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0 14:24
涂永强,1958年出生于贵州遵义,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1958年,涂永强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县团溪区仁寿公社张家林。
1966年,成为仁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1972年,考入肇兴初中。
1975年秋天,被推荐进团溪区中学学习。
1977年7月,毕业后回归农门,帮家里挣工分;12月,参加高考。
1978年—1982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985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师从黄文魁教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1986年,担任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助教。
1986年—1989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1月—1995年11月,担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1995年,担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6年—1998年,担任兰州大学化学系副主任。
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资助,担任学术带头人,且获得连续三期资助。
2001年—2010年,担任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10月—2005年4月,担任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访问教授。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根据2021年5月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涂永强主要从事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及药物合成、涉及C—C键重组的有机合成方法学、不对称有机化学反应研究。建立了一种合成多手性中心、多环结构的新方法。在构筑季碳结构、碳-碳键及碳-杂原子键方面形成了新特点。设计合成了20多个结构复杂并具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其中抗老年痴呆症药物“加兰他敏”合成的专利路线具有产业化价值。此外,发现了40余种新结构倍半萜,建立了仿生合成路线,为萜类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先导模型。
根据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站显示,涂永强先后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根据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站显示,涂永强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201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二五”重大项目。
2019年6月,涂永强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发明专利5项。
涂永强经常告诫学生,要训练科学、准确和高效的实验技能,要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漫不经心。一旦学生稍有马虎,他都会让学生重做一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严谨性。“自然科学不是做文章,可以挥挥洒酒。有时需要严谨的设计和规范的操作,但有时又需要非理性的设想和大胆的试验,善于开拓与创新始终是我们提倡的。”
涂永强总结过指导研究生的三段论:年轻时亲自带着做,年老时旁边看着做,力不从心、无暇顾及时听着做。直到2003年涂永强45岁时,他都在实验室带着学生一起做实验,这使得研究室的工作推进很快。之后,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增多、体力渐渐欠佳,徐永强只得偶尔看着学生做,更多的则是听学生汇报后提出工作建议。涂永强深知,这样的方法,工作进度和学生的收获就不如他亲自到现场带学生那样理想。
涂永强的爷爷民国时在遵义衙门当师爷。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本来是教书,之后兼做公社会计;他上面有一个大姐,下面有几个弟弟。
1998年,涂永强40岁时,坚持动手术切掉了胆结石和胆囊。
从当初青涩的本科生,到蜚声国际的化学家,涂永强用真诚与激情,书写了一个贵州农家弟子的人生篇章。(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评)
涂永强在药用天然生物碱的设计合成、高效串联反应和方法的创建等研究领域作出了系统和创新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