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4 09:57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Hainan Broadcasting Group,英文简称:HBG或HNTV)于2001年8月由原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创建于1952年)和海南电视台(创建于1979年)合并成立,为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在新闻舆论导向、工作方针、政策方向等方面接受海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和事业发展由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负责。
1952年10月10日,在原来荒芜的广东省海口市(今归属于海南省)大英山建成了海南第一座广播电台并且开始试播。
1953年3月2日18点20分,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前身)进行播音。开始曲为《歌唱祖国》,波长316米,频率950千周。从此,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担负起了海南地区广播宣传的重要任务。
1957年1月8日,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对部分节目进行调整,早上6点30分开播文艺节目,6点45分为《海南新闻》(普通话),7点正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17点55分《国内外新闻》。工作人员从建台初期的29人增加到48人。
1958年5月30日,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实行新的播音时间表,增加播出时间,增加节目内容,从每天1次播音增加为3次,播音时间从最初的4小时40分增加到8小时,广播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努力满足各个层次听众的需要。这一时期自办的政治类、服务类节目有《海南新闻》《听众特约节目》《生活与知识》《农村节目》《宝岛生活》《科学知识》《广播体操》《天气预报》以及不定期的《妇女节目》《青年节目》等。
1959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加紧扩建。国家广播事业管理局拨给海南一部20千瓦中波发射机,设立新的发射台,发射功率由1千瓦扩大到20千瓦,发射塔建在琼山县府城镇和海口市丁村交界处。5月1日,机器安装工程全部完成,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射功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19倍,覆盖率约占海南全岛面积的70%,各地收听广播节目更加清楚,有力地增强了广播的宣传效果。
1963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10周年时,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已成为具有21千瓦总发射功率的无线广播电台,每天通过无线电波向全区人民进行广播宣传。全区城镇和农村的有线广播也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19个县市广播站、45个公社广播站、58个国营农场站,城镇和农村安装喇叭12700多只,全区有9000多部收音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完整的广播网。随着事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新型的广播技术和宣传业务人员。全台共有74人,专业干部就达到56人,其中,技术人员23人,新闻采编人员33人。此外,基层各广播站也培养了一批技术和宣传业务骨干。广播宣传业务也从原来节目形式单调,内容贫乏,变成能够自采、白编、自录、自制,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海南的广播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八七”事件之后,因调离的人员较多,仅剩60%的工作人员应付不了日常工作。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决定8、9月份从速调入人员,分别从海南日报社,海南各大、中专院校,驻岛部队,“四清”工作队等单位调入29人。
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广播电台问题的通知》,决定对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地方电台停止自办节目,全天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海南人民广播电台遵照执行,台办的《广播节目报》也停刊。全台编辑、记者轮流抄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等节目,用海南话播出。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对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组成军管小组,接管海南人民广播电台。
1970年元旦,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恢复自办地方节目。自办的节目有《对工人广播》《对农村广播》《部队与民兵》等。另外,又增办了以反映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工作布置、报道海南中心工作和典型事件为宗旨的《海南新闻》节目。1970年后,海南人民广播电台逐渐恢复自办的文艺节目。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只设有《琼剧》栏目,播出琼剧移植的革命样板戏。
1971年10月,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新办了选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语录及报刊的重要言论为主要内容的《活学活用毛著》节目。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又逐步增加了一些知识性节目,如《英语广播》《广播体操》。
1976年11月8日起,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对节目进行了初步的调整,取消了《对工人广播》等一批对象性很强的节目,增办了面向广大听众的《科学与生活》《农村科技》等节目。
1981年12月,撤销海南人民广播电台革命委员会,恢复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建制。同年开始,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大幅度增加了新闻播出次数。
1982年5月28日,海南人民广播电台([82]海播字第9号文)上报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宣传部,从6月15日起,《海南新闻》除原来的潘儒炳、黄烈、陈赞日审稿外,再增加王家严(编播部副主任)参加审稿。8月,建立海南广播事业管理局(正处级)后,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台长由副局长兼任。
