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8 16:17
浦东山歌,流行于上海浦东地区,以东乡小山歌为主体,以及各类相关小调所组成。随着唐代的古捍海塘、钦公塘至如今的航头、新场、惠南、老港、芦潮港沿线,成了《筑塘号子》、《盐民山歌》等劳动号子的流传区;原盐衙下沙、新场及老县城南汇、川沙及人口集中的街镇,成为“小调”传播区;老张江等广大农耕区域成为《踏车山歌》、《莳秧山歌》等“小山歌”的传承地;靠近老港、书院沿海一带,因受都市文化的远程辐射而成为哭嫁、哭丧等风俗歌的遗存区。以浦东山歌为代表的东乡民歌,是上海地区特有的海派民歌之一,是吴歌流播地区的重要一脉。
浦东山歌,是劳动人民文化娱乐、诉说心声、鼓舞热情的一种载体。其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大多以商调式、徵调式为主,以及旋律高起低落的“宫、角、羽”调式。其基本曲式为上下句式的短小结构,也有一部分为启承转合式的四句头山歌。其中东乡山歌衍变为上海地方戏沪剧的主要基本腔,《夜夜游》、《紫竹调》等成为沪剧的主要小调;《花名调》、《对花调》等发展成为上海曲艺锣鼓书、浦东说书的主要基本调;各个时期的生活山歌、爱情山歌,成了人们追求光明的精神寄托。浦东山歌显示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