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2 15:58
洪葭管,曾用名嘉冠,笔名葭白、欧玮瑜等。1921年1月生于浙江宁波(鄞县)一个职员家庭。
1941年夏,刚满20岁的洪葭管来到了上海。洪葭管在“小四行”之一的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总行稽核处,当了一名办事员。
1943年,洪葭管跟随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总管理处迁到重庆时就已经被提升为该行总管理处的会计科科长了;两年后擢升为该行重庆分行的副理(即现在所称的副行长);翌年,又被提拔为南京分行副理。
1949年年初,他回到了上海。他能在上海迎接解放,心情是激动的。接管“小四行”的军事特派员,正是过去与他一起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知友。组织上了解洪葭管的政治态度、社会科学知识和工作能力,很快就派他担任了公私合营中国实业银行总行人事室副主任。1951年银行业变动和重组期间,他又担任了12家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检查处副处长。1952年,公私合营银行正式成立以后,他又成为该行清产核资委员会的主任秘书。
之后,他一头扎进了整理研究中国货币金融史料的故纸堆中。领导重视这项工作,曾把它列入国家科学规划,还于1957年专门在上海成立合营银行总处金融研究委员会,洪葭管被任命为副主任。1958年他又担任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组的负责人,开始主持中国金融史的研究工作。
1959年,发表论文《上海钱庄的产生,发展与改造》。
1960年,一部史料翔实、立论鲜明皇皇70万言的《上海钱庄史料》由他主编问世。这部著作在中国史学界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十八年以后的1978年重又再版。从此,洪葭管的中国金融史研究,犹如泉水奔涌,一发而不可收。
1964年,他2万余字的论文《从汇丰银行看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金融统治》,在上海市社联的《学术月刊》上发表。这也是洪葭管作为中国金融史学家的第一块基石。
在1960〜1965年期间,洪葭管几乎每年都在《学术月刊》上发表1篇文章。该月刊素以选稿严格、文风严谨而著称。编辑部称呼40多岁的洪葭管为“青年理论工作者”。
1977年,洪葭管到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民国中央银行、中国银行、财政部、四联总处等金融机构的档案资料,在7个月期间,没有回过一次上海,一共获得50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这为其后的研究与写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1977年至1984年,洪葭管担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其间,有一次离休“末班车”机会。但是想到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摘的资料还没充分挖掘利用,他放弃离休机会,以把相关工作继续推进。
从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十余年当中,他出版的专著,就有《上海金融史话》《金城银行史料》《近代上海金融市场》《在金融史园地里漫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和《金融话旧》6种。随此而来,除了研究工作,他的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也不断地加码。
1981年春,上海金融学会受中国金融学会委托,在无锡举行有关中央银行制度的座谈会,为期十天。洪葭管不仅提供论文,而且牵头执笔整理座谈会综合记录,编成《中央银行制度座谈会资料汇编》。
1984年12月,国务院调查组到上海调查以后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并将它的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由时任上海市副市长阮崇武亲自组织筹备组,负责文件起草的,还是洪葭管。
1986年上半年,日本经济新闻组团来沪考察,洪葭管作为上海金融学会秘书长,与上海市财办一位副主任一起负责接待、介绍情况。日本参观团回国之后对此报道较多。
1979年开始,他担任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被选为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1989年开始,相继被聘为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要求,由该行负责统一组织编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材的时候,特地聘请洪葭管作为《中国金融史》的主编和总纂。经过几年的组织、编撰、审定,一部40万字的《中国金融史》于1993年7月出版。
1990年,洪葭管以金融学者的身份,被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聘为上海市政府参事。
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市长的黄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发开放浦东尚待解决的四个问题之一,是设立浦东发展银行如何获准问题。作为政府参事,洪葭管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立即就这个问题写出了《为争取设立浦东发展银行的建议》。这一报告被有关方面采纳,浦东发展银行于1992年就开业了。
1992年,加州伯克莱大学邀请洪葭管作为访问学者,时间长达两个月。他专门在纽约做了半个月美国金融的考察,也让美国学者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1994年,我国通货膨胀加剧,洪葭管立刻全心投入研究这一现象的成因、特征、演变过程,先后撰写了《古今通货膨胀述评》《“十年”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抑制通货膨胀与发展金融》等一系列论文,并主持召开了“从中外金融历史看通货膨胀”学术研讨会,然后亲自起草“会议纪要”,将“会议纪要”以《金融研究报告》的形式,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所呈送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领导。这次通货膨胀从1996年起逐步下降。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更引起洪葭管的警惕与深思,洪葭管在《上海金融》上发表了《试论金融、金融功能和金融危机》一文,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加以剖析,指出这些危机的成因、处理危机的办法和应该吸取的教训。他又撰写了《从中国近代的金融风潮看当代的金融危机》一文,回顾总结了旧中国十次金融风潮,分析了信用风险与金融危机发生的关系,大声疾呼必须搞好宏观调控,抑制经济泡沫。
1998年8月,他应英国牛津大学亚洲研究院的邀请,参加“民国时期的银行和金融”学术研讨会。会上,他提供的《1941年前的上海银行业》的论文,同样获得了各国与会专家和学者的热烈肯定。一位专家在主持会议的时候,特地递给他这样一张条子:“洪老,您老真了不起!十万分感谢您的精彩文章和报告,更期待下午四时之‘回顾’人民银行研究经验。”
