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4 21:39
浯溪街道办事处位于县城区南部,东接七里桥镇,南界观音滩镇,西抵茅竹镇,北与龙山、长虹两个街道办毗邻,辖区状似金色的喇叭,而湘江又给“喇叭”系上了美丽的绿飘带。
辖区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摩岩石刻。沿用撤镇建办前的浯溪镇而得名。
办事处驻地位于椒山南路215号。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6100。
三国东吴孙皓“始置祁阳”,县治驻今祁东金兰桥,唐武德年间迁来今祁阳老城区。民国时因傍湘江之滨的浯溪、浯台、浯亭,称为三吾镇。1949年属第一区管辖。1950年设城关区(祁阳14区之一,辖8个居委会)。1953年10月将城关区改为城关镇。1961为城关公社。1965年城关公社析出村居,建浯溪公社、芳名亭公社、太白山公社、城关镇。1983年8月,浯溪乡的浯溪村、塔边村、土轻村,芳名亭乡的百花村、椒山村、白沙村,七里桥乡的天马村,赤塘乡的黄土岭村、东江村,太白山乡的光明村,共计10村划入城关镇。1985年元月,撤浯溪乡(长流村划归茅竹乡,孙市、五里、新埠头、小江、灯塔5个村划归城关镇)、太白山乡(划归下马渡镇)。1986年元月撤芳名亭乡,将其8个村划归苏油坪乡,茅竹乡的长流村划归城关镇。1990年12月将苏油坪乡的六合岭、建湘、长虹、白露甸、荷花红、青竹6个村,何公庙乡的芹菜甸村,茅竹乡的唐家岭村,下马渡镇的陶家岭村、樟树岭村划归原城关镇(区级镇)管辖。1995年5月祁阳撤区并乡建镇,将城关镇更名为浯溪镇,原苏油坪乡并入浯溪镇。
2010年8月省民政厅颁布4号公告:撤销浯溪镇,新设立浯溪等3个街道办事处。
辖王府坪、白竹湖、望浯园、沿江路、浯园(代管)、椒山、浯溪、五里、灯塔、长流10个社区居委会,以及土轻、塔边、孙市、新埠头、唐家岭、小江6个建制村。共225个城乡居民小组、15420户。2011年未农业人口13130人,非农业人口35624人,人口出生率10.27‰、死亡率8.13‰、自然增长率2.12‰,绝大多数为汉族。稻田6300亩,旱土1406亩。辖区总面积25.6平方公里。
地处祁阳中部岗平区,主要是岗丘和平原,地势较平缓。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基本特征是:“春夏之交雨滂沱,间有风灾及冰雹;盛夏伏旱连秋旱,霜期较短雪不多”。四季明显,冬寒夏热,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降水季节性明显,春未夏初,雨水集中,形成雨季。
主要河道为湘江干流,河宽约350-450米,深水处5-15米,上通冷水滩、芝山,下至衡阳、长沙,直达洞庭湖。浯溪文物管理处上游800米处建有湖南省重点工程——浯溪水电站。
农业产业特色鲜明。2011年该办抓优质稻、商品猪、经济林、特色果、放心菜、休闲渔等特色农业项目。种植优质稻2500亩,出栏生猪2.5万头,存栏生猪1.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00头;改造油茶林4000亩;种植“小江秋西瓜”3000亩,改种“日南一号”柑桔2000亩,种植红提葡萄500亩;以土轻、塔边、孙市村为重点,精心打造“菜篮子”工程,扩种无公害蔬菜3000亩;引进外商投资250万元,在唐家岭村建农家乐休闲中心(麒麟山庄),成假日经济亮点。
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小江村、土轻村完成了电网扩容改造,新增电杆258根,改造线路12公里,增加变压器1台,扩容变压器3台;三面防渗水渠9800米,整修山平塘75口、骨干山塘22口,维修堰坝1处,新建55KW电排1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400亩;在2011年抗旱期间,小江、塔边、土轻、新埠头、唐家岭5村共投资50万元,打井5口,畅通渠道5000米,维修机电排3座,解决了2000人生活用水,满足了1500亩稻田和1000亩蔬菜灌溉需要;小江村投资2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
技能培训得到加强。2011年,邀请县劳动保障局、县科技局、农业局、畜牧局专家到各村开展沼气使用、水产养殖、葡萄种植等技术以及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参训学员508人次,农村实用科技得到推广。荣获2010年祁阳县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小江村201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称号。
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壮大企业。已成为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的祁阳县工业园新区,正处于浯溪街道办的腹地。
以县城南区为依托兴办企业。利用地缘优势和人脉优势,兴办企业,营造氛围,实现人才、资金、技术、企业回流的发展目标。依托园区产业集群,拉长延伸产业链条。
以浯溪街道为区域服务企业。支持县工业园新区工作,重点推进真卿路、长流路等道路建设。营造亲商扶商富商氛围。完成园区企业用工任务。建立领导班子帮扶督办制度。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人事。
