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2 06:48
海虞镇隶属于江苏省常熟市,地处繁荣富饶的长三角区域,坐落于常熟市北部。
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常熟地方属吴县虞乡,立海虞县,隶属吴郡。因境内东临沧海,故名海虞。
1999年6月21日,撤销王市、福山、周行三镇建制,以原三镇行政区域设立海虞镇,镇政府驻王市集镇。镇名以古县名得名。
1999年6月23日,国营常熟市棉花原种场成建制隶属海虞镇。
1999年6月28日,海虞镇挂牌成立。
1999年6月28日,海虞镇建立时,下辖王市、福山、周行3个街道办事处和国营常熟市棉花原种场及3个居民委员会,46个行政村。
1999年8月,帝堂村与工农村合并建立工农村,东新村与建新村合并建立建新村,泾湾村与东泾村合并建立东泾村,金鸡村与建丰村合并建立建丰村,陶舍村与香桥村合并建立香桥村,吴段村和宗村村合并建立吴宗村。至此,海虞镇辖40个行政村。
2002年5月撤销王市街道办事处。
截至2012年7月海虞镇辖4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
截至2012年7月海虞镇,户籍人口近9万,民族为汉族,外来人口近5万。
海虞镇位于常熟市北部,地处北纬31°49′,东经120°48′,系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有望虞河,西有福山塘直贯南北,北濒长江,西邻张家港市,东与梅李镇接壤,南隔梅塘与古里镇交界,西南与虞山镇谢桥相连,东南和虞山镇毗邻,海虞镇区域面积109.97平方公里。
海虞镇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1.5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8.2公里,地形呈蝙蝠形,地势南低北高,地面高程(按吴淞基准点)西北部最高为7.0米,东南和北部最低的2.0米。
海虞镇地处北亚热带沿海地区,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一年中季风盛行,冷暖显著,四季分明。冬季有北方来的偏北风,以寒冷、干燥、少雨天气为主,夏季有较多从海洋吹来的东南风,同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海虞镇境内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6.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9%,年平均降水量1055毫米,有80%的年份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27天,霜、雾、雹霜,本地平均无霜期为242天,有80%的年份无霜期保证率为228天。
海虞境内水网交织,主要常流河有望虞河、常浒河、海洋泾、耿泾塘、崔浦塘、福山塘。
海虞镇林木资源有25种,其中竹子5种,常见的有象竹、燕竹,林木20种,常见的有冬青、银杏。植物资源有32种,常见的有蒲公英、菊花、枸杞。水产资源有13种,常见的有刀鱼、银鱼。
海虞北依长江,拥有黄金水岸9公里,东、西分别是国家一类口岸常熟港和张家港,沿江高速公路、204国道、338省道、通港路均穿镇而过,与陈王路、谢王路、周师路、海周路、海福路、三爱富路等构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2012年正在规划的沿江城际铁路、沪通铁路,使海虞融入上海一个小时经济圈,将成为长三角核心区。新世纪大道的延伸,将使海虞到市区只需15分钟。
2013年海虞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7.9%。完成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注册外资1.0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624万美元。
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5亿元,比2008年增长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持续位居全市乡镇发展第一方阵。财政总收入累计超过42亿元,年均增长2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将近16亿元,年均增长26.1%。
2013年获得了各类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完成177.5亩土地增减挂钩,油菜实现亩产285公斤,徐桥核心区水稻万亩高产通过省A级方验收,实现亩产746公斤。
