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7:14
海星类Starfishes Seastars,背腹扁平,呈星形,由中央盘和5个(基数)腕构成,但腕和中央盘之区别不明显,有的种类呈五角形。海星类动物分布在世界各个海洋里,从浅滩到水深6000余米都有栖息。
棘皮动物门游在亚门之一纲。背腹扁平,呈星形,由中央盘和5个(基数)腕构成,但腕和中央盘之区别不明显,有的种类呈五角形(海燕)。筛板位于中央盘背面近中央处,在腕(相当于步带)腹侧之步带沟中具2-4列管足。管足上有吸盘和垒,步带沟开口于此。具叉棘。口位于下面,肛门在背面。消化管仅为连接口和肛门之短管,但大形的幽门盲囊和腺性直肠囊深入至各个腕中。为肉食性动物。再生能力强。藉体背面之皮鳃呼吸。雌雄异体,各个腕之内腔中具5对生殖腺,呈5放射状排列(称为actinogo-nidial)。
海星食性种间差异较大,在种内也有区别。例如海盘车科(Asteriid)既有高度的专一性,吃贻贝,也有相对的随机性,吃尸体或碎屑。海燕科的少数种以活的或腐烂的植物为食,但也以小的底上生物为食,属随机性。砂海星科完全是食肉动物,以大形底上动物为食,特别喜欢吃棘皮动物。槭叶海星属多滋养性,以底内生物为食。刺冠海星是以珊瑚为食的食肉动物。
海星可以捕食体长3厘米以内的幼参。在刺参养殖池塘内,海星的分布一般不多。在刺参增殖海区,往往有较多海星分布,对放流的参苗造成一定危害。驱除海星的方法一是靠潜水员采捕,二是施加生石灰杀灭。方法是在放流增殖区撒布生石灰。
海星类体扁,由中央体盘和五条辐射的腕组成,呈星状,口位于口面中心。海星类的内骨骼由许多分散的骨板组成,动物体死亡后,骨板多零散,很少保存完整化石,故地层意义不大。海星类为海生,自奥陶纪出现一直延续到现代。根据构造不同,主要可分为海星亚纲及蛇尾亚纲。
腕数为5个,4个不等,6个有时是正常的。轮海星(Crossaster)的正常腕数为9-11个,赫利海星(Heliaster)为15-50个。
海星类多数中等大小,腕端相距 10-20厘米。最小的种类两腕端相距 1厘米。最大的种类两腕端相距可达50-60厘米。
海星类分布世界各海,以北太平洋区域种类最多。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6000米。磁海星科是深海动物,栖息深度不小于1000米。人们在海滨经常可以看到“断腿断臂”的海星,这就是受过伤正在再生的海星。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强,如果把它切成两半,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两只完整的海星。
海星类及其他一些不能食用的海生动物,包括各种海星、海花生、海胆、海龟、水母等。海星类动物适应性强,每年繁殖6-7次,在浅海滩分布多,产量大。其他不能食用的海生动物种类繁多,都可以沤制成肥料,支援农业。
海星类及其他动物性海肥,一般含有不同数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但养分多为迟效的,须经沤制后才可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