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

更新时间:2024-10-11 21:05

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植物简介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红树林名称的来源有二,其一是林子里的树木大都是红树科家族的成员。红树科的名字来自红树,因为它的叶柄和花都是红色的。其二是红树科家族的每个成员,其木材内都含有单宁物质一旦木材接触到空气,单宁就会氧化,变成红色或红褐色,红树科乃至红树林之名就产生了。

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中国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树林种类

红树林的成分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蜡烛果)、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榄雌)、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在红树林边缘还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树)、蕨类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盐角草、禾本科的盐地鼠尾黍等。

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如海杧果、黄槿银叶树、露兜树、海棠果、无毛水黄皮、刺桐。

植物特性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 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片常较薄。

全球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在外貌、结构和成分等方面基本一致,这是由热带海岸盐土所决定的一种生物群落。亚洲红树林在种类方面最复杂;热带美洲包括加勒比地区的红树林,在科属方面与亚洲的类似,只是种不同,而且区系成分比亚洲的简单些。非洲西海岸的红树林与美洲的是同一种类;同澳洲的红树林则更接近于亚洲。

树种分布

红树林的分布受地形地貌、潮位、海水盐度、气温和海浪等因素影响。总体上,它们喜欢风浪较小的隐蔽环境,在河口、内湾平缓的泥质滩涂,常常会见到它们的身影。目前,红树林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124个国家或地区。

生物种类

红树林里的动物主要是海生的贝类,常见的有筛目贝、砗蠔、栉孔扇贝、糙鸟蛤和马蹄螺凤螺粒核果螺和几种寄居蟹。在红树林水域有多种浮游生物,常见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辐杆藻、三角藻、圆筛藻等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则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丽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头水蚤等。红树林内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的滋长,随之而至的是浅海鱼群在红树林带的洄游和出没。

红树林里还有各种鸟类,多半属水鸟和海鸥一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出没于红树林带。在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还偶有野猪、狸类及鼠类等小型哺乳类出没其间。红树林里也招徕了某些蜂类、蝇类蚂蚁等栖息。它们对红树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红树植物是群落中的主要生产者。其花、叶、枝条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又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因而红树林和其他树林一样,碎屑食物链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红树林有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等作用。因而保护和发展红树林是开发热带及亚热带沿海资源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红树作用

生态效益

在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红树林像母亲庇护孩子一样,维持了一个食物链复杂的高生产力系统,是物种基因和资源的宝库。这里有着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涵养着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红树林伴生植物及水体浮游植物等,消费者有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鸟类、昆虫,分解者有微生物,还有无机环境。

潮起潮落间,生命生生不息。潮水静静涨上来时,几乎全部淹没红树林枝干,只露树冠,让红树林宛如海上“绿岛”;潮水退却时,栖息于红树林内种类繁多的鱼、虾、蟹、贝、浮游生物及鸟类纷纷“登台唱戏”。在这一涨一退之间,红树林里包括所有来自陆地和海洋的信息、物质、能量就此交流。

红树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生长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红树林中丰富的鱼类,吸引着活动于此的鸟类前来觅食。红树林下的底栖动物也非常丰富,吸引了鹭类、鹬类等潜藏其中;红树林上层,枝繁叶茂,很多种类的红树一年四季开花,招引了大量的昆虫,为太阳鸟、啄花鸟、绣眼瞪林鸟提供食物;傍晚归巢的鹭鸟、椋鸟多喜欢在红树林里休息。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成片的红树林,覆盖在海边,犹如大自然的“空调”,让这里的温度低上几度。优良的环境、适宜的气候、丰富的食物,使得红树林成为候鸟迁徙的“落脚点”和“加油站”。

海岸卫士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在中国沿岸防护林体系中,消浪林带是构筑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线。消浪林带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水泡、耐海水间歇性冲刷和抗风固土能力,这需要根系发达、枝干富有韧性的林木,红树林自然成为理想的选择。“只可惜红树林只能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在中国浙江沿海以北,就只能另寻其他树种了。”

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海秋茄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袭向周边12个国家和地区,造成23万人死亡。而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瑟纳尔索普渔村、距离海岸仅几十米远的172户家庭却幸运地躲过了海啸的袭击。原来,这里的海岸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红树林,成片的红树林不仅没有被排山倒海的海浪摧毁,还守护了岸上渔民的生命。

