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20 07:10
浑水灌溉(high silt content water irrigation,irrigation with water of high silt content)是指以引用含沙量大于15%(重量比)的河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利用多沙河流汛期浑水进行灌溉。它具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旱保墒、增加地力、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分散水势、减轻水患的作用。
①掌握取水含沙界限:据陕西省泾、洛、渭三大灌区实践,在玉米、棉花生育期内,可引用含沙量在35%(重量比)以下的浑水进行灌溉,而在玉米苗期、棉花蕾期,含沙界限应控制在25%以下。
②控制淤泥厚度:旱作实行浑水灌溉,高杆作物淤层宜厚,矮杆作物宜薄。从泾、洛、渭三大灌区资料分析。对于玉米,淤泥厚度可为5-7厘米,对于棉花,淤泥厚度可为3-6厘米。水稻实行浑灌,拔节后淤泥厚度可为8-12厘米。
③提高落淤质量:影响落淤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单宽流量、田面比降、淤区面积,在田面比降相同的条件下,为了提高落淤质量应适当加大单宽流量,以避免出现淤厚不均和分选顺粒的情况。
④节约用水:泾惠渠试验,沟灌通气性较畦灌良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小畦沟灌水流集中,流速 较快,输沙能力增强,泥沙落淤均匀,既有利于改土,又能节约用水。沟灌规格一般和清水灌溉要求一样。
①清、浑兼引渠道既要适应清水冲刷的特点,又要考虑浑水落淤的可能。要防冲也要防淤。允许渠道有冲有淤,在一定的时期内冲淤平衡。
②要结合地形条件,尽可能将渠道布置在较高地带或布置在具有较大坡度的地面上,以便增大比降,控制较多的自流灌溉面积,使水流具有较大的流速。
③适应高含沙洪水历时短、来量大的特点,引水口应有利于引用较多浑水,尽量减少渠道级数,增大设计流量,全灌区干支渠同时放水,斗渠全开,使水流尽快进入田间。浑水灌溉的水源一是汛期河水,二是水库排出的浑水。水库排浑主要是汛前水库为腾空迎汛而排出的浑水,以及汛期泄洪而排出的浑水,洪峰经水库调立长,滞泄量变得小而均匀,沙峰经水库调滞,时间灌溉,因此水库下游的灌区可于较长时间内进行浑水和基有的水库还采用水力吸泥,高渠拉沙,泄空冲届行浑流冲刷等方式将库内滩槽淤积排出库外,也可进行浑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