1987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音3次,播音时间总共为13小时。自办的新闻类节目有《海南新闻》《新闻》《简明新闻》,社教服务类节目有《对农村广播》《农村科技》《理论学习》《科学常识》《科学与生活》《英语讲座》《广播体操》《天气预报》,自办的文艺节目有《广告或音乐》《每周一歌》《听众点播的琼剧节目》《听众点播的音乐曲艺节目》《京剧或外地戏曲》《琼剧》《周末文艺晚会》等30多个。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大特区,海南人民广播电台跨进新的发展时期。
1989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筹建以音乐、戏曲欣赏为主的调频立体声台;同年,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升格为副厅级单位。
1990年1月24日,调频立体声台建成试播。调频立体声开办了主持人直播板块节目,每天播音12个小时52分。至此,两台共开办新闻性、教育性、文艺性和服务性四大类节目,每天共播音25小时52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普通话、海南话广播相互配合,多种节目互为补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广播节目体系。
1959年,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海南行政区公署根据全国广播电视形势发展需要和全岛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要求,决定筹建海南电视台。筹建工作主要由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具体负责。最初电视台台址选定于海口市大同路西侧,即海南华侨大厦对面。土建工程开始后,通过考试招收了17名工作人员,并从中选送罗学平等10名青年学生到广州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前身)和辽宁抚顺电视台学习。
1961年10月,成立电视装配小组,装配工作由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维修组组长梁振发和青年技术员罗学平负责。经过八个月的紧张工作,初步完成了电视中心立柜和发射机电源部分的安装工作,后来由于国民经济困难,资金不足,海南电视台的筹建工作被迫停止,这是第一次停建。
1972年3月,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决定筹建海南电视转播台。海南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成立了电视组,罗学平任副组长,并被委派带队到中山大学和惠阳电视台学习电视发射机的安装和调试技术。但是由于海南远离广州,电视的信号源问题无法解决,第二次筹建工作被迫暂停。
1976年,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再次决定兴建海南电视转播台,台址选在海拔1815米高的琼中县莺歌岭。当时已派领导干部、技术员组成考察组,深入到鹦歌岭进行工程测量和工程概算,准备筹资兴建。但是由于鹦歌岭山高路陡,地形复杂,工程施工困难,投资过大,建设报告呈送广东省人民政府后没有得到批准。因此,海南电视转播台被迫第三次停建。
1978年,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海南行政区公署再次指定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对海南电视事业发展重新进行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经过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海南行政区公署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在大英山(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大院内)兴建海口电视转播台,以录像方式转播广东电视台电视节目,并将方案报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和广东省广播事业管理局。
1979年2月,经广东省广播电视厅批准,成立海口电视转播台,4月被正式列入地方自筹项目,并成立海口电视转播台筹建领导小组,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潘儒炳任组长,陈玉峰、罗学平任副组长。5月,海口电视转播台利用电台大楼底层的两间办公室作为临时机房,开始安装调试发射机和配套设施,并在大楼后面竖立起30多米高的简易铁塔,支撑发射天线,9月25日试播,10月1日建成播出。10月1日,海口电视转播台播出,呼号是海口电视转播台,主要采取录像形式,用十一频道50瓦的彩色电视差转机转播广东电视台二频道节目。
1980年5月1日,海口电视转播台改用八频道1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同样采用录像形式转播广东电视台二频道节目。
1981年4日,经广东省广播电视厅批准,在距海口市50多公里的定安县金鸡岭建设一座发射功率10千瓦的电视发射台。5月,广东省广播电视厅决定,海口电视转播台八频道的1千瓦彩色发射机调给海南铁矿(昌江县石碌镇)电视转播台,海口电视转播台改用七频道的300瓦电视差转发射机录像转播广东电视台二频道节目。
1982年7月12日,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成立海南电视台,8月,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正式成立海南电视台,海南行政区广播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陈赞日兼任台长、罗学平任副台长。
1983年5月1日,海南电视台试播海南新闻、专题、文艺节目及广告。新闻每次播出5分钟。
1984年2月,海南电视台定为行政区正处级单位,工作人员35人。下设新闻科、社教科,文艺科、制作科、播出科。
1987年底,全台有工作人员51人,其中采编播人员30人,技术人员18人,行政后勤人员3人,下设新闻科、社教科、文艺科、制作科、播出科、广告科等。
1989年6月,海南电视台升格为省级电视台。
1999年9月25日,海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海南卫视)正式开播。
2001年8月,原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和原海南电视台合并组建海南广播电视台。
2002年1月28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海南卫视更名为旅游卫视,并正式开播,最初的台标是“TSTV”。
2004年,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更换并启用四星组合的台标,刚开始的样式是标志+字体的透明台标。
2008年,改称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2009年,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台标变成方框+标志+字体的绿底白字台标。
2013年9月3日,三沙卫视正式开播。
2014年,透明样式台标再次使用,但此版台标带上了方框。