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上海财经大学和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现兼任交通银行咨询委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指导教师,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
每天伏案写作是洪葭管的爱好,单是2004年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就写了四篇论文,三篇应三位作者之约而写的序言,参加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十余人次,答电视台来客访问七次,参加学术研讨会六次。
他担任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直到2005年,其后改任顾问;另还担任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在21世纪,依然承担了不少研究和写作任务,直到2019年才算告一段落。
2011年在《中国金融》撰写《金融史的魅力在于客观真实》。
2017年8月,美国亚马逊用一个整版推广洪葭管著作,分别是讲述国民政府时期金融的《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中央银行史料》(1928年11月至1949年5月)及《洪葭管论金融》《金融史的魅力》。把洪葭管在新世纪十年之间四本有质量的专著一次性地刊登销售广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外学术界对于洪葭管研究成果的欣赏与肯定。
2018年,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百年纪念的两本文集,均以洪葭管为学术顾问;反映上海金融改革开放的《从外滩到陆家嘴》电视纪录片第六集,以大量篇幅与镜头对洪葭管的采访。
2021年1月,洪葭管收到上海市市长龚正颁发的百岁生日纪念奖牌。
2023年1月9日晚9时,洪葭管在上海中山医院驾鹤西去。
洪葭管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金融史研究,共编著出版金融史书籍20余部,被誉为中国金融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此外,洪葭管先生还撰写了大量有关金融史和金融理论方面的文章,在金融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81年年初,中国金融学会在广州召开货币理论研讨会。洪葭管提交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阐述人民币也要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另外一篇讲述如何认识和对待通货膨胀。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主持研讨会,夸奖文章写得好。
1991年,他主持在青海西宁召开的“三北”修志工作座谈会。洪葭管所写的会议总结,中国金融学会将其转发全国各地参考执行。还有一次,洪葭管参加在浙江的座谈会,与会发表了关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见解;中国金融学会把会议纪要转报中央政治局。
1994年,洪葭管先生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正当大家关注浦东新区功能如何进一步开发的时候,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尽管中国政府妥善地对待这场危机,但一定的冲击与波及仍然不能避免。当时,如何消化在浦东已建成的巨量空置大楼,成为上海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洪葭管再次深入浦东,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即占地1.7平方公里的俗称小陆家嘴区)以及竹园商贸区一些大楼租售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觉得,在所有可考虑的对策中,让小陆家嘴先繁荣起来,形成热点效应,然后以点带面,带动浦东地区大楼的消化可能是最有成效、最值得采取的方法。如果上海选择小陆家嘴这一块1.7平方公里土地作为金融中心所在地,既是建设金融市场中心的最佳选择,也是解决这一地区二三十幢高楼出租出售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于是,由洪葭管牵头,并由他执笔,以杨小佛等六位参事署名,写出《关于制定小陆家嘴“先繁荣”方针的建议》,除了阐述小陆家嘴地区必须和贯彻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观点,还提出了一整套如何“先繁荣”的具体措施。
在上海市政府参事岗位上,洪葭管牵头并执笔撰写的《为争取设立浦东发展银行的建议》《关于制定小陆家嘴先繁荣方针的建议》 《关于统筹上海社保工作的建议》等,影响更大。因其是内部文件,未公开发表;洪葭管认为这是集体劳动成果,坚持不编入自己的专著。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编印的《参事工作信息》,曾经对历届参事对历届《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所提意见被采纳的情况作过统计:1999年,被采纳54条,其中洪葭管的有26条,占48%;2001年,被采纳49条,其中洪葭管的有20条,占41%。
90岁高龄的中国金融史学奠基人洪葭管先生18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荣获2011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洪葭管认为,金融历史、金融理论、金融实践三者之间是一种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搞研究、做学问,首先要认真学习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其次是掌握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史料,透彻了解历史事件、人物、机构等相关问题。
在研究金融史和金融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洪葭管一直关注金融安全的问题。他觉得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慎对虚拟资本,严控资产泡沫。洪葭管列举马克思、理查德.波斯纳以及民国银行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等人的看法,担心过度投机不利于金融稳定。二是要正视通货膨胀的危害。三是正确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妥善使用外汇储备。
洪葭管也是《当代金融家》杂志编委之一。杂志首席经济学家刘鸿儒在2011年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为洪葭管颁发“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的致辞中表示,从洪老身上,可以看到学术研究应有的学风,即埋头苦干,勤奋刻苦,应该向洪老学习,加强金融研究,大力培养符合国际化需要的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