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9 09:22
2015年1月26日,位于南京市中心地段的新街口如意里附近的围墙上,惊现了一段近百米长的精美涂鸦。这长幅的涂鸦上有可爱的卡通形象,比如说海绵宝宝、豹子头等,还有一些例如“city block”的英文字样,意思是“城市街区”,显得很洋气。
康定路600弄拆迁基地废墟上的涂鸦突然走红,一夜之间又遭铲除。1月24日,涂鸦被拆也成为“两会”上一个热议的话题。
1月26日,上海一处即将拆迁的老房子上的涂鸦感动了很多人。其中最有名的一幅是一个女孩坐在灰色墙面中间,艺术家充分利用地面一堆碎砖,呈现出女孩环抱残垣的效果,右脸处恰好有个带有伤痕的墙壁,仿佛无声的泪痕。还有一些图画配上了伤感的诗句。这几天,以前住在这里的居民和摄影师纷纷来此留念。
市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戴建国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这个新闻。“废墟涂鸦为什么会火,是因为艺术家画出了市民的心声,它使人想起了过去的温馨画面,还有对老房子的留恋。”戴建国在国外许多地方也看到这样的涂鸦艺术,政府并没有过多的干预。
当然,戴建国认为废墟上作画,要从两方面来看。拆迁的区域有一定的危险性,人去得太多,确实有安全隐患,给有关部门增加了工作量,也带来压力,可以理解,但不应该是简单的“人多了,就怕了”的态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接铲除了事。完全可以加强管理和疏导,比如增派志愿者,划定安全区域,进入的市民可以佩戴安全帽,对人员进行限流等方式。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应该有这样的包容精神。
另一方面,戴建国也并不赞同到处乱画,艺术家在作画时,也应该考虑场所。政府部门可以开辟一些涂鸦墙,让一些民间艺术家能够在公共的区域留下他们的作品,让市民对这个城市多一点爱和依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施大畏表示,从专业角度来说,涂鸦是一种当代艺术,代表了年轻群体对社会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从心里出来的,当今有的艺术作品为何感动不了人,就是因为没有真挚的感情。
“康定路600弄拆迁后,很多人用涂鸦的形式表达对老城的记忆,我觉得这种感情是很纯真的,我觉得这是很可爱的。”施大畏说,从正面的角度讲,一座城市当然需要艺术家对于自己最感动的东西,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正能量的表达,只要它在一个规范内进行,不触犯底线,就应该得到宽容的对待。
在他看来,某种城市艺术是否有价值,有三个判断:一,是不是正确的,或者是否存在负面效应?二,是否有学术高度,能否给人启示?三,能否给城市带来活力?“如果这三个判断都有的话,那我们就应该把这个现象通过媒体,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变成一个正能量的东西,而涂鸦墙,只不过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间段里的一种情感表达,留个记忆,墙拆了后就自然没了,顺其自然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