2011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64亿元,年均增长16.5%。粮食播种面积达9.45万亩,总产量达4.5万吨,共组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55家,实现土地流转面积4.1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80%。特色基地不断壮大,建成部级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方、省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方及苗木、茶叶等一系列示范基地,共拥有无公害基地13个,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全镇现有农机场库7个、各类农机具2250台,基本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组建省级畜禽、农机、水稻等各类示范户260户,辐射带动农户1.3万户。
2020年5月26日,海虞镇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3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
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265亿元,比2008年增长41.1%。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56亿元,比2008年增长40.2%。
2013年服务业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16.5%。
2011年,新材料产业园投产企业达到35家,其中以氟化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占全镇的45%,增速列全市第一。
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8亿元,比2008年增长49.3%。服务业入库税收1.18亿元,比2008年增长132.8%。产业布局得到优化,累计开发房地产面积35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2480套。累计新增私营企业311家,净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25.6亿元,8家企业进入市百强企业行列。开放型经济保持领先优势,外贸自营出口额和利用外资大幅增加。
2015年新增高层次人才45名,其中博士7名,新增苏州“姑苏计划”人才项目2项、常熟市级领军人才项目2项,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25只,申报发明专利400多项;2家企业列入全市“小巨人”计划;荣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2013年阿科玛亚太区研发中心成功启用并获批成为苏州市级外资研发机构,新材料产业园及下设中昊、华益科技、耐素生物3个分站成立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苏州小微科技企业8家,省民营科技型企业8家。新增国家火炬项目4个,省支撑项目2个,省级成果转化项目2个,省级高新产品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市级工业攻关项目1个、农业项目1个。申报省级双创团队项目1个,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8人。新申请专利960件,其中发明专利235件,我镇获批为江苏省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新增省工业企业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单位3家。
2012年建有2个院士工作站、5个研究生工作站和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拥有省级高新企业8家,省级高新产品62只,产学研合作项目82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国家级名牌1只,省级名牌7只。
2015年举办“江南画风——首届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画展,全镇有20支业余文艺团队,创作了时尚秀《爱心蛋糕》、小品《家访》、情景小剧《解困排忧》为代表的各类文艺作品。
2013年建立全省首家民办公助美术馆——新峰美术馆、成立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研究院、海虞当代苏作红木展示馆开馆。启动了总投入2000万元、分三年实施的“智慧海虞”高清互动电视进万家建设项目,已完成安装近3000户。获得了江苏省文明镇荣誉称号,建立镇级道德模范典型库,入库各类先进典型18名,举办道德讲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各类广场演出、送戏下乡、免费送影活动。成功举办了镇第七届运动会。
2011年建成17个村级“千册图书室”和“农家书屋”,文艺创作精品迭现,累计创作各类作品360件,《双燕庄传奇》入选中央六部委组织评选的百部农民作品。,成功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时尚海虞全民秀”大型广场文艺、东方广场故事台等活动,有线广播综合覆盖率达100%,累计送戏到村100场,放映电影600余场,广场文艺演出48场。
