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9 11:19
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单产可达300 kg/667 m2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
国外最早开展耐盐水稻品种筛选和培育工作的是斯里兰卡,并于1939年培育出世界上第1个抗盐水稻 品种Pokkali。印度于1944―1945年制定了耐盐水稻 的杂交育种计划。此后,巴西、日本、比利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开展了水稻的耐盐性 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于1975年实施了“国际水稻耐盐观察圃计划”,一些耐盐品系在轻盐渍化土壤(电导率4.2~7.7 mmhos/cm)上种植,产量比不耐盐品系增加1.5 t/hm2。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开展水稻耐盐碱新品种选育工作较早,利用沿海地理位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开展耐盐碱水稻研究,在中国江河入海口发现野生耐盐碱水稻不在少数,如在太湖流域发现韭菜黄、老黄稻等,广东湛江入海口发现“海稻86”等;不但国内的发现者颇多,中国农科院等机构还从国外引进相当数量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进行筛选。江苏农科院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水稻种质资源耐盐性研究工作,1980-1985年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相关单位协作,筛选出100多份中轻度耐盐碱品系,并挑选了表现好的3个品种在江苏滨海地区推广种植;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有耐盐碱水稻只能在中轻度盐碱地(0.5%以下)进行规模化种植。
2012年,袁隆平院士组建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开始耐盐碱水稻的选育研究。
2015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海南大学等单位合作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研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常规育种、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单产300 kg/667 m2以上的耐盐水稻品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试验种植材料单产突破500 kg/ 667 m2,2017年在使用含盐量0.6%咸水灌溉的实验田,小面积测产最高单产达到621 kg/667 m2。2018年筛选出176份优良材料在全国五大典型盐碱地试种。2017年起,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国家耐盐水稻联合体试验,分北方中早粳晚熟组、黄淮粳稻组和南方沿海籼稻组3组,在全国沿海滩涂及盐碱地不同生态区设置18个试点对首批25个参试品种进行了试验鉴定。筛选出16个品种进入2018年试验,其中9个进入生产试验,新增23个品种进入2018年区域试验。
2017年9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6‰盐度灌溉条件下,筛选出4份表现较好的耐盐碱水稻材料并进行一个小面积的测产,其中表现最好的一个水稻材料亩产达到了620.95公斤,这标志着“海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截至2019年9月,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团队在全国五大类盐碱地区建立了8个“海水稻”试验种植基地,同年,全国试验种植约2万亩。
2020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的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2万亩扩大到10万亩;9月下旬以来,布局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山东、黑龙江、浙江等地的10万亩海水稻陆续测产。
2020年9月25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岳普湖县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理论亩产结果为548.53公斤/亩。
2020年10月12日,山东东营垦利永安基地“海水稻”测产,最高亩产860公斤,创全国“海水稻”单产最高纪录。
2020年10月16日,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种植的5000亩耐盐碱水稻脱粒测产。专家的测产结果为:青岛基地编号yc-2003的耐盐碱水稻亩产为542.5公斤,超优千号亩产为739.7公斤;潍坊基地编号yc-2003的耐盐碱水稻亩产为625.3公斤;温州瑞安基地编号yc-2002的耐盐碱水稻亩产为320.78公斤。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2021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2021年,“海水稻”全国种植平均亩产达到450公斤。
截至2022年5月,耐盐碱水稻品种已有8个通过国家审定。
2022年10月11日,随着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耐盐碱水稻专家测评会圆满完成,中国海水稻实现4‰盐度下耐盐常规稻产量新高度。11月1日,第三届禹王湿地海水稻基地丰收节暨测产仪式新闻发布会在潍坊袁隆平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无人农场召开。据介绍,本次活动的测产小组专家组宣布测产结果为:按照国家标准14.5%的水分折算,海水稻基地编号BY018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亩产为698.4公斤。
2023年10月13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进行测产。专家组随机抽取了高、中、低三种类型3块示范方,每示范方实测1亩以上,通过收割、脱粒、水分测定、除杂、称重,实收结果为平均亩产573.8公斤。
海水稻除具备耐盐碱性特性之外,与常规水稻类似。
据报道,早期发现的“海稻86”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由海边滩涂的野生水稻繁育、海水灌溉生长结穗的水稻品种,晚种早熟,生育期极短。海水稻的生育期为5个月左右,自5月种下去后不需施用肥料、农药,涨潮后的海水会帮忙“锄草”、“杀虫”,只要汲纳海水的养料就可长势旺盛。灌浆期的海水稻,稻穗青白色,如芦苇荡。稻谷具芒刺,稻米呈红色。稻苗生长长势快、再生能力强,“海稻86”高度1.8—2.3m以上,根深30—40cm,而普通水稻高度仅为1.2—1.3m。由于海水稻自身的深根系、植株高、抗倒伏等特点,即使海水涨潮,“海稻86”的穗也不会完全被海水淹没,退潮后依然生长清秀,“海稻86”发达的根系也有利于它在滩涂上扎根生长。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稻米的消费需求已经趋向追求稻米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等。海稻米也称为海红米,其米身呈赤红色,含有天然可溶性红色素,营养丰富。海红米不仅富含淀粉膳食纤维、氨基酸、高蛋白、钙,更含有硒、锌、镁、铜、铁、钼、锰等微量元素,并且含量高于普通水稻,而且海红米富含独特的活性有机化合物 IP6,其具有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防癌功效尤为显著。经常食用海红米,有抑制致癌物质、预防结肠癌、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补血及预防贫血、抗应激反应、免疫调节等功效。
