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更新时间:2021-08-15 11:28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是天花藏主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又名《济颠大师玩世奇迹》《济公全传》《济公传》《皆大欢喜》《度世金绳》等。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内容简介

南宋高宗时,天台府天台县春坊赞善李茂春之妻王氏,分娩得一子,乃紫金罗汉转世,求国清寺高僧性空为之取名修元。性空圆寂坐化之时嘱赞善日:“汝子乃佛家根器,非宰官骨相,但可为僧,不宜出仕。”修元十二岁时,曾与表兄王全偶往祗园寺游玩,时正值一位贵官欲剃度,一僧代之梵修,并题词一首,令寺中众游玩儿童续二句概括其意,众童皆木然,唯修元能续之。

祗园寺主持道清一日去李府求度。曾与修元谈禅,却被修元难住,愀然而归。后与观音寺长老道净言之,道净亦莫能解。修元十八岁时,其父母先后去世,生活无依无靠,乃拜辞母舅、表兄等,离天台往杭州钱塘寻访远瞎堂长老,请求为其剃度。后于杭州灵隐出家,取法名道济。

道济不适于寺僧之习,每到坐禅时则常困倦入睡,经常从禅床上跌下,屡遭监寺僧责打,修元甚是苦恼;加之寺内不得喝酒食肉,难以煎熬,曾欲还俗。后被长老一棒一喝,点醒其前因。修元遂撞翻长老,又撞倒坐禅众和尚,痴痴颠颠以嬉语尽吐禅机。监寺以下众和尚莫能识,皆欲惩治修元,唯长老为言:“禅门广大,岂不容一颠?”从此,众僧皆称道济为“济颠”。

济颠越来越疯颠,吃肉喝酒,口唱山歌,无戒不破,然其疯言疯语皆合禅机,无不灵验,于是济颠名震遐迩,轰动四方,十六厅朝官皆与其往来。长老涅槃,衣钵传与济颠。众僧争夺长老所遗财物金银,济颠依旧“疯颠”终日,一无所取,后竟离灵隐寺云游回台州。当济颠云游一年后返回灵隐寺时,已有新主持矣。于是,济颠经常优游西湖景区,出入于官宦之家,终日饮酒作乐。曾酒醉后被沈五官引入妓院,然与妓宿而不乱。又陈太尉送绫子官绢以作僧服,济颠以济乞儿。灵隐主持得知其纵酒、狎妓,欲惩戒之,后知其疯颠而作罢。此后,济颠更加疯颠。主持无奈济颠,监寺欲逐之,遂派其作盐菜化主。济颠气愤不堪,乃投净慈寺德辉长老,长老令其任书记僧,寺内榜文疏头皆由济颠掌管。济颠甚感之,自报三日内募化三千贯修复寿山福海藏殿。

济颠至陈太尉处募化,太尉未允,济颠将化缘簿丢掷下回净慈寺。是日正值太后夜梦罗汉化缘,太后梦中亲应捐赠三千贯。次日太后召太尉,太尉告之济颠化缘事,太后以脂粉钱三千贯捐之,并亲临净慈寺见济颠,果梦中所见之人。然济颠仍故作疯状见之。

后济颠为净慈寺化得新笋五担,以解众僧尝新之馋。后又因触怒灵隐寺主持,主持与赵太守设谋,欲以砍伐净慈寺松树为因由,以逐济颠,不料太守见之,驱逐之意皆除,反生钦敬;猾突王公仙逝,转世投胎于女儿家;净慈寺将遇灾难,德辉长老将圆寂于火海之中。以上诸事,济颠皆预先知之。两监寺因寺院失火入狱,济颠拜托毛太尉救出之;又前往蒲州报本寺请松长老至净慈寺任长老之席,寺中诸事,济颠皆尽力为之。净慈寺火烧后,急于修复,济颠遂亲作募化榜文,上达天听,上捐钱三万贯。为取四川深山巨木,济颠显神通,将大量木材由水运入寺内殿前醒心井中,再由井口神奇地抽出,仅花二年时日,净慈寺修复得更加雄伟、壮观。净慈寺的名声威震四方,香火亦越来越旺。

后为旧佛装金,两回廊影壁饰画,济颠更是大显其神通。济颠的道行越来越深,声望亦越来越大,竟不避嫌疑,裸体以已之三昧真火为张公之女疗疾,并即刻见效。又王宣教、陶秀玉二人情投意合,相爱甚笃,而父母强逼其另娶别嫁,乃致双双投湖殉情,火化时举火,而两尸皆不着火,济颠为其演说因果,排解冤屈,然后方能合而火化。

