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5 19:16
洵口战役,又称洵口遭遇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场战役。1933年9月25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为了切断中央根据地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联系,敌军于9月28日首先占领了黎川城。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央军委实行冒险主义的作战方针;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要求红军收复黎川,以阻击黎川敌军向南推进。10月6日至7日,红军在向硝石前进的途中,于洵口不期与敌遭遇,发生激战,歼敌3个团。但是,红军未能攻下硝山,最后被迫撤出战斗。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一开始,即丧失了主动权。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乘红一方面军分离作战,中央苏区东北面守备薄弱之机,突然发起进攻。9月25日,敌周浑元率第8纵队3个师从南城、硝石南犯,直逼中央苏区北大门黎川,企图扼制中央苏区北部咽喉,阻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以及东方军与中央军的联系。“左”倾冒险主义者领导者匆忙调兵遣将,以求“御敌于国门之外”。9月27日,中革军委令东方军从闽西北上就敌,“首先消灭进逼黎川之敌,进而会合抚河以西力量,全力与敌在抚河会战。”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东方军尚未启程,黎川即于9月28日失陷。
“左”倾冒险主义者领导者震惊于黎川一城之失,急令东方军昼夜兼程北上,迅速反击硝石、资溪桥、黎川地区之敌,并以一部赶到黎川西南,阻击黎川之敌南犯。
9月29日,命令彭德怀率领东方军(辖红3、5、7军团及第21师一部)撤围福建将乐、顺昌,迅速回赣,以一部赶到黎川西南,主力进攻硝石、资溪桥、黎川之敌,以阻止其向南推进。中央军主力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和牵制南城、南丰地区之敌,以保障东方军对黎川地区的进攻。东方军预定于10月8日攻击硝石之敌第24师,并歼灭南城及黎川方向的援敌,为收复黎川创造条件。东方军开进途中,在飞鸢、洵口地区与敌北路军发生遭遇战。
敌第8纵队司令周浑元于10月3日获悉,洵口地区有红军千余人,判断为非红军主力部队。乃决定派所部第6师18旅旅长葛钟山率第17旅31团、18旅34团及第5师27团及黎川保卫团一部,赴洵口侦察游击。10月4日午夜,敌从黎川轻装出发,5日其先头部队第34团到达洵口后即向湖坊飞鸢方向警戒,并派出侦察分队。随后,敌27、31团也先后到达洵口、石硖地区。
10月6日晨,葛钟山对洵口东部5公里处的飞鸢红军阵地发动攻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保卫黎川这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门”,阻击敌人向南推进,命令彭德怀率红军由福建回师江西,向黎川飞速挺进。6日13时许,当红军右纵队前锋红四师进抵飞鸢后,遇上红七军团一部正与敌军第31、34团激战,张锡龙指挥红四师当即抢占高地,对敌人展开猛烈攻击。17时许,彭德怀率领右纵队第五、六、十九、二十师到达飞鸢。敌旅长葛钟山不敢恋战,于傍晚时分在第27团炮火掩护下,迅速撤回洵口,等待增援。
为了消灭洵口之敌,彭德怀决定于7日7时30分,分三路向洵口守敌发动总攻击。部署红五军团第三、十三师为左翼纵队,截击由黎川城向洵口增援之敌;红三军团第五师为中央纵队,向洵口、石硖之敌发动攻击;第四、二十师为右翼纵队,分别自东向西、从北向南对洵口发动攻击。
总攻时间一到,红军分三路向洵口发动猛烈攻击。霎时间,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红军战士的喊杀声连成一片,震撼山谷。正准备吃早饭的敌军,在晨雾迷漫中突然听到枪声大作、杀声四起,吓得胆战心惊。洵口外围的莲塘、石硖等处的敌军阵地迅速被红军占领,葛钟山所部被逼缩进洵口村内。与此同时,周浑元于6日晚从黎川城派出3个团的增援部队,被董振堂红五军团堵截于距洵口5公里的白沙地段,无法向前迈进半步。7日1时,在红军三路劲旅的强攻下,被困于洵口村内的4个团全部被歼。
此时只剩下敌一个营据守山顶土寨继续负隅顽抗。粟裕率领的红二十师及时调整部署,将山岭紧紧包围,由一营正面向上进攻。由于敌人在山顶构筑了工事,并用两挺机枪交叉射击,雨点般的子弹封锁了上山道路,红军进攻受阻。
粟裕在前沿阵地观察到,山的左边有一条蜿蜒崎岖小道可达山顶。于是命令警卫排排长黄福根,挑选十名精干战士组成敢死队,在炮火掩护下,从小路向山顶攀登,冲到葛钟山藏身的土寨前。战士吴忠海手持上了刺刀的长枪,一脚踢开寨门,朝着门里一连挑倒两个敌人。这时葛钟山的副官李小虎拔出手枪,吴忠海眼明手快,一刀刺进李小虎的腹部。李小虎一声惨叫,咬牙死命用双手抓住刺刀,吴忠海用力拔了两次都没拔出来。他一扣扳机“砰”的一声,结果了李小虎性命。另一个敌人用枪托打在吴忠海左额上,吴忠海感到一阵剧痛,蹦出寨门,伏在地上,把腰上的手榴弹一个个扔进土寨,随着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和一片惨叫声,土寨里的敌军终于用竹竿挑出一块白布不断晃动。一脸尘土的葛钟山举起双手,低头走出土寨投降。
这一战役,红军共歼敌3个团,俘敌旅长葛钟山以下1100余人,缴获机枪29挺、迫击炮2门、长短枪1048支、无线电发报机1台。洵口战役取得大捷,1933年11月11日出版的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二版用了三分之一的版面,报道了洵口大捷。文章中称“1933年10月7日发生在黎川县洵口镇的洵口战斗,是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第一战。‘活捉葛钟山’一战,成为运动战的经典之作,它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苏区的反动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苏区人民保卫苏区、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这次意外战斗的胜利,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博古、李德“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信心,对长达一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