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

更新时间:2023-11-13 15:04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创作的后现代理论著作,1970年首次发表。

内容简介

这部专著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内容包括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文化等。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物的形式礼拜仪式

丰盛

丰盛与全套商品

杂货店

帕尔利二号

消费的神奇地位

货船的神话

灾难的完美诱惑

增长的恶性循环

集体开支与重新分配

危害

增长的计算或国民生产总值的神话

浪费

第二章 消费理论

消费的社会逻辑

福利的平等意识

工业体系与贫困

新的分离

等级机构

拯救的一面

区分与物质增长的社会

旧石器时代或最初的丰盛社会

一种消费理论

人类经济学的解剖

物品的变化——需求的变化

对享受的否认

一种结构分析?

娱乐系统,或享受之束缚

作为新生产力象征和控制的消费

个体的符号逻辑功能

自我消费

个性化或最小的边缘差异

成为或不成为我自己

差异的工业化生产

消费变体

区别或类同?

编码和革命

结构范例

男性范例和女性范例

第三章 大众传媒、性与休闲

大众传媒文化

新潮——或过时事物的复兴

文化再循环

转盘和计算机或最小的公共文化

最小公倍数

媚俗

摆设和游戏

流行:一种消费艺术?

信息的配置

媒介即信息

广告媒介

伪事件和新现实

超越真伪

好看的消费品:身体

您身体的秘密钥匙

功用性美丽

功用性

快感原则和生产力

当代身体策略

身体是女性的吗?

医疗崇拜:“状态”

苗条的牵挂:“线条”

性交换标准

广告中的象征与幻象

性玩偶

休闲的悲剧或消磨时光之不可能性

关切的神话

社会转移和母性转移

微笑之做作

游戏时间,或对服务的滑稽模仿

广告和赠品意识形态

玻璃橱窗

疗养社会

关切的暧昧和恐怖主义

社会测定的兼容性

证实与赞许

对真诚的崇拜——功用性宽容

丰盛社会中的混乱

暴力

非暴力的亚文化

疲劳

结论 论当代异化或与魔鬼协议的终结

布拉格的大学生

先验性的终结

从鬼魂到鬼魂

消费之消费

作品思想

消费

消费是《消费社会》一书的关键概念。在该书之前,鲍德里亚就从符号学的角度赋予了消费一个全新的定义,这一定义与消费在经济学层面不同.无论对消费是抑制还是鼓励,经济学都关注的是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它假设了消费者是理性的,即消费物的使用价值对于人们的需要的最大满足。而对于使用价值之外的意义,并不是经济学所关注的对象。但是鲍德里亚关注的物的符号价值,生活在消费社会里的人们的需要,从来就没有被满足过。因为物已经成为符号。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过渡到了消费社会,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已经从生产主导转向了消费主导。

他提到,今天被消费的事物不再是以其使用时间作为其价值评判标准,而是以其破坏和死亡的时间作为其价值标准,商品越是快速的破费,越具有较高的价值,时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鲍德里亚讲到了一个时尚的例子,他讲到一条迷你裙和一条长裙并没有绝对的美丑价值的不同,但是,消费系统要求它们在符号价值上有区分,它们被系统设定了美丑的标准,系统认为迷你裙比长裙更加的流行,更加标新立异,这种凸显物品之间差异性的符号逻辑使旧物品死亡新物品诞生,这也是维持整个消费逻辑体系的动力。除此之外,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商在制造商品时,也会留下技术上的某种不足和缺憾,以此作为不断更新的前提。比如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并不就意味旧的产品在质量上差于新的产品,可能新产品和旧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会很小,但是这种微小的技术上和外观上的差异却成为了产品更新的必要手段。这也驱动着人们不断地扔弃旧产品而购买新的产品。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的消费

当人们购买物品的时候,第一眼所注意的不是它的保质期、它的功效、性能,而更多的是它的品牌,即符号。符号越来越多的引领着人们的消费导向,符号也更多的成为了个个阶层划分自己等级的标志。符号越来越多的将被激发出来的需要和物的象征意义紧密关联,当然这种需要是通过人引导所诱惑出来的,绝对不是人们所情愿的,是一些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进行的游戏。

广告、品牌等成为符号消费的中介

在《消费社会》这本书里,鲍德里亚还谈到了大众传媒在维持整个消费秩序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广告还通过话语符号中的区分性关系来瞄准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每个团体,甚至整个社会。人们看着广告中宣扬的他人的消费欲望而产生了相同的购物欲望,而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认可广告中提到的商品并购买该商品。

“身体”作为消费品

“主体”作为消费品在鲍德里亚的消费体系中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他借鉴了一些结构主义的理论,并认为身体模式所体现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和事物关系的映射,因而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中,身体是“最关的消费品”。鲍德里亚对偶像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消费时代,不仅仅女性丰满的肉体是一种可供消费的符号,男性的身体亦是如此,“而消费文化也随之浸淫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像男性气质等这类特殊的领域,不妨说消费社会中男性形象问题是商业和文化日益融合的一个表征”。

消费社会的危害以及对人的异化

鲍德里亚说,丰盛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富裕程度不断提高,个人和集体的财产和设施日益增加,都日益加重了社会的负担。社会消费系统还对人本身起到了异化作用,这个系统鼓励人们不断地产生消费欲望,不断地进行购买和区分,人们不再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关注其符号价值',而物的符号价值又是趋于无限的,因此,人们的消费欲望也是无止境的,它导致了人类的异化。

作品影响

自《消费社会》一书发表至今,学界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已蔚为大观,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知识分子,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此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以消费为视角,借用符号学的方法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新的解读和猛烈的批判。

作者简介

让·鲍德里亚(jcan baudrillard,1929--2007),法国后现代主义者、媒介和社会理论家。鲍德里亚生于法国北部农村,1948年到巴黎就读,索邦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翻译过马克思和布莱希特的作品。1966年到巴黎第十大学任教,后到法国科学院社会创新研究所从事研究。从1986年开始,担任巴黎第九大学研究员。主要著作有:《物体系》(1968)、《消费社会》(1970)、《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972)、《生产之镜》(1975)、《符号交换与死亡》(1976)、《仿真与拟象》(1981)等。这些著作大多已有中译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