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1 17:37
海水综合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元素利用三个方面。海水直接利用是指以海水为原水,直接代替淡水,用于生活和生产。工业上用海水进行冷却,也可作为印染、制药、制碱、海产品加工的生产用水。也可用于以海水资源、沿海滩涂资源和耐盐植物为对象的特殊农业灌溉,当然海水用于冲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是指从海水中提取钠、溴、镁等化学元素及溶加工技术。海水淡化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过程,一般分为热法(蒸馏法)和膜法两大类。国内热法的主流技术是多效蒸馏;膜法的主流技术是反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陆地上的资源日益枯竭,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海水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沿海国家解决淡水短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在这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们历经半个多世纪,积累了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许多经验,海水综合利用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产业。
海水综合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元素利用三个方面。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以海水为原水,直接代替淡水,用于生活和生产。工业上用海水进行冷却,也可作为印染、制药、制碱、海产品加工的生产用水。也可用于以海水资源、沿海滩涂资源和耐盐植物为对象的特殊农业灌溉,当然海水用于冲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是指从海水中提取钠、溴、镁等化学元素及溶加工技术。
海水综合利用产业主要包括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等三个方面。
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是以海水为原水,直接代替淡水用于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等方面。
工业冷却水
海水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冷却水,占海水总利用量的90%,分为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两种方式。海水直流冷却技术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及核电厂,其次是石油化工企业和钢铁企业,还可用于纺织、食品、建材、印染等行业。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和淡水循环冷却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保型新技术。
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利用方式,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过程,一般分为热法(蒸馏法)和膜法两大类。国内热法的主流技术是多效蒸馏;膜法的主流技术是反渗透。
多效蒸馏
多效蒸馏的工作原理是将蒸馏产生的二次蒸汽再作为加热蒸汽来对下一效海水进行加热,依次类推下去,使蒸发所耗的热能得到充分再利用,从而降低能耗,是最具前景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
反渗透
反渗透是将海水与淡水用半透膜隔离开,并在海水侧施加大于自然渗透压的外压,海水中的纯水反向渗透到淡水侧,从而实现海水中淡水的分离,是当今海水淡化领域研究、开发的热点,也是我国的首选方法。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是指直接从海水中或从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主要是制盐、提取钾、溴、镁、锂、碘、铀等。特别是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中各种化学资源的浓度基本上为原海水的2倍,用这种浓海水制取食盐,提溴,提钾,可大幅度降低能耗,提高收率。
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
海水综合利用是利用海水资源主要在陆地进行生产、解决陆地发展需求为主的新兴产业,也是对“蓝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产业。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排放的浓缩海水,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体现。
海水直接利用
大力推广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技术,加快大生活用水、海水源牵调、海水农业等相关技术研究
(1)海水冷却。在海水冷却方面,由于海水含盐量高、微生物和大生物的种类多,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远高于一般淡水 因此存在着严重的腐蚀、结垢、污损生物附着以及海水冷却塔的盐沉积、盐雾飞溅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应重点开展海水直接利用的海水预处理技术研究,耐盐、防腐、防生物附着、阻垢技术及装备制造技术开发,加强海水预处理药剂的研究,研发海水冷却塔等成套装备,建立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工程。
(2)大生活用水。采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由于海水含盐量很高,给排放海水的后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应较全面地研究大生活用海水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处置技术。重点开展大规模海水冲厕系统的防腐蚀和防生物附着技术、海水净化技术等在内的大生活用海水成套技术.对冲厕海水的相关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研究,建立大生活用海水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3)海水源热泵。在海水源热泵技术方面,重点加强对海水源热泵机组海水防腐技术、取水排水管道防海洋生物附着技术、海水源热泵整体系统效能比提高技术的研究。利用海水源热泵可持续供热供冷的特点,深入开展海水源热泵适用型及方案的优化,小型、大型海水源热泵机组、换热器的研究,大型海水源热泵制造技术的研究,海水源热泵与海水冲厕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4)海水农业。山东滩涂、潮坪资源丰富,有大量盐碱地和荒滩尚待开发利用,应大力发展海水灌溉技术,推,“抗盐植物种植技术,对于聚碳固碳、绿化荒滩、调节气候、美化滩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淡化
降低海水淡化能耗和制水成本,形成以海水淡化相关技术为核心,以设备制造、工程设计与安装、技术服务和淡化水产品提供为主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并延伸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高沿海城市和海岛居民利用海水淡化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效率,建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1)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我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多效蒸馏技术,随着海水淡化的规模扩大,将直接面临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今后应重点研究的主要方向有:研发和优化低温多效蒸馏的蒸汽喷射装置和布液系统,开展与国外同等规模的大型低温多效装置的国产化技术研究。开发高效、耐蚀、廉价铝合金类传热材料,大力发展碳钢涂层技术,降低设备造价。通过传热管改性、研发高性能阻垢药剂和流程优化,集成多种技术手段提高低温多效蒸馏的顶端操作温度,通过提高造水比来降低淡化成本。
(2)反渗透技术。在我国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总产水量中,反渗透技术所占的份额最大,因此,应继续大力开展反渗透相关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加大与国外同等规模的大型反渗透装置的国产化技术研究,加强反渗透技术关键及成套设备制造与装配的技术研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以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及组件为重点的多种高性能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研究各类先进膜材料在其他分离领域的应用技术,以反渗透复合膜及膜组器的研究、性能提高为重点,进行低压高通量、高脱盐率和耐污染的制膜材料单体的合成与改性,降低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提高反渗透设备系统回收率
(3)海水淡化预处理和后处理技术。注重所用材料、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包括海水预处理中消毒、净化、过滤技术及装备,海水预处理中高效阻垢剂、分散剂和清洗剂的开发。研究浓海水排放与海水化学资源提取集成技术及装备,淡化水后处理技术及装备,开展废水处理用蒸馏技术,废水“零”排放组合技术等研究。
海水化学资源提取
加强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废弃浓海水、卤水中提取盐、镁、钾、溴、铀和锂等化学元素的技术,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洋精细化工产品,形成海水综合利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1)海水提溴。在溴素方面,研究低溴含量卤水提溴新工艺并实现提溴装置的集成控制,进行新型溴系药物、高附加值溴系列医药中间体、高效溴系阻燃剂和高性能溴系列染料中间体等新型溴系列产物和新工艺的研发。
(2)海水制盐碱。在盐碱方面,研究液体盐制备技术以及废弃浓海水制盐及元素提取和深加工技术、海洋化工两碱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以化学肥料为主产品的苦卤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开发氯碱用精制盐水、纯碱用精制盐水、真空制盐用精制盐水成套产业化技术和装备,实现两碱企业用液体盐生产技术的突破。
(3)海水提镁。在镁元素方面,从卤水中提取的主要是氯化镁、硫酸镁、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等产品。今后应重点开发面向市场、有开发潜力的镁肥系列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其他镁系产品,包括金属镁及镁合金的开发应用。
海水综合利用
强化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研究,利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波浪能等绿色能源为主,现有火力发电为辅,进行海水淡化。从海水淡化、液体盐制备、盐化工生产、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虑,针对区域主体需求,选择区域进行集成创新开发,将其开发组装成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有利于该区域自我发展、并对于外部发展提供帮助的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开发工程。
2023年,中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生产总值327亿元,同比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