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8 19:33
涵江区,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市,地处莆田市的东北部、福建省沿海中部,濒临兴化湾,依山面海,与台湾省一水之隔,总面积752平方千米。距莆田市区13千米,距省会福州93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涵江区下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涵江区原隶属莆田县。莆田置县时间,明弘治《兴化府志》根据《元和郡县志》等记载,认定为陈光大二年(568年),清乾隆《莆田县志》根据《隋书》等记载,认定为隋开皇九年(589年),后均废。
唐
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别置丰州(今泉州),复置莆田县,隶属丰州。
圣历二年(699年),改丰州为武荣州。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为泉州。
天宝元年(742年),又先后改名为清源郡、长乐郡,莆田县隶属不变。
五代
王审知为闽王,其子延政被南唐灭后,留从效、陈洪进相继据泉州,莆田为其属县。
北宋
初,改清源郡为平海军,莆田县隶属平海军。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在莆田、仙游、永泰和福清县边区,建置兴化县,并建置太平军,兴化县隶属太平军。不久,太平军改称兴化军。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莆田县隶属兴化军。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军治迁至莆田县。
雍熙二年(985年),建置福建路,莆田县隶属福建路兴化军。
南宋
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莆田县隶属兴安州。
元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福建路为福建行中书省,改兴安州为兴化路,莆田县隶属兴化路。
明
洪武二年(1369年),改兴化路为兴化府,隶属福建布政使司,莆田县隶属兴化府。
清
莆田县隶属间海道兴化府。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废府,分设4个道,莆田县隶属南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莆田县隶属厦门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莆田县直属福建省政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4个省和2个特别市。莆田县隶属兴泉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福建省政府重新成立。同年7月,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将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萤察区,莆田县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22日,莆田解放。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和福州、厦门2个市,莆田县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4月后,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后改称为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晋江专员公署,莆田县隶属不交。
1967—1970年6月,晋江专员公署先后改称为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莆田县隶属亦不变。
1970年7月,莆田县隶属闽侯地区革命委员会,地区驻地从闽侯县螺州镇迁到莆田县城厢镇。不久,又改称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莆田县隶属不变。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行政公署。9月,建立莆田市,莆田县隶属莆田市。
1984年6月,析莆田县的涵江镇和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区,为县级建制,直接隶属莆田市。
1984年6月,涵江下设涵江乡和涵江镇。
1993年1月,进行撤乡、建镇和扩办(街道办事处),成立三江口、白塘、国欢镇和涵东、涵西街道办事处。
2002年5月,莆田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萩芦、白沙、新县、庄边、大洋等7个乡镇和赤港经济开发区划为涵江区管辖。
截至2017年底,涵江区辖涵东、涵西2个街道,三江口、白塘、国欢、梧塘、江口、萩芦、白沙、庄边、新县等9个镇,大洋1个乡,共12个乡镇级政区;商城、赤港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新涵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临港工业集中区等6个管委会。全区共有24个社区、175个行政村;下设1924个居民小组、26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2年10月,涵江区下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共12个乡镇级政区,24个社区、175个行政村;下设1924个居民小组、267个村民小组。涵江区人民政府驻兴涵街1号。
涵江区地处莆田市的东北部、福建省沿海中部,濒临兴化湾,依山面海,与台湾省一水之隔。东与福清市相接,东南濒莆田市兴化湾,南隔兴化湾与荔城区、秀屿区相望,西南、西与荔城区、城厢区、仙游县毗连,北与福州市永泰县接壤。介于东经118°51′59.60″—119°13′33.05″,北纬25°44′10.44″—25°25′18.15″之间。总面积752平方千米。距莆田市区13千米,距省会福州93千米。
