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

更新时间:2024-08-28 15:09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浦江迎会源于南宋

明朝时,官岩山下五村六姓为接胡公引起纷争,黄佛寄出面调停,以黄姓的迎巧代表大家接胡公而平息了纷争,因此,迎巧更名为迎会,浦江迎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达于鼎盛。清代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月,通化乡青山岩举行迎会活动。

民俗内容

抬阁巡游是浦江迎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浦江迎会又称“抬阁”并以奇、险取胜。抬阁由会桌、抬扛、会栅、抬会人、站会小演员五部分组成,每张会桌挑选数名三至五岁活泼秀丽的童男童女扮演传统戏曲故事人物,在会桌上或悬空而立,或凌空飞舞,其造型采用传统戏曲人物形象为主体并进一步加以艺术化设计。会桌由四至十六名青壮年抬着行走,在行走中扮演者还要变换造型。浦江迎会根据“孙悟空借扇”“劈山救母”“姜太公钓鱼”“三请梨花”“借伞”“蟠桃盛会”等会桌上的故事情节取会名,一张会桌就是一台戏。迎会时以铜铳、铁铳开路,龙虎旗、长旗、华盖等为先导,大锣鸣道,会桌和什锦班紧接其后,队伍庞大,气势壮观。

流行地区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长期流行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黄宅、前吴、通化(今属兰溪)等地。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迎会的内涵发生了变化,逐渐成为节日及各种民间盛典中的庆贺活动。浦江迎会集中体现了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以民众信仰为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保留着戏曲、杂技等民间艺术的演出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研究价值。

传承状况

浦江迎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传统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亟待传承与保护,需要通过多媒体宣传,拓宽文化传承渠道,形成全方位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传承人物

张根志,男,汉族,1943年5月11日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序号:03-1479,申报地区:浙江省浦江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浦江县文化馆获得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浦江县文化馆因2019年机构改革,原与浦江县文化馆合署的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整为独立设置,故变更保护单位为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项目保护单位浦江县文化馆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社会影响

2019年春节期间,国家级非遗项目——浦江迎会中的纸会参加“多彩非遗新浦江”2019全国摄影大展启动仪式的民间艺术表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