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7 08:33
浪(拼音:làng,lá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形体为篆文。《说文解字》记载,“浪”用于“沧浪”一词,即汉水下游。现在湖北省均县至汉阳一段称沧浪水。南北朝以后,“浪”指水流奔腾形成的波浪,又引申指流荡散漫,放纵不拘。
“浪”是一个形声字。左部为形旁“水(氵)”,其古字形像水流,水流会产生波浪;右部为声旁良,表示“浪”的读音与“良”相近。
《说文解字》解释“浪”为“沧浪水也”。“沧浪”为古水名。在平常的使用中,“浪”字的基本意义是表示波浪,即江河湖海上起伏的水波。成语有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等。古诗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浪”不仅指水波起伏,也指像波浪一样起伏的东西,如物理学上的“声浪”、农田里的“麦浪”等等。
浪花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放纵不羁、无拘无束的特点,所以“浪”的另一个意思是放纵不羁、无拘无束,也说“浪荡”,所以终日游荡的人被称为“浪人”。不务正业、喜好游荡的子弟叫做“浪子”。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卷十一】【水部】来宕切(làng)
沧浪水也。南入江。从水良声。
“(浪)沧浪水也”注:按,据此解可证前后某篆下皆当云:“某水也”,浅人删之,存一水字,非是。
“南入江”注:《禹贡》曰:“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许以漾、浪、沔三篆全偁道漾,经文记禹时汉水故道也。其下流为沧浪水入江,与今水道同。其源出陇西氐道嶓冢山至武都者,今不可考。
“从水良声”注:来宕切,十部。按,当平声,今但为波浪字。
鲁当切,平唐来 ‖ 良声阳部(láng)
浪,沧浪,水名。又卢宕切。
来宕切,去宕来 ‖ 良声阳部(làng)
浪,波浪,谑浪,游浪。又姓。晋永嘉末,张平保青州,为其下浪逢所杀。来宕切。又鲁当切。五。
【巳集上】【水部】 浪;部外笔画:7
《广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郎。沧浪,水名。《水经注》:水出荆山,东西流为沧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广舆记》:在青州临淄。
又浪浪,流貌。屈原《离骚》:沾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荡貌。扬雄《羽猎赋》:聊浪乎宇内。
又浶浪,惊扰貌。张衡《西京赋》: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前汉《地理志》:河南阳武县有博浪沙。
又乐浪,汉郡名。即古朝鲜国。
又庄浪,县名。属平凉府。
又《唐韵》来宕切。《集韵》《韵会》《正韵》郎宕切。音阆。波也,水激石、遇风则浪。
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谑浪,不敬也。《诗·邶风》:谑浪笑傲。注:浪,意萌也。
又井名。《张僧鉴浔阳记》:湓城有浪井。
又姓。晋浪逢。
又《集韵》里党切。音朖。孟浪,犹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徐邈读莽朗,向秀读漫澜。
“氵”窄“良”宽,顶部“氵”低,底部“良”低。“氵”,第二点偏左,在横中线。“良”,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右侧,第四笔横在横中线。㇙(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短撇与捺笔相接不相交。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