比较:2013年第21号、24号台风“蝴蝶”和“百合”过境后,西沙中建岛上的海马草和爬藤等植物几乎损失殆尽,守岛的海军官兵强烈地期盼红树林能够在这里扎根。“每次休假归来,大家都背回种子、树苗和泥土,这是我们中建岛的传统。”中建岛守备队队长李辉对媒体说,刚刚过去的两次大台风吹走了一两米深的沙子,战士们苦心经营的3万多平方米的爬藤也大多被连根吹走。

主要价值

红树林不仅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还具有较强的医药功能。在红树林大家族中,一些红树品种的果实可供食用。例如,果实成熟后像茄子的秋茄,果实如椰树、种仁可食的水椰,树皮可以止血、通便、治疗恶疮的角果木,木材燃烧能散发沉香味、具有白色乳汁的“牛奶红树”(海漆)。

红树林植物分为真红树林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其中,真红树植物是指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的木本植物,具有较强的药用功能。例如,红树树皮入药,可治肺虚久咳;角果木树皮捣碎可以止血、收敛、通便和治疗恶疮,种子榨油可以止痒;榄李,叶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鹅疮、湿疹和皮肤瘙痒等;老鼠簕的根可药用,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等症状。

中国沿海居民利用红树植物治病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许多人利用木榄树皮治疗烧伤。近年来,一些企业还把红树植物作为海洋药物开发和新药研究的药源之一。其实,不少红树林品种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例如,海莲、桐花树等花多、花期长,是沿海主要蜜源植物,有科研机构就在红树林尝试养蜂,实现育林酿蜜两相宜。

半红树植物是指既能生长在海岸潮间带,也能在陆地非盐渍土生长的两栖木本植物。半红树林植物也是各具特色。例如,银叶树,花、叶和果实都具独特观赏价值,木材红色,材质优良,种子富含淀粉,可食用,亦可榨油。海檬果,花香、果形奇特,是滨海地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木材质地轻软,常用于制造箱柜、木屐等;钝叶臭黄荆,枝叶青翠、明亮光泽,适用于花坛美化、绿篱或盆景。水黄皮、黄槿、玉蕊等可形成独特的护岸林带。

危害因素

天敌团水虱

2013年广西北海市民发现位于廉州湾红树林基地部分红树林死亡。10月30日,北海林业部门及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专家到现场了解,发现329株红树枯死的元凶是团水虱,而虾塘排污是祸因。团水虱是一种钻孔生物,靠滤食悬浮在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为生。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浩郎分析指出,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的湿地区域,会导致团水虱大量繁殖,为了觅食和寻求蔽护所,它们会钻入红树的气生根内部,钻空红树林的树根、树茎,从而造成红树死亡的现象。他认为周边虾塘排放的污水是污染的原因之一。

海鸭养殖

自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位于海南琼山的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因团水虱侵害约造成上百亩红树林死亡。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研究员祝阁此前曾调查该地区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林及林内底栖动物的影响,调查结论认为,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幼苗、成年树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养鸭区。

冻害

红树林除了面对人祸的威胁,还难逃天灾,冻害即是其一。2008年年初持续的低温天气致使广西北部湾各类红树林不同程度受灾,部分红树林死亡或濒临死亡,其中无瓣海桑、红海榄苗木死亡率更在95%以上,被专家视为“导致自然演替过程倒退”。

海岸变迁

另外,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红树林的分布变化也会随着海岸变迁而迁移,当海水侵蚀海岸或泥沙淤积抬高海岸时,原本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条件可能会变差。

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也考验着红树林的坚强。杨娟举例说,互花米草的入侵曾经导致了福建云霄漳江口红树林滩涂不同程度的退化。一名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生在其2008年的一篇论文中无奈写道:“福建省宁德市飞鸾湾20年前约有红树林150 公顷,现仅剩百余株,零星点缀在一望无垠的互花米草丛中。”

生态适应

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洋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

泌盐现象——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国内分布

中国处于世界红树林分布区北缘,有红树植物8个群系21科25属37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1科14属26种,半红树植物10科11属11种。主要树种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红海榄、海莲、木榄、角果木以及海桑等。

