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19:34
《浣溪沙·别杜叔高》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作者和杜叔高在饯别席上赋词送别和留别,杜叔高的家人此时此刻也在盼望他早日归家,而杜叔高也归心似箭,嫌马走得慢。下片写作者盼望杜叔高别后来信,春天雨多泥滑,行途辛苦,并云休愁春尽更无花,可见他也是一位感情细腻、善解人意之人。全词构思巧妙,从送者、行者、行者家人三方来写送别,表面叙写春雨行役,实则意味深长。
浣溪沙⑴·别杜叔高⑵
这里裁诗话别离⑶。那边应是望归期⑷。人言心急马行迟⑸。
去雁无凭传锦字⑹,春泥抵死污人衣⑺。海棠过了有荼䕷⑻。
⑴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⑵杜叔高:杜斿(yóu),字叔高,浙江金华人。兄弟五人俱博学工文,人称“金华五高”。陈亮称其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而左右发春妍以辉映于其间”(《复杜仲高书》)。
⑶裁诗:原指作诗时对诗句进行剪裁,这里指作诗。杜甫《江亭》:“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⑷那边:指杜叔高家。
⑸人言:人们说。
⑹“去雁”句:此句请杜叔高别后多通书信。雁传锦字,谓书信。无凭,不能凭信,难以料定。
⑺抵死: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犹云分外也,急急或竭力也,亦犹云终究或老是也。辛弃疾《浣溪沙》:‘去雁无凭传锦字,春泥抵死污人衣。海棠过了有荼䕷。’此亦老是义,意言春雨行役之可厌也。”
⑻“海棠”句:苏轼《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二首·其一》:“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海棠,落叶乔木,春季开花。荼䕷(tú mí),落叶小乔木,夏季开花。
我在这里作诗,和你说着离别的话,那边的家人正盼望着你归来。人们说心里越急切,越觉得马走得慢。
飞去的大雁什么时候回来没有准信,但可以传书带信。春天雨多泥滑,总是会弄脏行人的衣服。海棠花开过之后,还有荼䕷花盛开。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当时辛弃疾罢官闲居铅山瓢泉。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杜叔高曾访辛弃疾于上饶,有词与之唱和。庆元六年(1200),杜叔高再次来访,盘桓弥月始去,故辛弃疾在《婆罗门引·别杜叔高》有“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之句。这首词是此次送别杜叔高的词作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词,是送杜叔高的。上片写送别。起句写作者赋词相送。此前,作者写有《上西平·送杜叔高》《锦帐春·席上和杜叔高》等,故云“这里裁诗话别离”,开门见山,点出送别之意。“那边”句写家人盼其归乡。这是作者站在杜叔高的角度对家人的想象。作者和杜叔高在钱别席上,彼此赋词留别和送别,此时此刻,杜叔高的家人盼望他的归期。这是所谓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人言”句写杜叔高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到家,和亲人团聚。在这里,作者使用“心急马行迟”的成语,把杜叔高归心之切描绘出来。这三句从送者、行者、行者家人三个方来写送别,不仅构思巧妙,且写得题无剩义。
下片写别后。“去雁”句写盼其别后来书,意谓大雁是可以传书的,但是假如人不修书,去雁也无所凭借“传锦字”了。“春泥”二句写春游要适度。其中前一句写要防春泥污衣。唐彦谦《春雨》诗说:“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而苏轼《次韵柳子玉见寄》诗则说:“陌上春泥未溅裾。”从正反两个方面写了人对春泥的防范态度,言如果雨中春游,不加节制,春泥会不住地污损人衣,给人带来伤害,须加防止。结句写休愁春尽更无花。古人说:“有客不来吾兴懒,海棠开尽更无诗。”(《全芳备祖前集》卷七)此处与之相反,言“海棠过了有荼䕷”,而荼䕷“影动春微透,花寒韵更长。风流到尊酒,犹足助诗狂”(陈与义《酴醿》),可以慰愁,可以留春,可以助兴,什么花也比不上荼䕷,尽可放心玩赏,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对杜叔高别后生活的慰藉之意,意味还是很深长的。
明代李濂《批点稼轩长短句》:别怀惋调。
近代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这里裁诗话别离”二句,是以瓢泉送别,与叔高家中之望归对面双写。“人言心急马行迟”,写叔高归心似箭,翻恨马行太迟。后阕“去雁无凭传锦字”二句,上句谓别后之书尺,下句谓今日之相别。此二句得西昆之神髓。梦窗“秋色未教飞尽雁,夕阳长是坠疏钟”亦似之。“海棠过了有荼䕷”,是春光犹未尽,盖在暮春时节,句极清幽。此词下片入化工,“春泥”“海棠”两句,缠绵悱恻而音不靡。在稼轩作中又一笔调,出于易安而青胜于蓝。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曾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六十八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