1、利用盐碱地及滩涂地,解决人口粮食问题
中国盐碱地规模大,大部分土壤严重盐渍化土壤,水稻、小麦等粮食植物难以在这些盐碱地生长。另外,滩涂地会被海水大量的覆盖淹没,除了生长一些红树木外,大部分都处于荒废状态。研发海水水稻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海洋滩涂,解决粮食问题。海水稻具有抗盐碱,抗涝能力,能抵抗盐碱地和滩涂地的伤害,正常的生长及结实。海水稻能长到两米高且具有抗倒伏的能力。在滩涂地中,即使海水会完全淹没水稻,只剩若隐若现的叶尖,但退潮后依然生长清秀。
2、改善环境,制造有机绿色食品
海水稻的种植不仅仅利用滩涂地生产粮食,还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具有如红树林一般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海水稻的根系深30~40厘米,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而且增加土壤有机质。另外,海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可不使用化肥,不喷洒农药,即可优良地生长,产出有机绿色食物。
3、科研价值
海水稻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为了得到更优良的品种,可将海水稻与普通高产水稻杂交得到更优良的品种,既能得到高产,也能在盐碱地等生长,这样不仅仅高产,而且能更好地利用撂荒的土地。同样还可以克隆一些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不同物种。
1、筛选良种
选取抗涝、抗盐碱、分蘖力强,偏大穗的海水稻品种,稻种再经过去杂去劣,子粒饱满,粒形整齐的种子。
2、播种
播种前,先把种子置于自来水中浸泡2~3天,当80%的种子芽长3毫米,根长5毫米后,即可将萌发的种子播种到预先整理好的土地中,播种小苗时尽量避免在阳光猛烈的时间,可在阴雨天播种,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萌芽的种子被灼烧而衰弱或死亡。秧龄为30~35天,单株分蘖2~3个,叶龄6.0~6.5叶。机插秧秧苗要茎基粗扁,叶片青挺,根多色白,秧龄一般为15~20d,株高15~18cm,叶龄3.5~4叶。
3、插秧
海水稻原产于湛江,湛江属于低纬度、高感光性的地区,因此,海水稻为温性品种,应在适当的环境中种植,否则抽穗迟。种植水稻时,应在适当的温度及季节下种植,一般选取在阴雨天下移栽。海水稻的植株生长较为茂盛,在盐碱地上尽量做到浅插,插直,插匀,合理密植。栽插密度为25cm×25cm,每穴1~2根秧苗。当发现缺苗的地方应立即补上,避免浪费土地。另外,鉴于沿海滩涂围垦区含盐量高,水稻生长相对较慢,必须坚持密植。栽插密度为20 cm×13.3cm,每穴3~4 根秧苗。
4、合理灌溉
海水稻也是喜水性的粮食植物。在滩涂地可以不进行灌溉,海水会定期代替。但是在盐碱地或者普通的土地中,合理对海水稻进行灌溉是必须的。水稻是一种需求量很高的一种农作物,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需要的水量也是不同的,时多时少,因此,对于水稻的需水量,要本着“多排少补”的原则进行排灌,这就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统,既能充分满足泡田洗碱需要,也能做到灌、排自如,为水稻高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主要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施用髙毒高残留农药。
(1)菌核病:药剂防治 在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防治。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3%菌核净粉喷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并轮换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霜霉病: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l~2年或水早轮作;药剂防治可用25%瑞毒霉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于初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开始喷药,每7天1次,喷2~3次,每次每667m2喷药液100kg。
(3)病毒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蚜虫传病,一般蚜虫大发生往往引起病毒病的流行。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地作苗床,早治蚜虫等防治措施。
(4)蚜虫:在防治上掌握早治,连续治,彻底治的原则,把蚜虫消灭在危害之前。①化学防治:苗期有蚜株率达10%,每株有蚜1~2头,抽薹开花期 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1.8%阿维菌素或25%可湿性粉剂吡蚜酮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②种子处理。用20%灭蚜松可湿粉1千克拌种100千克可防苗期蚜虫。
(5)菜青虫:苗期应注意检查虫情,油菜田在冬季要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的虫蛹。化学防治:一般在产卵高峰后1周左右,即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前用药,连续使用2-3次,可以选用0.2%阿维虫清乳油2500-3000倍喷雾防治。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海水稻研究团队在山东、浙江等多个省份已建立9个区域试验种植基地,覆盖示范种植面积近两万亩,2019年各基地平均亩产达400多公斤。
2020年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农场,经过4天插秧,海水稻的试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8亩。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试种植。
2022年7月,海陵试验区种植的新品种“海水稻”海红香稻11号,已经成熟进入收割期,预计亩产可达350公斤。
2022年7月,旱作滴灌海水稻在喀什成功试种。
2022年10月25日,在连云港市农科院耐盐植物试验基地,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对耐盐碱水稻品种进行收获测产。经测评,“连鉴12号”水稻品种在土壤为千分之五左右、灌溉水为千分之三左右的盐碱地上,取得了每亩564.85公斤的水稻产量。
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
2023年6月,海南乐东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实现首次收获,经专家测算,这片耐盐碱水稻亩产540.49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