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5:11
海域作为人类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和资源宝库,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主要沿海国家纷纷建立了一系列调整海域使用的管理制度。海域使用管理是海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海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对海域的分配、使用、整治和保护等过程和行为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由于海域空间资源、环境容量、资源容量的有限性.海域使用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为逐步实现海域有序、有度、有偿使用,解决好海域使用管理问题,需要构建一套较完善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并以立法的方式确立制度的运行。
海域使用论证中海洋水文调查
包括水温、盐度、海流、海浪、潮汐、透明度与水色和海冰。
海域使用论证中海域使用基础调查
包括:社会经济调查、自然条件调查、海域环境质量调查、海洋资源状况调查、海域使用现状与利益相关者调查、海洋功能区划与规划调查和海洋自然灾害。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流程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与建设规划,进行项目用海需求分析;
调查与信息采集: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现状、社会和经济;
海域使用适宜性分析:自然环境适宜性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综合效益分析和用海合理性分析 ;
提出科学、合理用海的措施和建议,论证结论;
专家评审,补充、修改论证报告;
定义
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是以海域变更调查的数据急图件为基础,通过“3S”与网络技术的综合使用,提取并提供海域使用变化信息,为海域使用管理与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服务。
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意义
实现我国海域科学有效管理的必要技术支撑;
海洋资源安全开发的技术保证;
遏制违法用海、减少或者避免用海纠纷的有效技术手段;
开展国际、国内海域划界的重要技术保证;
掌握沿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技术支撑;
避免对生态系统资源破坏的有效技术手段。
定义
沿海省、市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统一划定的用海类型,视其海域的区位、自然、环境条件、资源丰度、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利用效益的差异,对同一类型用海划定不同的级别。
我国海域使用分类定级的程序及其技术方法
定级程序
(1)根据沿海各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综合考虑海域区位、自然环境、资源及周边社会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平等状况,选择对不同类型用海起控制作用的主导因素来划分海域级别
(2)依据定级主导因素对海域级别的影响程度,计算权重值。
(3)按照各主导因素的分部变化规律,确定各因素的指标值。由于各指标的单位不一致,无法直接代入公
(4)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选择不同类型海洋功能区为定级单元,将单元各因素作用分值加权求和,按总分部排列和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类型用海级别。
(5)编制不同类型用海级别图、表。
定级技术方法
(1)根据沿海各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用相对统一的标准对影响不同类型用海的诸多因素进行宏观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选择主导影响因素。
(2)采用Delphi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权重值。
(3)采用相对值法计算各因素的作用分,按照0~100分封闭区间赋值
(4)采用因素分值加权求和计算总分值。
(5)根据运算结果和集聚形态,采用总分数轴法确定定级阈值,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综合划分海域使用级别。
内容
海域权属制度—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海域使用登记发证制度—登记、核发海域使用证书、确认海域使用权;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保证海域使用的合理性;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体现海域国有原则,杜绝资源浪费和流失;
海域使用管理体制—通过立法,建立国家统一管理与地方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我国海域使用管理中海域勘界的一般规定
1、勘界工作底图
勘界工作底图由最新版1:50000海图和地形图编绘。
2、勘界调查范围
(1)调查中间线起始点
一般海岸以海岸界点作为调查中间线起始点。
(2)、海岸线修测长度
自调查中间线起始点沿海岸线向两侧各延伸50~100km。
(3)、陆域调查范围
自调查中间线起始点沿海岸线垂直于调查中间线向两侧各延伸10km,由海岸线向陆域延伸1km。
(4)、海域调查范围
自调查中间线起始点沿海岸线垂直于调查中间线向两侧各延伸10km,垂直海岸主体走向向海一般延伸12海里。
3、确定海岸主体走向
海岸主体走向指通过海岸界点的海岸整体延伸方向。
4、调查中间线的确定方法
等距离线法:偿试误差法、侧界线推导法;
垂直海岸主体走向线法;
等比例线法;
经线分割法和纬线分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