2015年,一首《请你常到海南来》的歌曲迎来了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新版蓝色台标。
2016年7月29日,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揭牌。
2019年,为了更好地诠释海南广电在海南自贸建设和媒体发展中的新定位、新形象,海南广电组织了专业机构和相关专家,对台标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设计。设计团队历时2个月,共设计出了90个台标样本。5月1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进行全台改版,并更换为“芒果椰树”台标。同时,对旅游卫视、综合频道、影视剧频道做出调整,原旅游卫视变回为海南卫视;原综合频道变更为经济频道;原影视剧频道变更为文旅频道。
2020年11月1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文旅·亚沙频道开播,标志着三亚亚沙会从此拥有了官方电视媒体资讯平台。12月31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新闻中心东部演播室揭牌仪式在文昌市融媒体中心举行,市委书记钟鸣明出席揭牌仪式并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新闻中心东部演播室揭牌。
第一代台标:早在海南卫视上星前,海南电视台的台标由“HN”演变过来,等于是“HN”的变形体。
第二代台标:在90年代,海南电视台更换了新台标,这一台标是椭圆形状。
第三代台标:1999年9月25日晚8点,海南卫视正式开播,成为国内最后一个省级上星的卫视频道。新的台标也因此而生,直到2002年更名为海南旅游卫视。这一代台标是椭圆的球体,既像个椰子,同时也又像一个“臀部”台标。
第四代台标:直到2004年,旅游卫视换了一个新台标,海南电视台其他台也都在使用。台标是4颗“星”。此台标寓意为“天圆地方”“手拉手”和“风车”。先画一个圆再四等分,连线,会出现一个方;“天圆地方”之后,继续等分、连线,成为“四合八荒”;反复连线,反复涂色,出现一个手拉手的星星图案。关联起来看,又像一个不停转动的风车。
第五代台标:2019年,旅游卫视恢复呼号为海南卫视,并同时更换了一个“椰子树”台标。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台标以椰树、芒果、江河、海岛、船帆等为主要设计元素,主色调为金椰色,主题寓意为“海纳百川,椰岛扬帆”。新台标辨识度高,在国内外众多电视台的台标中也独树一帜。
新视界,再扬帆。(主口号)
海纳百川,椰岛扬帆。(主题寓意)
海南,来了还想来。(宣传语)
“身未动,心已远”
2004年7月5日,旅游卫视打出了“身未动,心已远”的频道口号。它代表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态度,足以代表旅游卫视在媒体方面的设想,没有想象就没有一切。
“立潮头,向世界”
2019年5月1日零点,海南卫视改版升级,并确立了“立潮头,向世界”的频道口号。“立潮头”就是要继续发扬不畏惊涛骇浪,不断探索改革开放的精神。“向世界”就是要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的标准来推动海南卫视的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全面推进海南广电“海视合美”战略——海洋强国看三沙卫视、视听海南看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看网络电视、美丽中国看海南卫视。“海”是未来,“视”是根基,“合”是动力,“美”是方向。
坚持正确导向,承担职责使命,对接国家战略,融入海南发展,展现自然之美,传播人文之美,弘扬精神之美,与祖国共美丽,与海南共成长,逐步实现“海视合美”战略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将地处边陲海疆的海南广电建设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性品牌新闻媒体、覆盖区域内具有优势地位的广播电视运营机构、海南省重要的文化产业集群、海南广电人的精神家园。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现有下属公司17家,主营业务包括广播影视节目生产与发行、广告经营、大型会展、高端演艺、文化旅游地产、有线网络节目传输、电影发行放映、新媒体业务、新闻出版、文化传媒及其他关联业务等。注册资本金4.3亿元人民币,总资产约14亿元。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拥有在职员工2131人,其中事业编制人员634人,占29.7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753人,占82.26%。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53人,占16.56%。中共党员1303人(含离退休)。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截止到2019年,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拥有15家媒体,包括2个上星频道(海南卫视、三沙卫视)、5个地面电视频道(自贸频道、新闻频道、公共频道、文旅频道、少儿频道)、5个广播频率(新闻广播、国际旅游岛之声、交通广播、音乐广播、民生广播)、2个新媒体(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和海南直播海南媒体发展有限公司)、1个平面媒体(海南声屏报)、1个移动电视频道,拥有以两网三端两微和IPTV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拥有7个电视频道、5套广播频率、1份报纸、1个移动电视频道,拥有以两网三端两微和IPTV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
“两网”是指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蓝网;“三端”是指视听海南客户端、海直播APP、旅游网视;“两微”是指总台微信公众号和总台官方微博。
总台两微平台号39个,粉丝量916万;头条、抖音号15个,粉丝量509万;IPTV用户超过100万;海直播单次直播最高突破120万人次;海南移动电视频道终端装机800台。
2016年,2015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暨第五届海南广电观众节中,海南广电十佳主持人、十佳栏目现场揭晓。双“十佳”评选共收到投票超过357万。
2020年5月17日,表彰为“2019年度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和个人”。海南召开继续“背水一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誓师大会,100个先进集体和300名先进个人获表彰。
2021年1月20日,海南广播电视台儋州微波站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在推进海南卫视转型升级的同时,海南广电加强顶层设计,布局未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原综合频道更名为经济频道,原影视剧频道更名为文旅频道。在此基础上,海南广电以差异化、特色化为原则,筹划经济频道、新闻频道、公共频道、文旅频道和少儿频道五大地面频道改版升级,并与海南卫视形成呼应之势,以此重新构铸海南广电核心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