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4-03-21 23:58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原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1月,2016年5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是浙江大学直属单位。

学院简介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的工作目标是搭建研究平台,组合研究力量,发挥整体功能,促进交叉合作,承担重要任务,通过“三个面向”发挥战略研究的思想库作用,为科教兴国、科教兴校服务。

一是面向国家科技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构建大平台,承接国家部委和浙江省的重大研究任务,体现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特色和品牌,努力在发展战略研究领域形成更多有深度的理论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提供咨询意见,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

二是面向学校改革与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学校争创世界一流的目标,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学部、院系等单位,针对浙大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和每一阶段亟待解决的紧迫性问题,组织开展发展战略研讨和重点改革方案的预研工作,深入调研,谋划思路,研究对策,为提高学校决策水平、管理水平提供政策建议,为有效破解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出谋划策,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是面向发展战略研究发展前沿。分析国内外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跟踪世界一流大学改革动态,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或参与重要的论坛等研讨活动,扩大浙江大学在高等教育和战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影响。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近期目标:建立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大学发展相关数据库,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任务和项目驱动,重点开展协同创新与大学创新力研究、一流大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等,加强科教研究交流与合作,为浙江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咨询。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聘请国内外现代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既是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平台,更是学校聚智辅政的政研平台。依托学校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图书与信息中心等研究力量,内设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案例中心、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科教信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浙江大学党建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会等机构以及《大学发展评论》编辑部等。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建立以服务大学改革与发展为主导,以组织推动和政策激励为手段,以相关学术单位为依托的开放式的战略谋划与政策研究工作机制。实行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岗位和人员设置方式,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研究队伍;坚持国家需求、目标导向,以专职研究人员方向性研究和项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院、工程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以及国内外大学开展合作,打造大学发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理事长由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担任,院长由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教授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担任。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办公室设在政策研究室。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中长期目标:立足浙大,面向全球,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发展研究平台,成为科教创新与发展的一流智库。

报告发布

《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2021》

2021年9月13日,由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牵头完成的科技战略报告《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2021》正式发布。报告涵盖五大领域的50项交叉前沿方向的未来发展态势。该报告瞄准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热点话题,选取新药创制、未来计算、人工合成生物、AI+基因组编辑、脑-意识-人工智能等五大领域,凝练形成50项交叉前沿方向。

面向新药创制领域,报告认为新药创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一环,但一直以来受到缺少创新理论指导、缺乏多学科交叉创新技术方法应用等问题的限制,同时原创药物靶点缺乏、化合物合成工艺复杂、成药性评价耗时耗力、药物药效差、毒性大等始终制约创新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基因编辑技术、肿瘤免疫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新技术不断涌现,将显著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进而改善生命体的质量,逐步实现人类生命延续。尤其基于智能计算智能药学、基于创新材料的微纳药学、基于多组学整合的系统药学、基于细胞工程细胞药学代表了新药创制和生物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

面向未来计算领域,报告认为短期内基于硅基冯·诺依曼架构的现代计算技术(如高性能计算)仍然是构成未来计算的主体,面向不同应用需求的系统优化成为技术创新重点方向,器件及芯片、系统技术和应用技术等将同步发展。长期而言,因硅基集成电路的物理极限和冯·诺依曼架构的固有瓶颈,量子、神经形态计算(又称类脑计算)等非冯·诺依曼架构计算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将是未来计算的研究重点。

面向人工合成生物领域,报告认为人工合成生物研究的发展,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开启以系统化、定量化和工程化为特征的“多学科会聚”研究新时代。人工合成生物领域研究主流从单一生物部件的设计,迅速拓展到对多种基本部件和模块进行整合,推动更加精准认知、改造甚至重新合成生命成为现实。研究目前主要依靠三大核心使能技术: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DNA组装技术以及体内定向进化技术。

面向AI+基因组编辑领域,报告认为作为精准调控生命并提供延续生命革新性工具手段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正推动生命健康向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发展。由于动植物基因组量级庞大、构成复杂,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层面仍存在靶点的结合、识别和切割序列、切割位点编辑等不精准的问题,而利用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模型识别、判断与预测大数据,可帮助提升基因编辑活动的精准度和效率,让基因编辑具备更好配合人类应用目的的能力,在医疗健康、农业发展等领域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面向脑-意识-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报告认为当前以大数据、深度学习和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以模式识别为特点的技术应用上已较为成熟,但对于需要专家知识、逻辑推理或领域迁移的复杂性任务,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还远远不足。与此同时,基于统计的深度学习注重关联关系,缺少因果分析,使得人工智能系统的可解释性差,处理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能力弱,难以与人类自然交互,在一些敏感应用中容易带来安全和伦理风险。类脑智能认知智能混合增强智能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该报告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专家咨询和文献计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专家研判和集中讨论为主,文献计量分析为辅。文献计量方面,该项目依托数据分析团队,通过主题检索从Scopus数据库获得各研究方向的相关论文,并通过SciVal分析平台对论文发表趋势、研究主题、重点国家和机构等各项参数进行分析。专家咨询方面,研究报告汇聚了浙江大学校内外相关领域许多高水平专家的智慧,专家们深度参与了前期咨询、领域研究、专题讨论、意见征集、报告撰写等多个环节。专家意见与数据分析结果互为补充、不断迭代,较好地保障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