2015年新增苏州市级健康村1个。为13681名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新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2693份,为全镇孕产妇、儿童建立保健手册并加强系统管理,继续实施妇女“两癌”筛查和妇女病普查,完成无偿献血857单位。
截至2015年10月海虞镇有海虞卫生院、福山七峰社区卫生服务站、周行的汪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福山七峰社区卫生服务站、周行的汪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为“苏州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海虞卫生院一级甲等医院,医院职工94人,其中卫技人员90人,占员工总数96%。卫技人员中,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职称26人。海虞卫生院同常熟市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启用周行卫生院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覆盖、普达标。
2015年全镇养老保险覆盖率、社会养老保障率均为99.6%。全年成功推荐就业5448人,农村劳动力培训,完成各类培训4126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低保边缘金、慈善救助金等各项救助款1416万元,全年发放各类奖励扶助金988万元。
2013年海虞镇养老保险覆盖率99.6%,城保净增3508人,外来人员净增参保3023人,农保转城保315人,公积金扩面增加1800多人。全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9%,基金总筹资达到2737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690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万人次。完成200多个无地组和部分征地组的补偿安置工作,发放失业补助金和生活补助费733万元。落实双拥优抚和老龄政策,对八类优抚对象及遗属发放各类优抚金250.99万元,发放尊老金235.76万元。
2011年发放重残生活补助371.55万元,残疾人就业率达91%,全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6%,参加城保40439人,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47230人,参保率为99.8%;总投入达2.08亿元,共190个无地组和部分被征地组共20196人的补偿安置工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m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9.9%,累计为11.8万人次妇女进行了春秋两季计生服务,累计发放慈善救助金453万多元,救助人数3600多人。
2000年8月,海虞镇通过了“苏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先进乡镇”的考核验收。2001年3月,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先进乡镇”的考核验收。
到2002年底,海虞镇有各级各类学校17所。其中∶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心小学2所;村级完小11所,福山中心小学设有东山、幸福2所办班点,全镇有中心幼儿园3所和中心托儿所3所,上列学校,均为公办性质。初中划分王市、福山、周行3个施教服务区。中心小学以集镇为中心,村级小学以所在村为单位明确施教服务区,海虞中学高中部面向全市招生。各中心小学、周行学校小学部分别对中心幼儿园及所属村级小学履行管理职能。
2002年底,全镇有合同制以上性质的教职工1076人,其中公办在职人员722人;镇合同在职人员152人;公办退休人员155人;镇合同制性质退休保养人员47人;此外,还有近100名各校自聘的临时工。是时,全镇共有在册学生10114人,其中高中生648人,中专生40人,初中生3640人,小学生5786人,幼儿园入园儿童1943人。
截至2011年海虞镇有学校:福山中心小学、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学、常熟市海虞中学、常熟市福山中学、常熟市海虞幼儿园、常熟市周行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海虞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景观荟萃。海虞拥有2700多年的文明史,下马村遗址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吴文化遗址,在东汉永建年间,置有司盐都尉,是常熟历史上最早的吏治记载。从东晋咸康七年开始直至唐武德七年,境内的铜管山麓作为古常熟城的县治所在地,长达283年之久。
雷惊蕈
雷惊蕈是野生食用菌,俗名老鸡婆蕈,出自土蜂窝。旧时本地从惊蛰到立秋阶段,在荒坟、竹园、草丛甚至农舍的床底下,湫隘之处,雷阵雨后,地面会钻出一撮撮呈乳白色伞状的菌类,俗称雷惊蕈。