“十二五”时期,浯溪街道办(书记刘勇、主任郑志宇)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造成“四个祁阳”建设的桥头堡。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清·王士祯《浯溪考序》)浯溪得湘江之便,北通长淮,南达桂粤,中原文明和百越文明在此交融,自古以来,文风昌盛,文化繁荣。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唐·元结《矣欠乃曲》)浯溪摩崖系浯溪文化之精髓,是南国摩崖第一家,为神州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自唐至民国积碑石505方,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诗、词、联、文、画各有千秋,人谓“文字瑰宝”,“艺术大观”,乃全国稀有,历史罕见。唐代诗人元结撰文、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大唐中兴颂》石刻,因文奇、字奇、石奇而世称“三绝”。浯溪摩崖诗文书法,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时千百年,享誉海内外。
祁剧发祥于祁阳,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发展为940多个传统剧目、550余支曲牌的大剧,在全国8个省区、20多个地区广为流传,在美国制成录像片播放。祁剧因祁阳而得名,祁阳因祁剧而名扬中外。祁阳小调、木偶戏、花鼓、渔鼓、花灯等传统文化融湘楚文化精髓,声名远扬。
1993年9月唐家岭村曾挖出元朝铜质精美马镫。曾有挖沙农民在湘江中挖出一门吴三桂铜炮。2011年建成土轻村、白竹湖社区等8个农家书屋,藏书共1.2万册。
2011年末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1700人,专任教师110人;小学6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有县职业中专一所,在校学生5128人,教职工312人。
文化名人黄矞(1873-1951)世居县城孝子里,曾任教岳麓书院,著《泰古春秋》《瓷史》《孝经注》《浯溪尚有录》等58部,多毁于战火,现北京图书馆存数部。六十寿诞,蒋介石赠匾“衡湘一老”。黄霦(黄矞兄),字冷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任浙江省造币厂总办,累官至三品。善书画,著《周易解》《塞上吟》《冷然笔稿》等。
有博雅医院、桂氏眼科医院、仁和医院等,每个社区都建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489人,参合率95.1%。
2011年投入17万元,改善社会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设施。城镇低保户1573户、3220人,农村低保户428户523人,农村五保户供养1500元/年。救助城乡大病医疗对象129人,发放救助资金42.9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1000人;椒山、浯溪作为全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村。完成灾房重建和危房改造33户。
衡永古驿道必经之地。湘江轮渡民渡历史悠久。祁冷快速通道起于浯溪水电站南端,按80公里/小时一级公路设计,已列入湖南省“十二五”公路建设计划。祁阳唐家岭汽车站,选址唐家岭村、长流村地界,属祁阳县城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计划按一级站标准建设,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土方开挖和填方工程。
该办距永州机场30公里,辖区各单位都通水泥路。
境内湘江段端午龙舟赛丰富多彩。曾开辟“湘江一日游”旅游项目。有椒山公园、白竹湖广场、浯洲公园、基督教平安堂等。有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面积近100亩。浯溪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大约四千年前,舜帝“浮湘江而溯潇湘,登九嶷而望苍梧”,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浯溪的第一位旅游者。唐朝元结开辟浯溪后,慕名寻胜者纷至沓来,使浯溪成为江南最早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年(1637)三月游浯溪,四月游甘泉寺、甘泉铭牌,重金拓《大唐中兴颂》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百姓喜爱的“湖南省景”、湖南新“潇湘八景”。
鸣 谢
——衷心感谢欧阳友徽、黄承先、伍锡学、郑志宇先生对词条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衷心感谢浯溪街道办邓海明先生、王金玉女士对编撰工作的大力支持!
编撰者:邓剑华(倒竖莲)
2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