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17 08:43

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84年的计算机中心。

1994年计算机系成立;

1999年9月,数学系、计算机系和物理系合并,成立了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2000年9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2003年6月,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更名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3月,数理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成立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8年10月,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拆分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22年12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拆分为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院系专业

学院办学层次高,形成了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交叉融合学科体系和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下设计算机系、软件工程系和智能科学系等3个系。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拥有1个省重中之重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拥有1个省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国际化专业(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拥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国际科技合作载体(浙江-韩国计算智能联合实验室),2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1个金华市重点实验室。2022年5月,计算机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教学建设

学院办学条件完备,现有实验用房使用面积3700多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00余万元。

师资力量

学院构建了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部级高端人才为核心,省级中青年人才为支撑的人才梯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20余人,副教授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余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9人。国家高端专家1人,高端外国专家1人,国家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省级顶尖人才、省级领军人才等10余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2人。

科研成果

学院学术成果丰硕,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氛围。近年来,学院教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其它各类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包括973、863、国家基金重点等10余项,在TPAMI、TON、TC、TIFS、TDSC、TPDS、TAC、TKDE、ICML、AAAI、CVPR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与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1+2篇、热点论文8篇。

交流合作

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明显,形成了本-硕-博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美国天普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交换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合作;实施优秀学生海外研修计划,选拔优秀本硕博学生赴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高校开展学术交流。

办学规模

学院育人成效显著,为社会各界培养输送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学院现有博士后28人,本科生1080人,研究生482人,留学生139人,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新型与应用型相统一,师范性和国际化相统一的本-硕-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近几十年来,为中小学、企业、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了一批就职美国硅谷、中国阿里巴巴、华为、恒生电子等名企的技术专家。

办学成果

学院党建亮点纷呈,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指导,落实落细“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立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高质量党的建设两个出发点,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与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党的建设与基层整体智治深度融合、党的建设与精神文化聚力深度融合“三融合”,朝着政治引领强、治理体系好、服务发展优、育人能力足、创业情怀深的“五大建设目标”,实施党建机制创新引领、党建质量提档升级、党建服务精准对接、党建育人合力协同和党建文化凝心聚力“五大工程”,着力打造一体化发展、数智化改革、精准化服务、系统化育人和品牌化精神“五大标杆”。近5年来,学院党委先后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第二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浙江省“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涌现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万名好党员”、省“优秀教师”、省最美教师等先锋典型人物。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释义:

1.标识创意主要来源为计算机英文首字母“C”和计算机电路芯片。

2.芯片作为计算机中最不可缺少的微小部分,正是一个个芯片的组成,才能赋予计算机无限的创新力量,标志以芯片为基础元素,寓意创新驱动,无限发展。

3.字母“C”既是计算机(Computer)的首字母,也是中心(Center)的首字母,象征信息学科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寓意信息学科发展要勇立潮头,敢当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C”位。

4.各个小方块即代表芯片阵列,也可寓意为不同学科发展领域,中间的“C”为电流,也可寓意为水流,整体寓意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促进多学科间的交叉共融,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5.中间的芯片方块同时寓意为党建引领,“C”的四个圆点同时寓意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四大主要任务,希望学院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精神文化

二、院训:智周万物,信创未来

释义:

“智周万物”出自《周易·系辞上》,意为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同时“智”又通智慧、智能。寓意师生们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丰富自己,通晓万物间的关联和发展规律,努力让自己成为博学之人。

“信创未来”中的“信”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为创新、创造之意。可寓意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人类智慧和信息创新发展相融相辅来实现,就学院角度而言,希望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智慧,熟练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去造福社会、引领未来。

院训中既吸收了古代文化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耦合、过往和未来的对望。希望学院发展也如信息化浪潮般滚滚向前,山高水远,未来可期。

机构设置

行政科室

系科

辅助机构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