酒酿饼
每当清明前后,常熟福山一带老百姓都喜欢吃酒酿饼。这种饼做工很讲究,先用酒搅拌面粉发酵,用猪油、白糖、豆沙做馅,做成饼后,放在平底煎盘里隔层烘煎,几分钟后翻动一次,再盖上锅盖,稍等一会儿就成熟了。这种饼熟而不焦、甜而不腻、香气扑鼻,成为当地老少皆宜的时令食品,成了应时特色茶点。
海虞镇饮食冬春以大米为主,夏秋以面粉为主,不少人家晚餐大多以玉米、南瓜充饥。下饭素菜为自己种植的蔬菜,如萝卜、白菜、青菜、咸菜、菠菜、土豆、毛豆、黄瓜、茄子等。荤菜,以自养的禽蛋为主。20世纪90年代开始,饮食明显改善,面粉不再作为夏秋主粮,玉米、南瓜以用来调节口味而已。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饮食较前又提高一步,尤其是菜肴,除了讲究色、香、味以外,还讲究营养搭配,滋补膳和药膳熬制,使用调料也有针对性,菜肴烹调讲究,荤菜清蒸、生炒,确保原汁原味和减少营养流失;蔬菜,选购新鲜,无农药残留,安全卫生。主食以优质大米为主。籼米不再种植和食用,面粉及面粉制品成了副食品。
境内除了民间传统节日和国定节日外,还有海虞地方节日,每年10月12日,举办海虞镇农民时装节。海虞镇农民时装节,融地方工业产品展销、经贸洽谈招商和民间文化活动于一体。
福山三月廿八庙会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海虞镇福山地方传统庙会节日。俗称“看三月廿八”。三月廿八庙会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这一天,福山境内各庙神像,都要抬到东岳庙朝圣,俗称“驾会”、“行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康泰升平。各庙神像由乡间直达殿山,唯褚太尉神像要游遍福山镇的大街小巷及周围村落,最后一站到达殿山。
周行香堂桥龙舟节赛龙舟习俗,还有农历三月廿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赛农舟以祈求五谷丰登。周行香堂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都要举行龙舟赛。届时,还有马戏杂耍、文艺表演,周边商贾,设摊叫卖。四邻八乡,云集赛区,热闹非凡。周行桥一带村民,家家都要置酒买菜,招待亲朋好友。新中国成立后,赛龙舟活动中止。
国家级:
2002年12月被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镇。
2002年9月27日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验收。
2003年1月24日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3年9月24日,入选“2023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76。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62。
省厅级:
海虞镇(镇人民政府)1999年被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省执行标准优秀乡镇。
1999年被江苏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体育先进镇。
200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
2001年6月被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九五”期间江苏省文明单位。
2001年12月被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为第二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
2002年被江苏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
汪桥村1999年12月被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江苏省卫生村。
香桥村2000年被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江苏省卫生村。
海虞镇府东新村2001年1月被江苏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
海虞镇经管站2001年7月被江苏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评为全省乡镇企业系统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海虞中学2001年被江苏省档案局评为江苏省级合格档案室。
新生村 北花庄村 市北村 小圩里村 建新村 福山村 徐桥村 南塘村 南邵村 横泾村 袁坝村 前进村 苏桥村 幸福村 东泾村 龙墩村 建丰村 下塘村2001年被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江苏省卫生村。
东山村 邓南村 东坝村 塘溇村 叶范村2002年12月被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江苏省卫生村。