中国红树植物有37种,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近40年来,中国红树林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总体趋势。2000之前一直呈负增长,相对于1978年,2000年红树林总面积净减少了9662.85公顷,1978年~1990年负增长率甚至达到24.4%。2000年以后,转为正增长态势,2018年红树林净增加5748公顷。其中2000年~2013年增长尤为突出,增长率达到20.5%,2013年~2018年增长速率减缓至6.9%。

广东红树林变化最为剧烈,1978年~2000年期间红树林急剧减小,之后小幅持续增加。广西在1978年~1990年有小幅减少,之后持续增加,特别是2000年~2013年增加显著。海南在2000年前小幅减少,2000年后小幅增长。福建、台湾、香港的红树林面积较小,但40年间一直保持增加趋势。

40年来,红树林的面积整体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一部分被开辟为耕地外,更多的是因为建设开发、养殖等人类活动占用。养殖占用在2013年以前是红树林减少的最主要原因;2013年以后,养殖占用持续减少。红树林增加的主要原因各阶段有所不同,1990年以前,红树林增长多来源于自然恢复。1990年以后,人工种植贡献远远高于自然恢复,广东表现尤为突出。2013年以后,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对红树林面积增加的贡献基本相当。

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门和浙江等区域,广东红树林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41%。2020年相较于2018年新增的红树林共约487公顷,其中人工种植面积约289公顷,占比59%;自然恢复面积约198公顷,占比41%。减少的红树林共约153公顷,其中围塘养殖和港口建设等人为原因导致的减少面积约116公顷,占比76%;自然减少的红树林面积约37公顷,占比24%。

2024年8月,据浙江海洋大学红树林科研团队专家观察,2023年种下的红树苗根部存活,成功长出新芽,5月份新种植的红树苗长势良好,试种成功。我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北界为福建福鼎,人工引种最北界在浙江舟山。此次平湖试种成功,刷新了我国红树林人工引种最北界。

生物分布

红树林中的鸟类

A1.夜鹭 A2.长尾缝叶莺.A3.池鹭A4.普通燕鸥 A5.鹗 A6.大白鹭 A7 丝光椋鸟A8 大勺鹬 A9.反嘴鹬 A10.青脚鹬 A11.黑脸琵鹬 A12.白腰勺鹬 A13.绿翅鸭 A14.苍鹭A15. 暗绿绣眼 A16.白胸翡翠

红树林的典型植物

B1.红树 B2.木榄 B3.老鼠簕 B4. 榄李B5. 苦郎树 B6.秋茄树B7. 海桑B8. 桐花树

红树林中的鱼和蛙

C1.大弹涂鱼 C2.青斑细棘鰕虎鱼 C3.淄鱼 C4.杂食豆齿鳗 C5.海蛙

保护工作

综述

2001年起,原国家林业局启动红树林保护工程,将中国约50%的红树林划入自然保护区。《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中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中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等规划和文件相继出台,国家对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地营造红树林的热情高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进程加速。中国红树林面积由2000年的2.2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约2.9万公顷,新增7000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的国家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地考察时强调,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海堤,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生态灾害能力。

总书记对红树林保护恢复的重要指示、批示,为红树林保护恢复指明了方向。2019年4-6月,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组织开展红树林资源现状和适宜恢复地调查,编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将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

根据福建省滨海沙地保护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文卿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国已建立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地(不包括港澳台)38处,超过50%的红树林被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远远超过25%的世界平均水平。红树林已成为中国保护力度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中国已建立并不断完善红树林保护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出台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多个与红树林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面强化红树林保护修复。各地各部门开展了红树林资源调查、保护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工作,加快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和保护体系建设。已在红树林分布区域建立了52个自然保护地,使55%的红树林纳入保护范围。同时,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已制定红树林行业标准5项,指导地方出台标准8项。

2022年11月,从正在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了解到,中国红树林面积现在达2.7万公顷,比本世纪初增加5000公顷。全国一半以上红树林得到有效保护,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显示,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2022年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当年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60公里、滨海湿地2640公顷,营造和修复红树林519公顷;有序推进446个乡镇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保护区

(备注:以下保护区仅做部分列举)

