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6 20:45
活检钳是内镜检查取病理标本不可缺少的工具,若使用污染的活检钳进行操作获取标本,将会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笔者对活检钳带菌原因和消毒灭菌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内镜 活检钳 消毒
1.1 器械与设备 国产NCX12-Ⅲ型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玻璃管直径3 cm,长度100 cm,因于浸泡活检钳。2%戊二醛文崃利尔康产。
1.2 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分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消毒法(简称机消法)和垂直悬挂浸泡消毒法。者取活检后活检钳先在水流下清洗,毛刷清洁钳瓣后放入消毒机中与内镜同时设定消毒,设定时间按要求为5 min。后者采用同样方法对活检钳进行清洁,然后将活检钳垂直悬挂浸泡在戊二醛的玻璃器官容器中,消毒时间为10 min。然后同样方法在活检钳的钳瓣和下端补采样送检钳菌培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P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在机消法6次细菌培养中,其中3次检测报告细菌满平皿,在统计学处理时按2 500细菌1 cm2计算,另3次分别为404、100、256个细菌1 cm2;垂直悬挂浸泡消毒经过10次细菌培养,结果均未见细菌生长。经统计学处理:t=7.5,P小于0.0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内镜检查、治疗的设备和人员不断普及,由此带来的院内感染陪受重视,所以内镜及其附件的消毒灭菌越来越受重视,需寻找有效的内镜附件消毒灭菌方法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活检钳是直接操作机体黏膜组织的内镜附件,需达到灭菌标准。许学者致力于内镜及活检钳消毒灭菌的研究,但没有找到活检钳消毒不彻底的原因,故消毒效果不明显。如果使用一次性活检钳,就可以彻底杜绝交叉感染的可能.
3.1 活检钳带菌原因分析 做内镜检查时为了使胃腔、肠腔扩张便于观察,需要给腔内注气,腔内压力增,把消化道内的黏液、血液及分泌物压入活检钳鞘内。活检钳结构本身无冲洗孔,内芯不易冲洗清洁和消毒灭菌。
3.2 消毒机未彻底消毒的原因 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设置了内镜消毒系统和活检钳消毒系统。消毒程序为加压清洗—雾化消毒—加压清洗,水源和消毒液一次性使用随即排出。活检钳鞘内的污物不能利用策略作用将污液引流出来。消毒机工作时只是对活检钳表面进行清洗消毒,而对藏在鞘内的污物无法消毒,造成了活检钳消毒不彻底。在实验中对消毒机消毒过的活检钳取出后进行垂直悬挂,分钟后在活检钳的下端钳瓣处可见引流出来的黏液,并且培养出大量细菌,进一步证实了活检钳鞘内藏纳着污液。
3.3 垂直悬挂浸泡法的特点 垂直悬挂浸泡消毒,将使用后的活检钳初步清洁后垂直悬挂浸泡在2%戊醛溶液中,利用重力作用将进入鞘内的分泌物引流出来,进行消毒灭菌。另外,由于消毒时间上的差异,亦应该是此次消毒结果差异明显的原因之一,提示延长消毒时间对提高消毒效果的重要性。通过细菌培养观察,消毒液使用2周后,消毒效果仍然达到无菌要求。所以,活检钳的消毒推荐使用垂直悬挂浸泡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