2015年获“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镇”称号。
2019年12月,海虞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22年1月,海虞镇党委拟表彰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市级
2015年海虞镇被苏州市文广新局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古代人物
曹南金:海虞镇福山人。初仕为敦武校尉、海道运粮千户,后迁嘉定等地运粮副千户。元至大三年(1310年)授武略将军、海道漕运都万户、府副万户。至元皇庆间,他曾捐钱物修葺常熟县学屋宇。富甲一邑,人称“曹百万”。
曹善诚: 海虞镇鹿庄庵(新肖桥村)人。曾献粮万石,朝廷钦令追授浙东道宣慰副使。元至顺二年(1331年),在常熟城中建文学书院,先后捐田2600亩,以赡书院。闻张士诚将渡江,恐祸及家门,便发江船百余艘,击牛酾酒犒师,并迎士诚于家,献出金银珠宝、锦绣罗缎无数,然亦未免纵掠,家私什物、粮黍谷类被散分,其宅亦毁。族子曹贞,字无度,因元亡而家破,便出游湖海,寄意诗酒。传说所作十洲三岛诗甚工。
褚不华: 字君实,海虞镇福山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任淮东廉访使,守淮安。至正十六年十月,河南刘福通遣部将李武、崔德团团包围,孤城无援,城陷被执,次子伴哥(1320~1356),亦同日被杀。墓在虞山拂水岩。同年,里人建庙祭祀。越年,元赐褚公不华卫国公,谥忠肃,伴哥晋封为太尉,因名太尉庙。其庙在海虞镇小花村北隅。
张礼:(1370~1432) 字克文,海虞镇北花庄村人。明代处士,早年为官,在职时处理政务坚持原则,从不含糊。后为陪伴母亲而弃官归家。每当邻里发生纠纷,请其论理,均能以理服人,处事公道而无一不服。其教育子女甚严,要子女当家立业,切勿堕落。殁后葬于花庄沙岗南。1995年拓浚望虞河时出土的墓碑上,记有其生平。
黄钺:字叔扬,海虞镇北花庄村人。明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2甲33名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殁后葬于北花庄村双燕庄。
褚祚 :海虞镇福山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3甲19名,官至监察御史。褚 圻 海虞镇福山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进士2甲87名,官至江西按察副使。
陈必谦 :字益吾,海虞镇福山人,东林党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3甲49名进士,知辉县。因其浚河有功而升任南京御史,又因抗疏论梃击、红丸二案,削职归田。崇祯初复出为御史,后晋都御史,巡抚河南,战功卓著。复因其执政有门户之见,以其“坐失战机、见敌不杀”为由再被解职归里。以后再度起用,任工部侍郎,继升工部尚书。京师陷落时被擒,后其伺机逃回福山。一说其年迈病逝,一说其被清兵杀害。
曹仁伯:(1767~1834) 原名存心,号乐山,字仁伯,海虞镇福山东湾街人。幼年师从同里许廷诰先生,矢志攻读。后因不愿科举应试,遂从吴门薛性天习医。其学成之际,邑境血吸虫病流行。曹氏用健脾化湿,分利三焦法治疗晚期患者,得心应手,疗效显著。其集多年临床经验,著有《继志堂医案》,经江阴名医柳宝诒加按语评价后,在国内广为传播。道光四年(1824年),琉球国吕凤仪登门拜谒,请求收为弟子,随学三年,回国后还将临床所遇疑难病症,写成书翰求教,曹氏逐条解答,前后共答103问,涉及内、外、妇、儿、针炙、及药理诸科,后经汇编成《琉球百问》一书,于咸丰九年(1959年)问世。
近代人物
汪昌显:(1864~1935) 字凤书,祖籍安徽歙县,后迁海虞镇王市集镇。他继承父业,先在王市开设汪繁茂布庄,后在常熟大东门外开设汪裕茂米行。经营有方,生意兴隆,累资巨万。他乐于施舍。民国13年(1924年),江浙发生战争时,慨然捐款万金赈济。时江苏省长陈陶遗闻其事,书题“见义勇为”匾额一块赠之。平时也常以“施粥”、“施衣”济贫。民国14年,被推为常熟商会董事,后任常务董事。民国18年,任通益银行董事长。1935年夏中风,经医治无效而终。
丁祖荫:(1871~1930) 原名祖德,字芝孙,号初我,祖籍海虞镇丁市村。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庠生。光绪二十二年,与曾朴、张鸿、徐念慈、殷崇亮等成立中西学社。翌年,创办中西蒙学堂,首开县内新学。曾任《好世界》月刊主编,常昭劝学所总董、海虞市自治公所总董,江苏省咨议局议员等职。辛亥革命后,任常熟县民政长。民国2年(1913年),调任吴江县知事,亦以“严治”而著称。他对两县水利、教育、漕赋、司法等,多有兴革,当局颁发给金鹤奖章,保升道尹后,因病辞归。丁素擅文翰,酷爱图书,其藏书名“缃素楼”。民国6年,丁领衔总纂重修《常昭合志》,未竟而殁。著有《丁芝孙日记》、《一行小集》、《松陵文牍》,辑《虞山丛刻》、《虞阳说苑》等。