深圳红树林保护地

福田红树林国家重要湿地沿海岸线长约9公里,总面积36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52.7公顷,是国内唯一位于城市中心城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重要候鸟栖息地之一,主要保护对象有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黑脸琵鹭、白腰杓鹬等世界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

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廊道中心地带,是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红树林湿地面积约5100公顷,红树林面积约500公顷。1998年,淇澳原生红树林仅存32公顷,大片滩涂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本地物种和生境遭受重创。为了修复这片退化湿地,科技人员研发出“利用速生红树植物生态控制互花米草及快速恢复红树林技术”。历经15年的生态修复,互花米草面积由1998年的260公顷降至1公顷,红树林面积由32公顷增至近500公顷,成为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恢复、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海口市中心约30公里处,风景区地域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三江农场、三江镇,与文昌市的罗豆农场交界,海岸线总长84km,距海口美兰国际机场12公里,交通、通讯非常方便。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1986年7月9日经国务院审定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组织中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

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003公顷,主要由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沙田半岛的英罗港片区和丹兜海片区组成,涉及合浦县山口镇、白沙镇和沙田镇3个镇。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9°37′22.10″~109°47′02.59″,北纬21°28′20.65″~21°36′59.08″。其中,英罗港片区面积为2868.20公顷,丹兜海片区面积为5134.80公顷。

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1年9月设立; 1990年—1991年文昌县人民政府对保护区进行划界确权;1992年9月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组织专家开展保护区三大功能区规划,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9年6月经省政府审核通过。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文昌市行政区域,保护区面积为43719亩,其中核心区13261亩、缓冲区14499亩、实验区15959亩。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21667亩,属于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由八门湾片区、会文片区、铺前片区等三大区域组成,分布呈带状,涉及文昌市文城(包括头苑、清澜)、东阁、文教、东郊、龙楼、会文、铺前等7个镇以及文昌市罗豆农场。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位于漳江出海口石矾塔以西的广阔滩涂上,是以保护红树植物、湿地水鸟、东南沿海优良经济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对象的湿地类型保护区,总面积236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00公顷,缓冲区460公顷,实验区1200公顷。保护区1992年成立,1997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迄今为止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天然群落,是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 保护区内现有天然红树林3000多亩,主要树种有秋茄、木榄、白骨壤、桐花树、老鼠勒等5种,保护区范围内有鸟类15目38科154种,其中陆鸟8目23科74种,水鸟7目15科80种。保护区还是许多水产资源的优良种质资源库,重要的经济鱼类种质资源有斑鰶、黄鳍鲷等,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质资源有泥蚶、多纹巴非蛤、长竹蛏、缢蛏等,重要经济种质资源有二色桌片参、黑斑口虾蛄、方格星虫等。

建立中心

2022年,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2022年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通过中国提议的《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等决议。

保护现状

2023年5月17日消息,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联合研究表明,全球红树林生境较为破碎,截至2020年,全球红树林斑块约有33.7万个,其中95%以上斑块的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

2023年7月11日,从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红树林面积已达43.8万亩。

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红树林总面积偏小。全世界红树林面积约1500万公顷,中国红树林面积仅占全球的0.2%。中国红树林面积20世纪50年代约5万公顷,2001年面积为2.2万公顷,2019年面积恢复至2.89万公顷。总体来说,中国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总面积依然偏小。

二是生境退化。生境退化主要表现为红树林群落退化、生境破碎化、栖息地质量下降和生态功能降低。目前,低矮的白骨壤林和桐花树林占据了中国红树林的主体。

三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相关研究表明:中国37种红树植物的50%处于不同程度的珍稀濒危状态,海南海桑和卵叶海桑的野外个体数不超过100株。同时,人为干扰导致红树林矮化、稀疏化及生物多样性下降,尤其是掘穴动物蟹类栖息密度的下降减少了土壤氧气供应,不利于红树植物生长。

四是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部分生态区位重要的红树林分布区还未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红树林整体保护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地方相关规划衔接不够。

五是保护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法律还没有对红树林保护作出有针对性的专门规定。有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存在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保护效率不高;自然保护地外的红树林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等问题。此外,红树林保护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还需完善。

目前,中国红树林还面临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生物入侵等主要威胁。以上这些问题和威胁,在专项行动计划中都给予了重点考虑,我们将采取具体行动逐步进行解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