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8 12:05
海南梧桐(学名: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是梧桐科梧桐属植物,濒危种。乔木,高达16米,胸径达45厘米;树皮灰白色,枝条平滑。叶卵形,全缘,长7-14厘米,宽5-12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截形或略成浅心形,上面无毛,为海南特有种。零星分布于海南局部海拔400至900米季节性雨林中。耐荫蔽,在常有云雾的山谷阴湿地生长良好。
乔木,高达16米,胸径达45厘米;树皮灰白色,枝条平滑。叶卵形,全缘,长7-14厘米,宽5-12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截形或略成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短柔毛,基生脉5条,中间的叶脉每边有侧脉4-5条;叶柄长4-16厘米,被稀疏的淡黄色星状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达20厘米,密被淡黄褐色星状短柔毛;花黄白色,萼片5枚,近于分离,条状披针形,长9毫米,宽1.5毫米,外面密被淡黄褐色星状短柔毛,内面只在基部有绵毛;雄花的雌雄蕊柄与萼等长,顶端5浅裂,花药15枚聚集在雌雄蕊柄顶端成头状;雌花的子房卵形,长2.5毫米,有5条纵沟,密被星状毛。蓇葖果卵形,长7厘米,宽3厘米,顶端急尖或微凹,略被单毛及星状短柔毛,每蓇葖有种子3-5个;种子圆球形,成熟时黄褐色,直径约6毫米。花期4月。
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混生于季节性雨林中,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夏秋炎热湿润,冬春凉湿,少雨,土壤为赤红壤或砖红壤。耐荫蔽,一般在常有云雾的山谷阴湿的地方生长良好。在郁闭度中等的林分里分布较集中。树冠广卵形,枝叶较稀疏。在坝王岭乌烈林场的次生林中,它与野生荔枝Litchi chinensis var. Euspontanea Hsue、黄叶树Xanthophyllum hainanense Hu、子楝树Decaspermum gracilentum (Hance) Merr. et Perry等混生。
产海南岛昌江和琼中嘉积,喜生于沙质土上。
繁殖方式:点播或条播。
蓇葖果采回后置于通风凉爽处阴干,待种子自然脱出,随即播种育苗。因种子含油,寿命较短,不宜久藏。播种育苗时,用点播或条播,1年生苗高50--80厘米即可上山造林。造林选阳光适中、较湿润山谷和山腹的砂壤土为宜。
其中梧桐裂头木虱,只危害梧桐树,分布在山东河南等地。若虫危害时分泌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得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会出现树叶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糙脆弱、易受风折的现象。预防方法:可采用在危害期喷清水冲掉絮状物,可消灭许多若虫和成虫,在早春季节喷65%肥皂石油乳剂8倍液防其越冬卵。
海南梧桐是中国同属植物中分布最南的一种,对研究梧桐科地理分布有一定的价值。树皮富含纤维,可作造纸和绳索的原料;木材纹理直,结构细,材质稍硬,适作家具等。树姿美致,叶型变异大,可作庭园绿化树种。
海南尖峰岭和坝王岭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管理。在南亚热带各树木园和植物园应引种栽培,扩大种植面积。
目的对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制备色谱技术对海南梧桐树叶的水煎煮提取物进行分离,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丁香醛)和莨菪亭。结论此2个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园林应用
树冠有佳荫,干绿如翠玉,秋季叶片金黄,是优美的庭荫树。凤凰就喜欢栖息在树干洁常净、枝叶繁茂的梧桐树上,因此,梧桐为颇具“庭前嘉木”,百姓庭院中常广为种植,取“栽下桰桐树,引来金风凰”之意。“屋前植桐,屋后种竹”为江南一带传统的栽植。宜与翠竹、棕榈、芭蕉等配植孤植或丛植于庭院、草坪、池畔、湖边、坡地,既可庇荫又代藤架之用,也是学校、工矿区。良好的道树种之一。植于西式建筑物旁与白壁相对,极富色彩之美,日本人也多于窗前、中庭、茶庭、大门两侧种植。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