陈端友:(1892~1959) 名介,字介持,海虞镇王市人,著名刻砚家。13岁入王市私塾读书,1953年6月,他任上海文史馆馆员,7月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工艺研究员。那方“荷池九龟”砚就是他长期精心制作而成的,曾在1953年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陈端友一生生活简朴,他把精力都倾注于刻砚上,终身未娶,唯有其弟陈端士自幼随他刻砚,成为他的助手。他一生制砚约计50方,其主要作品已由上海博物馆收藏。除刻砚外,他所从事的扇骨、印纽的雕刻,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汪云涵:(1895~1977) 字冠宇,海虞镇王市东街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北洋大学矿冶系。先后在开滦煤矿、山东博山煤矿、湖北大冶铁矿、奉天大石桥石矿任工程师。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后,受聘上海德商喜望公司工程师。抗战爆发,任唐家庄煤矿高级工程师。抗战胜利后,任山东淄博洪山煤矿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河煤矿工程师,1951年出任山东省煤炭管理局计划处处长;1960年调华东煤炭基建处任主任工程师;1973年退休,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春天生态园
常熟市海虞春天生态园
瀛环生态园
瀛环生态园,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福山农场,占地近600亩,距常熟市区20公里,在常熟、张家港两大文化、旅游名城之间。
生态园划分为四部分:背景水杉林带位于园区西南侧,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使生态园与周围村落相对分开,同时与周围大自然景观有机衔接和过渡,林中建有大、小木屋别墅、沿河景观长廊及生态茶楼,供游客在此安逸地休闲、垂钓、品茶。从东到西,沿河边及进园主干道两侧,移植从江西引进的古檵木树为主,主入口设原生巨石书刻“古树林”,并对该部分进行精细打造,形成从东到西的园林景观序列,引导游客游览全园,把每个主题园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万亩(苗木)生态园林
万亩(苗木)生态园林地处海虞镇区西北福山农场。园区种植广玉兰、枫香、桂花、红枫、无患子、乐含笑、杜英、黄山栾树、喜树、合欢、红叶李、海棠、木荷、马褂木、蓝果树等近百个品种的苗木300多万株。园区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投资,其中常熟瀛环进出口公司从江西引进红花榉木2000棵,占地200多亩,项目投资5000万元,规划分四期,共1200-1500亩,现第一期已完成;浙江一种植户以种植古树香樟、桂花、紫薇为主,占地130亩,投资4000万元。
弥陀寺
弥陀寺位于海虞镇原吴宗村瞿家圩,三面环水,地势优越,交通便捷。过去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寺庙移作他用,面貌前非。1999年,经常熟市人民政府批准群众赞助重建弥陀寺。
该寺大殿名“无量寿佛殿”,长33.6米,宽26.8米,高约22米。大殿雄伟高大,气势非凡。殿内供奉阿弥陀佛大佛坐像,其东侧奉观音菩萨。东北侧有一口高1.5米、圆径(直径)1.2米的大钟,每逢除夕夜敲响。西侧奉地藏王菩萨。大殿东设有生活用房37间(其中膳食用房7间,六上六下及七上七下的住宿楼各1栋,辅房4间)。西有面积1600平方米的长方形放生池,其四角各有一亭,与宽2.4米、长214米的长廊环绕连接。放生池北侧还有300平方米的绿化林和5间“先祖纪念堂”,堂内供奉排列整齐的六、七百先祖之灵位。大殿北和东侧共有12间念佛堂。南侧也有五上五下的的住宿楼1栋。该寺整个建筑结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是善男信女焚香念佛的好地方。
2012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天王殿(前殿)奠基,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金刚等。
2001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日那天,弥陀寺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弥陀生日。寺内佛事由兴福寺下派法师主持。
弥陀寺前身是护国庵,它位于周行老街(西街)周行桥畔西侧,面临哮塘(后称海洋泾塘)。建于元末,隶属维摩寺下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并列7间。山门供关羽(关云长)坐像,左右关平捧印、周仓持刀侍立。龛后供韦驮立像。庭院植银杏2株,树龄在300年以上。两庑东奉雷祖,西奉阎王。正殿供奉高逾2米的如来3尊,端坐莲台。其东侧奉纯阳,西侧奉三官大帝。后院还有观音殿、祖师殿、僧房等。
初探南沙故城址
古镇福山,曾是故南沙县的县治。南沙县始建于东晋咸康七年(341年),梁大同六年(540年)更名为常熟县。唐武德七年(624年)移治海虞城(今虞山镇)。铜官山,位于七峰之中,往东,依次有茅介山、殿山、陶山(此山现已挖平);西侧,由南而北为塌山、蛤蟆山和西山。铜官山海拔40余米,居七峰之最,为我市第二高山。晋时铜官山濒临长江,水路交通便捷。古人选址于此建筑南沙城甚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