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泉清真寺

更新时间:2024-08-13 16:22

洪水泉清真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乡洪水泉村,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

历史沿革

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洪水泉清真寺。历史上先后经过5次扩建,其中最大一次规模扩建是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山西工匠历时13年竣工。

2016年6月,洪水泉清真寺维修保护工程开始实施,先后将进行山门、唤醒楼、大殿屋面维修、木结构修补,唤醒楼、围墙风化砖掏补、屋面维修以及经学房、伙房的墙体砌筑、木结构大木架维修、屋面工程、门窗替换等。

建筑格局

洪水泉清真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该清真寺是青海省境内保存完整、年代较早的清真寺之一。整座寺院由影壁、山门、宣礼塔、大殿、学房等组成,建筑群依山而建,主次有序,布局紧凑。寺院坐西向东,入口朝南,置于寺院南侧。后院正中是礼拜殿,殿前十步开外正对唤醒楼。唤醒楼南北两侧接砖雕拱门墙,将寺院分为前、后两院。唤醒楼前为前院,正对东墙影壁。山门殿在中轴线南侧,门外再设一照壁,为由东边进入寺院的人导引。学房、宿舍布置在寺院北侧。

主要建筑

影壁

影壁长约10米、高约6米、宽0.86米,仿木青砖材质,由基座、墙身、瓦顶三部分组成。其中,基座为须弥座,雕有牡丹、莲花、石榴、芭蕉等图案。墙身两端立砖墩为倚柱,下部束腰做成了莲花须弥座,分别刻着“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等图案,墙体则雕以“卍”字纹饰做边框,内里镶嵌着六角形似绣球相连的六方连续锦缎式花瓣纹饰,以花瓣为盘,花蕊里又雕刻有255朵形态各异的花卉图案,如牡丹、菊花、柿子、月季、石榴、佛手、葫芦、莲花以及狮子、蝙蝠、“寿”字、太极图等,当地民间称之为“百花图”或“百馍图”。

礼拜殿

礼拜殿是洪水泉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由前殿后窑殿两个建筑组合而成。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木构总体为甘青地方做法,柱梁硕大,殿内空间开阔,但前檐木结构形制有藏式建筑痕迹。檐柱头做仰覆莲雕刻,其上为雕花短托木,托木上横担三面雕花的拱形长托木,再上为断面呈工字形雕花横梁,工字横梁上为七踩斗栱。斗栱俯视呈等边三角形,连坐斗都是三角形的,交错安置,更显繁华密致。礼拜殿两侧及后面柱梁斗栱改作较为简练的方形,柱头两侧联接大额枋,柱头上为平板枋,平板枋上置斗栱。礼拜殿前廊宽阔,穿插梁随枋也做卷草雕刻,挑尖梁上用坨墩置双檩,上置栱椽,看似卷棚顶,使前廊木作更觉华丽。前廊明间和次间均安四扇六抹隔扇门,廊间安两扇六抹隔扇。礼拜殿前廊两侧廊心墙做四条砖雕屏,内容为民间常见的“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仙鹤莲花”和博古图案,寓意喜庆福贵长寿。礼拜殿前两侧砌干摆八字影壁(俗称水磨砖八字墙),其干摆做法耗功费时,每块砖需经锯、切、刨、磨多种工序,砌筑时用现淋白灰、糯米汁、明矾、少量冰糖按比例调成膏子灰,砌一层即灌浆,砌成后砖缝细如丝,砖面平如镜,雕花婉转玲珑,达到了传统建筑砖砌墙体的最髙等级。

礼拜殿内部空间宏大宽展,大木梁架一览无余,金柱擎起七架梁,上用坨墩承五架梁,再上为三架梁,三架梁正中用雕花高坨墩承接脊檩,上为扶脊木(椽花),五架梁、三架梁的随梁枋及坨墩均做卷草雕刻,以增加殿内美观华丽。明间脊檩、随檩、坨墩均有彩画,。礼拜殿前殿后面与后窑殿相连,形成组合建筑,后窑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重檐十字脊屋顶。殿内三面装木雕壁板,两侧壁板上有“博古”条屏浮雕,其中两幅条屏刻满楷书文字,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刨去,经残迹辨认,隐约有年号及敕谕字样,与寺院建造年代及历史背景有关。殿内西侧壁板正中做圣龛,龛边有卷草纹浮雕。殿内二层做木栏杆,栏杆后安装花格窗,殿顶做巨大木雕八角形藻井,俗称天罗伞。

唤醒楼(宣礼塔)

唤醒楼处于寺院前后院之间,为三层楼阁,底层四方形,二、三层为六边盔顶楼阁。底层东西金柱间安前后二道门,前为实扇大门,后为四扇格子门,底层四周均做砖雕墙。其形式与廊心墙相似,中心堂子有的雕猫蝶图,寓意“耄耋延年”,有的雕兔子白菜,寓意“宏图有财”。唤醒楼南北有两根内柱为三层通柱,以增强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每层檐下均施七踩斗栱。二层和三层设有环廊,外柱安木栏杆,做“步步锦”图案,内柱间安门窗,二层槛窗做六边形,窗心棂条亦做六角图案。三层槛窗做圆形,窗心做“八卦锦”图案,二层和三层楼板中心做六边井栏式天井,一是美观,二是唱经时有好的音响效果。唤醒楼大木结构复杂紧凑,斗栱密致,木雕砖雕风格独具,从底层通过天井可直接看见三层顶部的雷公柱。

山门殿

山门殿位于前院南侧,但不在中轴线位置。寺院初建时,本想东侧正中建山门及牌坊,但东侧住着一位孤独老妇,寺院多次以优惠条件劝说搬迁,均不给“口唤”(伊斯兰教用语,意为“许可”),山门殿只好建在南侧。山门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四面无廊,平板枋上置五踩斗栱。内檐四角用抹角梁,抹角梁上置交金墩,老角梁后尾压在交金墩下,交金墩上为踩步金。该殿进深尺度小,金柱顶不施五架梁,而将柱头斗栱、挑尖梁后尾穿出金柱,悬挑两出垂莲柱,垂莲柱擎起三架梁,三架梁上立脊瓜柱承接脊檩。山门殿前后廊心墙及前面八字影壁均作砖雕,。左侧雕“鼠偷葡萄”,右侧雕“蝙蝠桂花”,与福谐音,寓意福贵。

文物遗存

砖雕、木雕

洪水泉清真寺影壁山门、宣礼塔、大殿等各处的砖雕和木雕题材均涉及诸多颇具象征性的琴棋书画、飞禽走兽、花卉植物、佛道器物等,图案也都通过谐音、寓意及特定符号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情趣和民俗意蕴。比如,“四季平安”“耄(猫)耋(蝶)之年”“兔守百财(白菜)”“榴开百子”“五福(蝠)捧寿”“凤麟呈祥”“梅兰竹菊”,等等。洪水泉清真寺建筑的屋脊、柱头等多处雕有龙凤造型,前廊的月牙房梁上还有“二龙戏珠”木刻,这是中国社会皇权象征与伊斯兰教有机结合的产物。与此相对应,礼拜大殿里曾供有“皇帝万岁万万岁”牌匾。

手抄本《古兰经》

洪水泉清真寺保存的一部手抄本《古兰经》,其成书年代大约为8~13世纪,是中国考古已发现的最古老《古兰经》手抄本,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文物价值

洪水泉清真寺布局规整、保存完好,其建筑技艺包含伊斯兰教文化、回族、汉族和藏族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1986年,洪水泉清真寺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洪水泉清真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洪水泉清真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乡洪水泉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洪水泉清真寺,路程约29.6千米,用时约46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