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

更新时间:2023-11-01 11:05

《浮槎》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是一首咏浮槎而抒发怀才不遇的诗,全诗是序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前六句随序中对应段落对浮槎的命运与时机进行感怀,后六句细致描绘浮槎处境危险、无人相助、不被人赏识的境况。此诗以物喻人,笔力刚健,用词精确,写景浩阔,抒情强烈,使人沉痛无比,感慨无限。

作品原文

浮槎1

游目川上,睹一浮槎。泛泛然若木偶之乘流2,迷不知其所适也。观其根柢盘屈,枝干扶疏3。大则有栋梁舟楫之材4,小则有轮辕榱桷之用5。非夫禀乾坤之秀气,含宇宙之淳精,孰能负凌云概日之姿,抱积雪封霜之骨。向使怀材幽薮6,藏颖重岩7,绝望于岩廊之荣8,遗形于斤斧之患。固可垂荫万亩,悬映九霄,与建木较其短长9,将大椿齐其年寿者10。而委根险岸,托质畏途,上为疾风冲飙所摧残,下为奔浪迅波所激射。基由壤括,势以地危,岂盛衰之理系乎时,封植之道存乎我。一坠泉谷,万里飘沦,与波浮沉,随时逝止11。虽殷仲文叹生意已尽12,孔宣父知朽质难雕13。然而遇良工14,逢仙客15,牛矶可托16,玉璜之路非遥17;匠石先谈,万乘之器何远18。故材用与不用,时也。悲夫!然则万物之相感应者,亦奚必同声同气而已哉。感而赋诗,贻诸同疾云尔19。

昔负千寻质20,高临九仞峰21。

真心凌晚桂22,劲节掩寒松23。

忽值风飙折24,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25。

渤海三千里26,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27。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2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昔日自恃极高的禀性,高高地面对九仞之峰。

真心高出深秋的香桂,贞节超过严冬的寒松。

忽然遇到暴风的摧折,又无故受到波浪撞冲。

频遭毁损后徒有怨恨,隆起不平遂凡劣无庸。

渤海浩瀚哟三千余里,泥沙淤积哟千重万重。

好似那扁舟漂浮不定,又如那桃梗漂流何从?

虚无的仙人终难依托,高超的工匠岂易遭逢?

空怀作帝王车舆之用,谁能先为之雕刻饰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在齐鲁闲居期间,当时诗人一方面悠游山水,另一方面又时时受到怀才不遇的悲愤的侵袭,于是写下了这首富有代表性的咏物诗。诗题下附了一篇长序说明诗人作诗的动机:他是有一天在江岸上看见江中一根漂浮的大木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深有感触而作的。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咏浮槎而抒发怀才不遇的诗。全诗是序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序中“负凌云概日之姿”描绘了浮槎没有落水前的高耸之状,被简化为首句“昔负千寻质”。序中讲述了此树长在偏远之处,非常茂盛,诗中则说它在“九仞峰”之上,拥有松树与桂树般高尚的品质。序中运用了夸张手法,将浮槎与传说中的事物相比较,表达了赞叹之情:“与建木较其短长,将大椿齐其年寿者。”诗中为简化,运用“凌”与“掩”二字表达超过之意。诗的五、六句为了达到语句精练,进一步把序中的描写语句进行简化,把“上为疾风冲飙所摧残,下为奔浪迅波所激射”简写成“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虽然失去了铺张扬厉之气,却有了言简意赅的简约美。

诗的第七至十二句,诗人不再追随序中的对应段落对命运与时机进行感怀,而是细致入微地描绘浮槎处境危险、无人相助、不被人赏识的境况。七、八句写浮槎饱经摧残、臃肿无用,寓意显豁,是诗人坎坷生平的象征。接下来四句,浮槎的漂泊流离得到酣畅淋漓的描绘,特别是“三千里”“几万重”的夸张以及“似舟”“如梗”的贴切比喻,显示出诗人杰出的咏物才能,情景交融、寄意深远。诗人在结尾四句中说浮槎难以遇到良工,变成“万乘器”,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是诗人怀才不遇之愤的集中体现。骆宾王是唐初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据《全唐诗》记载,他“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但他始终怀才不遇,甚至曾蒙冤入狱。所以难怪他在岸上看到江中的“浮槎”时会感慨万分,作出这首诗来。如果拿这首咏物诗,和另一首咏物诗《在狱咏蝉》对照,就更能理解他的苦心了。那“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的大树,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蝉,都是仕途坎坷的诗人的自我写照。这两首咏物诗结尾的抒情:“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和“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几乎一模一样,都是诗人渴望有人理解他并帮助他脱离困境,以便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此诗全篇用比,以物喻人,人物一体,达到了一种浑融的境界。笔力刚健,写景浩阔;用词精确,对仗工稳;描摹形象,如见其真。后面连用三问,步步逼近,层层深入,抒情强烈,使人沉痛无比,感慨无限。

名家点评

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古典文学专家刘逸生《唐人咏物诗评诠》:诗中以浮槎比喻自己身世,虽有栋梁之才,但无人引荐,也终于永远飘零而已。诗写得苍凉郁勃,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6—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诗虽多抒写个人失意愁怨之情,但不刻意雕琢,对扭转初唐浮华诗风有一定贡献。有《骆宾王文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