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6 13:31
海上工厂是利用海域便利条件而设置的生产设施。所谓“海域便利条件”系指就地利用廉价的海洋能、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等,海上工厂多为浮动式,可以转移。
海上工厂就是把生产设备安装在海面的固定设施或浮体设施上,就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工厂。海上工厂具有不占面积、工厂主体小、距离加工原材料近、便于建造和管理,建设成本低等优点。
目前世界上正在兴建的海上工厂主要有:发电厂、液化天然气厂、炼油厂、海水淡化厂、造纸厂和垃圾处理厂等。
日本等国建造的“海明”号波浪发电装置,美国建造的夏威夷温差发电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座利用波浪能和温差能的发电厂。日本为巴西兴建的巴西利亚纸浆厂建在两艘长230米的船上,年产漂白纸浆26万吨;德国一座海上氨厂日产氨1000吨;新加坡一个海上奶牛场饲养奶牛6000余头,照明和生产用电全都来自海藻和牛粪所产生的沼气,沼气还驱动海水淡化装置,提供饮用水。此外,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扩大,人们还设想在海底建造采油厂、炼油厂、采矿厂、选矿厂等,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省海上空间。
海上工厂——中国海军华船一号自航浮船坞
简介:华船一号自航浮船坞的装备,增强了中国海军远海后勤维护保障能力,提高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
2016年初,中国海军华船一号自航浮船坞出海执行任务,它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艇维护保障实现了由岸基定点维护向远洋机动保障的突破,提高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
舰艇是由成千上万个设备和部件组成,技术密集,难免出现战损和故障,这个时候就需要维护和修理,如果水线以下部分或者推进器出现问题或者大修,还需要进入船坞,但是军舰距离后方基地较远的话,返回基地就需要远涉重洋,就有可能耽搁战机,所以浮船坞就出现了,它可以在前沿布署,就近为舰艇提供维护和修理,二战的时候,盟军就大量建造了浮船坞,由拖船拖至战区,为舰艇提供保障,保证盟军舰艇的作战能力,冷战期间美国海军则利用舰船修理舰、拖轮和浮船坞组成了前沿后勤保障基地,为其舰艇全球布署提供支持,而前苏联海军也装备浮船坞支持其舰艇执行任务,上世纪70年代中国海军也曾经计划建造潜艇修理舰、浮船坞,组成前线保障基地,为潜艇前出岛链提供后勤保障,虽然因为客观原因,没有建造,但是也表明中国海军汲取这个做法。
浮船坞对于保持海军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中国建造的当今最大的浮船坞:DDG-1000下水的浮船无坞
针对中近海作战的要求,中国海军设计、建造了新型浮船坞,该浮船坞最初设计为022导弹快艇配套,后来扩展到也可以为其他中轻型舰艇配套,新型浮船坞可以进行前沿布署,为这些舰艇提供维护和修理,提高中国海军的中近海后勤保障能力,不过它只能为中轻型舰艇提供维护服务,并且是自身无动力,需要由拖轮拖带至指定区域,工作的时候由锚链固定,这样在执行远海任务的时候仍旧力不从心,根据简氏防务报道,中国有可能在南沙布置浮船坞系统来支持中国在南沙的建设,其中就包括自航式浮船坞,据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介绍,这种多任务平台具备以下能力:停靠1000吨级船舶,维护并修理渔船、发电,淡水储存及供应,海水淡化,雨水收集,存储装备及供给。衍生型浮动船坞采用半潜式钻井平台,可依靠自身动力移动,但不能远距离机动。这种浮船坞的设计和建造将会有效的增强中国在南沙的工期建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