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旁回

更新时间:2023-12-23 18:26

海马旁回:

解剖结构

1、海马:

海马是颞叶前部皮层卷入到腹内侧形成的一条狭长的弓状隆起的皮质,沿海马走行,并被海马回所覆盖,海马前端和杏仁核相连,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底壁上。海马的功能主要为①能调节进餐和饮水;②和记忆有关;③和性行为有关。

2、枕叶:

枕叶比较小,是大脑半球后端的部分,分为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小脑幕面)。

背外侧面:前界不明显,可把顶枕沟上端至枕前切迹的连线作为与顶叶和颞叶的分界。枕叶的沟回不规则,常见的有枕横沟,它是顶间沟向下的延续,并与它约成直角。在枕极的前方有月状沟,此沟的后方有时可见距状沟的后端延伸到背外侧面。枕外侧沟是一短而平行的沟,稍斜向背内侧缘,有时分隔为数段。枕外侧沟把枕叶分为两部:沟上的部分称枕上回,沟下的部分称枕外侧回。

内侧面:在距状沟后段与顶枕沟之间的楔状部,称楔叶;距状沟以下的部分则为舌回。

底面:前界不明显,可把自枕前切迹到胼胝体压部下方的连线作为前界。底面的沟回与颞叶底面者相移行。距状沟与侧副裂之间为舌回,侧副裂与颞下沟之间的部分则为梭状回的后部。

与海马旁回相关的疾病

海马钩回疝(小脑天幕疝,天幕裂孔疝):

任何天幕上大脑半球的占位病灶均可以造成同侧钩回及海马旁回内侧向中线及向幕下方向移位,通过小脑天幕裂孔疝出。这最常发生在占位病灶位于颞叶。疝出物的宽度因天幕池的容积及占位病灶大小相异而不同。当海马旁回的头部疝出时称为前疝,这种情况常出现于额叶占位病变的时候。当病变发生在顶枕部,特别是枕部病变时,可出现海马旁回后部疝出,此时称为后疝。当整个海马旁回呈半圆形疝出时,称作海马全疝。

发生海马钩回疝时,中脑在横轴水平(左右径)变窄,导水管受压。将对侧大脑脚推至对侧天幕游离缘,同侧动眼神经在天幕缘及大脑后动脉之间受压。动眼神经受压最初引起肿胀,继而在大脑后动脉上成角弯曲,最后常常造成神经束内出血。所造成的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睑下垂、同侧瞳孔散大及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对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睛向上及内侧运动消失,由于第Ⅵ颅神经失去拮抗作用,在其他方向运动的作用下造成眼球向外侧偏斜。瞳孔放大是天幕疝最早的症状,可以发生在意识损伤之前。

当天幕疝继续扩大,沿海马旁回形成的沟边缘将会形成楔形的出血性坏死。对侧大脑脚抵向天幕游离缘可以造成大脑脚背侧形成出血性或无出血的梗死。任何可造成小脑幕两侧压力差增大的因素都可加重小脑天幕疝。压力差的增高通常可引起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迅速恶化,如去大脑僵直和感觉丧失。明显的中线移位可造成室间孔阻塞及导水管的狭窄造成脑积水使ICP进一步增高。

除以上所述后果外,ICP增高及小脑天幕疝还可造成动脉受压,引起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出血和梗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