济颠所行之事,件件灵验,事事奇妙,人皆敬佩,成称活佛。济颠圆寂之日,相识朋友和朝廷官宦等,皆亲自前往净慈寺为其“送行”。济颠死后,时常显灵。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有关济公的故事流传已久,至于是否实有其人,看法颇异。有人认为他是以南朝宋释宝志为创作原型,而将时代移到了南宋。也有人认为他就是南宋时期的和尚,俗名李修元。据孙楷第考证,宋释居简《北涧文集》卷十有《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题下小字注“济颠”,即为济公作,至于后世小说多作“渔隐”,似为“湖隐”之误。则当时似确有其人。此书约成于清康熙末年,其布局结构与《醉菩提》传奇大致雷同,凡遇与《西湖佳话》相同的故事,字句几乎毫无差异。很可能此书是以《西湖佳话》中的《道济颠玩世装疯》为基础,将《醉菩提》传奇全部改写成白话而成。

人物介绍

济颠

此书中的济颠,“颠”是这个人物形象的突出特点,而道济成为济颠却有一个修炼的过程。李修元到灵隐寺出家为僧,远瞎堂长老为他取法名道济。道济与众僧一起坐禅修炼,却往往跌下禅床,直跌得头脑青肿。禅宗认为,“悟道”并没有特定的形式规范,不是终日坐禅所能达到的。悟道、得禅并不在于去勉强身心刻意修道寻求,而应该在与普通人一样的日常生活中去积累,随着某种机缘,一点即破,从而顿悟禅机。因此,像道济那样苦坐禅,只能跌得头脸青肿,却不能领悟禅机。这样,当长老一掌打去时,道济便顿时醒悟,心地洒然,也就是顿悟禅机了。道济悟道之后,口吐疯话,喝酒吃肉,翻跟斗唱山歌,行为颇多荒唐。这一切,正是禅宗强调悟道不必按照日常的思维逻辑,不必遵循共同的行为规范,而是破除任何外在权威、偶像,甚至呵佛骂祖的主张的具体体现。作者曾在小说中写道,济颠的疯话均是“禅机颠倒说,方觉妙无边”。例如,第十五回写济颠外出,有一家财主正在盖房上梁。财主见济颠到来,就请他说几句吉利话。济颠说:“今日上红梁,愿出千口丧。妻在夫前死,子在父先亡。”财主闻言大怒,另一个人忙向财主解释:“这三间厅屋里若出到千口丧,就快也须一二百年;妻死夫前,再无寡妇了;子在父亡,再不绝嗣了。人家吉利莫过于此,还不快赶他回来拜谢!”财主方醒悟,急忙令人追赶,济颠已经不知去向。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紫脚罗汉在人世间游戏,使该书也多少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例如,第十六回,张公公在厕所中捡到十两白银,后来有人吊死在厕所中。济颠为张公公演说此事因果:张公公前世是贩茶客人,死者是脚夫;脚夫谋害了贩茶客人,得到五千贯钱,故今世送来银子归还前世欠张公公的债。这当然是作者在宣扬佛教因果报应之说,显系无稽之谈。然而,如果从另一角度分析这个迷信情况的深层含义,就会发现这一情节乃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作者设计这个情节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即见利忘义、谋财害命的凶杀案件。这在当时屡见不鲜。作者通过济颠演说因果,表达了下层市民对谋财害命者的仇恨之情,希望上天神明有知,在来世惩罚这些凶恶的歹徒,以保障平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日常生活的美满、和谐。因此,这个情节反映了普通市民和下层百姓的一种朴素的愿望和普遍的心态。

艺术特色

全书文字较为粗糙,但由于书中的故事经过了数百年的流传、提炼,因而在情节上颇有引人入胜之处,书中的诗文亦多是随故事一起流传下来的,亦庄亦谐,颇具文学色彩。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板本和清乾隆金阊书业堂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日本大阪附立图书馆;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阊古讲堂刊本,藏天津图书馆;清宝仁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文聚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同文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同治十年(1871)务本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四年(1878)京都聚珍堂木活字排印本,藏天津图书馆;清光绪六年(1880)北京二酉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石印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金陵余善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味根斋藏板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古代中篇小说》排印金闾书业堂刊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金阊书业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宝仁堂刊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宝仁堂刊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