瓷”。据《景德镇史稿》、《古玩旧文》等著作介绍,郭世五到景德镇担任陶务总监督后,曾邀集清朝御窑厂各方面的高手,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烧制,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粉彩珐琅彩。珐琅彩是由清宫廷造办处的画师自炼或西洋的珐琅料,按指定的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入炉烘烤而成。珐琅彩又名瓷胎画珐琅,始烧于清康熙。珐琅彩料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即成。

因中华民国总统府设在中南海,袁世凯居住的地方为中南海的居仁堂,所以所烧瓷款为红色篆书“居仁堂制”和“居仁堂”。但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当了83天皇帝就一命呜呼。所烧“洪宪瓷”不多,留传下来的就更为稀少,可谓凤毛麟角,成为瓷器收藏家寻觅、收藏的目标。“洪宪年制”款为此工场名师利用所余瓷土所制,历时近两年,存世较多流传有限仍属珍品,改革开放后有大量仿制。

特征

洪宪瓷以粉彩和珐琅彩为主,其中珐琅彩是以前清宫造办处引进的西洋珐琅料,在白瓷上作画后入炉烧制而成,后又加入了适量色素,因此不同于其他瓷器,这是洪宪瓷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

早期仿洪宪瓷的特征为:胎白釉净,无橘皮纹,彩色明艳丰满,人物脸部有阴阳块面,花卉用没骨法画就,器物成对,画面左右对称,这些虽为托古所仿,但仍为当时没落官窑优质胎土和制瓷名家的上乘之作,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解放后期的劣质仿冒,釉色有红有蓝,与精美的洪宪款瓷差别甚远。

鉴别

郭世五督理景德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等“洪宪年制”款御瓷烧制,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便倒台。所以,现在见到的“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确属拟官窑民窑极品。另有洪宪瓷,色彩明艳丰满,画工精细传神,器底题有“居仁堂制”红色篆书落款,实为民国时期瓷器之上品。需要说明的是,经鉴定确认为民国瓷器“洪宪年制”款识的,理应视为珍品。“居仁堂”、“觯斋”款识的名贵瓷器甚少,有人见了不识货,不重视,乃至轻易出手。鉴别真、伪品时,应特别注意到凡署“居仁堂制”款的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等均有工细的特点,并且是小件器物多于大件,而仿品往往是“款”十分相象,其余的都很粗糙。

名品

洪宪瓷器

现在苏州博物馆里藏有13件“居仁堂制”款识的洪宪瓷器,是袁世凯第十三个女儿袁经祯于1963年至1965年间捐赠的。这套粉彩瓷胎质细腻,白如霜雪,釉色纯净,层次分明,画工精良,巧妙绝伦,器型也是大小皆具,形态各异。瓷器上面绘有彩粉的梅雀图,瓷器底部红色“居仁堂制”印章尤为醒目。因这套瓷器从烧制完成后,从未被使用过,所以至今也是宛若新品。

粉彩荷花双蝶图薄胎盘

景德镇陶瓷馆里也保留有一件“粉彩荷花双蝶图薄胎盘”的残器。器底同样有红料篆书的印章“居仁堂制”。可以说,这件瓷器是我国末代官窑“洪宪瓷”的标准器。而散落、出现在各地的种种所谓的“洪宪瓷”,它们的真伪就很难定论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