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23:47
中国文学史上,“浙西六家”指清初以朱彝尊等六位为代表的浙西词派词人。清朝还有两种“浙西六家”的说法:一指乾隆年间浙江乌程(今吴兴)文学家严遂成、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麟。二指康熙、乾隆年间朱彝尊创始的浙西词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六人:朱彝尊、龚翔麟、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深广。后一种说法为世人普遍认可。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清初著名学者和诗人,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 修《明史》。朱彝尊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朱彝尊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著述甚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清顺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兴梅会里(今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其故宅今为王店曝书亭公园。
朱彝尊故居曝书亭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广平路南端,占地6500平方米。园林原名“竹坨”,曝书亭原是竹坨内的一座建筑物,因朱彝尊著作《曝书亭集》称名于世,后人遂以曝书亭作为园林名。园门向北,进门左侧为“娱老轩”,坐北朝南,系三开间厅堂。其西为“酿舫”。楣额为清初书法家郑笆书。肪三面临水,曲桥波影,相映成趣。距(欧)肪数十步为“潜采堂”,1963年修葺时将朱氏家词中的朱彝尊石刻像移入嵌于壁中。原康熙御赐“研经博物”匾因家祠早毁而佚,现由人重新书写,悬于正厅。室内存有朱彝尊手书条幅,用过的端砚以及描绘当年“曝书亭”全景的画卷。轩、肪、堂环荷池而筑,粉壁砖地,素洁幽雅。在园中部,通过荷塘上曲折石桥至桥南,即为整个园林据以得名的建筑曝书亭。亭面北,两面育石柱上镌有集杜甫诗句的楹联,原为汪揖书,重修时阮元据以摹写,联为:“会须上番看成竹,何处老翁来赋诗”。亭石柱上还刻有阮元重修曝书亭时,和朱彝尊词所作的《百字令》,及当时嘉兴知府满族诗人伊汤安的和作,书迹和词句都很精美。亭之东有假山,六峰亭翼然其上,“文革”前原悬有张宗祥书的匾额。六峰亭下有一方石铺甬道,长数十米,两旁古树(奇支)侧,绿荫深秀。曝书亭质朴淡雅的艺术风格,疏密有致的结构布局,园虽小且不失江南园林的风韵。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严遂成工诗,曾携诗稿请教厉鹗,未见嘉许,此后更为发愤,终于有成。遂成天才骏发,为诗兼雄奇绮丽之长,工于咏物,读史诗尤隽。尝自负为咏古第一。论者谓朱彝尊、查慎行后能自成一家。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及《诗经序传辑疑》二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其《明史杂咏》4卷,时人视为“诗史”。著作尚有《诗经序传辑疑》、《海珊诗钞》、《海珊诗钞补遗》等。
(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钱载为乾嘉年间秀水诗派的代表诗人。
(1658—1733)清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生于世祖顺治十五年,卒于宗雍正十一年,年七十六岁。康熙二十年(1681)副贡生。由工部主事历迁至御史。当官有干实,在谏台时,号称敢言。初居武林田家湾,自号田居。後得横河沈氏之居,谓之玉玲珑山馆,因获宋宣和花纲石玉玲珑,因以名其楼。刻书多,以春秋集传为主,名为《玉玲珑阁丛书》。藏书印有“玉玲珑阁藏书图记”、“龚稼村秘籍之印”等。 翔麟工诗词,与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十卷,续三卷,《红藕庄词》三卷。
(公元一六三五年至一六九四年)原名法远,又名兆潢,字武曾,号秋锦,浙江秀水人,李绳远之弟。生于明思宗崇祯八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年六十岁。诸生。少有隽才,与兄绳远弟符齐名,时称“三李”;又与朱彝尊并称“朱、李”。良年又与彝尊、王翊、周筼、缪泳、沈进等集里中为诗课。往来南北,游踪遍天下。后至京师,举试“博举鸿儒”科,不遇。徐乾学开志局于洞庭西山,聘主分修。良年工诗词;为古文尤长于议论,长洲汪琬颇推许之。著有《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清史列传》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