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目

更新时间:2023-01-25 23:09

海龙目,一种海洋生物的类型,口前位,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或前颌骨与颌骨共同组成管状吻。无颅顶骨和后耳骨。咽骨退化。鳃常呈簇状。脊鳍、臀鳍及胸鳍均不分枝,只有腹鳍与尾鳍部分分枝,若有第1脊鳍存在必为刺鳍,腹鳍如存在必为腹位或前腹位。

科目介绍

海龙目(Syngnathiformes) 口前位,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或前颌骨与颌骨共同组成管状吻。无颅顶骨和后耳骨。咽骨退化。鳃常呈簇状。脊鳍、臀鳍及胸鳍均不分枝,只有腹鳍与尾鳍部分分枝,若有第1脊鳍存在必为刺鳍,腹鳍如存在必为腹位或前腹位。雄性腹部有由皮褶形成的育卵袋。侧线位低,鳃很退化,鳃孔小,鳔无鳔管。主要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水域近岸地区。本目为体形特殊的小型海鱼。

管口鱼科

管口鱼科,体呈长杆状;略侧扁。吻部长,为长管状。口位于吻端,斜裂;上颌无齿,下颌前方具细齿,锄骨齿略延延;下颌有一须。体被小栉鳞。背鳍硬棘部由 VIII至XII个分离之小棘合成,软条22~27;臀鳍无硬棘,软条部与背鳍软条部相对,位体之后半部,软条23~28;腹鳍位体中央略后方,软条 6;胸鳍圆而小,具软条17;尾鳍菱形或圆形。全世界共1属,可能有3种(Nelson, 1994)。 热带礁区的中大型鱼类,常以头部向下的姿势隐蔽自己。具特殊的觅食方法,即利用其管状的吻部,如吸管般的吸

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及小鱼等为生。体色会随环境略有变化,当其欲进行捕食时,体色会变暗,以垂直方式来接近被掠食者。有时也会借着依附其它大型鱼类如鹦哥、须鲷等的身边共游,捕食不注意防备的小鱼。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热带海域。 (图1为中华管口鱼)

长吻鱼科

长吻鱼科,体略延长,甚侧扁。头中大,吻部突出呈管状。眼中大。口位于管状吻的顶端;无颌齿。体侧胸鳍上方有一些骨板,有些在腹部正中也有骨板。体被盾鳞状的鳞片,具锐利的棱脊或小刺;侧线有或无。第一背鳍硬棘IV-VIII,棘间有鳍膜相连,第II棘特别延长,第二背鳍软条11~19;臀鳍基底稍长。

主要栖息于近海大陆棚砂泥底小型鱼类。以浮游动物及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在海底常头部向下,身体保持倾斜姿势,当游泳时则体呈水平状。

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玻甲鱼科

玻甲鱼科 ,体极侧扁,呈薄板状,透明;体被骨质甲,甲具节,相密接,骨质腹缘薄,甚锐尖。吻长而突出,呈管状。口小,端位;无齿。尾鳍并非鱼体之最后端,体的最后方是由背鳍特化而成,第I棘长而尖,其下另具2棘;第二背鳍、尾鳍及臀鳍均位于体下部而向下弯曲。全世界共2属4种(Nelson,1994)。 珊瑚礁区的小型鱼类。平时成群,以吻朝下之方式立泳,有时亦可以一般鱼那样的做水平游泳。主要以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甲壳类为食。不具有经济价值,但其独特之运动方式极为特殊,是水族界的新宠。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

玻甲鱼(Centriscus scutatus;shrimp-fish) ,海龙目管口鱼亚目玻甲鱼属的1种,体长形,最大可达150毫米。特别侧扁,腹缘薄锐。身体完全透明,为玻璃状骨片所包,因而得名。吻特别突出呈管状。口小,端位。无齿。眼间隔小于或等于眼径,具一凹陷或一纵沟。体无鳞。鳍条均不分枝。第一背鳍第一鳍棘特别尖长,构成体末端;与第二鳍间隔呈一凹刻。臀鳍较大,扇形,位于肛门后。尾鳍位于第二背鳍与臀鳍之间。胸鳍发达。腹鳍甚小。体无色或略呈淡青黄色,大部透明。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区,在中国仅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玻甲鱼为生活在浅海的奇形小鱼。游泳方式特殊,常常管状吻向上,腹缘向前直立游泳,也有时吻向下颠倒着游泳。中国玻甲鱼科另一种为条纹虾鱼,眼间凸而不凹,背鳍第一鳍棘与体躯最后骨板间关节能活动,分布于台湾省东南及西南珊瑚礁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