涵江区地质多被第四纪地层及残积层所覆盖,地表构造痕迹极不明显。根据物探资料和钻孔揭示,其地质构造以断裂活动为主,构造线方向以新华夏系北东向为主要格架,其次有北西向构造。该构造格式的复合部位控制了涵江地热田的空间分布。其中北东向断裂呈压扭性质,局部岩石遭受强热的挤压作用而破裂,节理、劈理和片理发育;北西向断裂多呈张扭性质,是控制涵江地热田的主要储热导热构造,涵江地热田下伏基岩发育有两组隐伏性断裂带,共有4条较为明显的断裂构造。
涵江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东南缘,处于长乐至南澳北东向断裂带和仙游至漳平东西向活动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由于经受多期次构造变动和先后不同类型构造体系之间的相互复合,彼此干扰改造,致使涵江地层形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式和岩体分布规律。涵江第四系堆积层下伏基底主要为燕山期侵人的酸性岩浆岩体和喜山期侵人的基性岩浆岩体,地表仅在鳖山、鲸山、芳山等地出露,除部分花岗石外,其它均为钻孔揭示。
涵江区位于兴化平原的东北部,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和红土台地。平原开阔平坦,海拔一般在4—5米之间,由木兰溪泥沙及海洋泥沙在浅湾交错沉积而成。红土台地位于涵江北部,系囊山余脉,海拔一般在10—40米之间,最高点雁阵山(即岩晴山)海拔为44.9米。其次黄巷山为33米,紫璜山为16.4米,青璜山为14.5米,形状呈浑困状,具有垄状起伏的特点。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涵江水系发育,沟渠成网,闽中最大溪流木兰溪横穿南部,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呈东西流向。由于位于木兰溪下游,流速减缓,产生分流,与上游北部山区的各穿插河流形成复杂的水系网,湖泊和池塘星罗棋布,其中位于境内南部的白塘湖是最大湖泊。
涵江区境内地貌组合简单,有三大类型:
红土台地
均为剥蚀台地,主要分布于涵江北部和东北部,面积12.8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5—50米之间,坡度均在10度以下。
平原
主要分布于涵江西部和东南部,面积47.2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沟渠交错,海拔高度在3—7米,主要为河海混合堆积平原。
港湾滩涂
1.兴化湾
在福清南部沿海和平海半岛之间。在涵江境内北起三江口镇后郭村,南至三江口。
2.三江口港
临兴化湾位居木兰溪的入海口,离涵江城区约3千米。历史上曾为福建省五大港口之一,与全国沿海各大港口均可通航。港阔水深,可停泊3000—5000吨海轮。
3.滩涂
涵江区沿海滩涂面积1.95万亩,已开发利用近万亩,尚有荒滩9000多亩。
涵江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终年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为20.2℃。最热月份是7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5℃。最冷月份是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1.4℃。气温年较差为17.1℃,气温日较差全年平均数为7.6℃。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长达半年左右;日最高气温≥30℃的高温日累年平均103天,从3月上旬至11月中旬均可出现,其中6月下旬至9月中旬,几乎天天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年平均只有4天,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日最低气温≤3℃的寒天一般出现于12月至翌年3月,以12月下旬至2月上旬出现最多,年平均出现5天,最多的年达13天,低于0℃的极端最低气温很少出现。
涵江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莆田的木兰溪、延寿溪和萩芦溪三大溪流亦自西向东流经境内注入东海,构成涵江北洋水系。
木兰溪
流域面积1732平方千米,全长105千米,干流经宁海桥出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径流量:丰水年15.64亿立方米,平水年9.79亿立方米,枯水年5.59亿立方米。木兰阪至三江口河道长25.8千米,平均坡降为二千二百分之一。每当木兰溪洪峰流量大于750立方米/秒,即出现洪水出槽,漫滩成灾。农历八、九月大潮期间,遇台风和暴雨,加上溪洪与大潮顶托,都会酿成不同程度洪涝灾害。900多年来,经兴建端明陡门、陈桥涵坝和新港陡门等许多排洪工程后,涵江遭受洪灾的威胁己大为减少。
延寿溪
流域面积386平方千米,全长51千米,干流经北洋河网于涵江陈桥涵坝汇入木兰溪干流。径流量:丰水年4.93亿立方米,平水年3.02亿立方米,枯水年1.65亿立方米。
潮汐
涵江潮汐属于半日潮类型,即在一个太阴日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一涨一落的时间间隔12小时25分。
涵江区地形为平原和低丘台地,由于成土条件不同和人类活动影响,形成多种土壤类型。主要有2个土类,共分5个亚类,8个土属,12个土种。
涵江区常见植物种类,有榕树、桑树、无花果、木麻黄、垂柳、柳树、龙眼、荔枝、枇杷、桃、橄榄、芒果、香蕉、余甘、月季、玫瑰、南天竹、合欢、相思树、南洋楹、羊蹄甲、黄花槐、皂荚、凤凰木、樟树、白玉兰、含笑、银桦、一品红、乌柏、黄槿、扶桑、芙蓉、木槿、柠檬桉、大叶桉、山茶、柑桔、佛手、柿树、葡萄、杨梅、番石榴、桂花、女贞、华南小蜡、兰花楹、米兰、泡桐、黄花夹竹桃、红花夹竹桃、假槟挪、鱼尾葵、蒲葵、秋茄树、苏铁、南洋杉、罗汉松、马尾松、黑松、柏木、圆柏、侧柏、毛竹、绿竹、麻竹和各类花卉及各种野草等。
涵江区常见的动物,哺乳类有鼠和蝙蝠等。
鸟类有喜鹊、麻雀、乌鸦、八哥、猫头鹰、白鹭、鹧鸪、杜鹃、雁、燕子、黄莺、画眉、鸬鹚、鹌鹑、鸽和田鸡等。
两栖类有青蛙、蟾蜍、水鸡等。
爬行类有蛇飞龟、鳖(甲鱼)、壁虎和蜥蜴等。
昆虫类有蜜蜂、蜻蜓、蝴蝶、蝉、蟋蟀、蟑螂、蚂蚁、白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臭虫、金龟子、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蚜虫、粘虫、小象鼻虫、地老虎、菜青虫、小菜蛾、蝼蛄、荔枝椿象、爻纹细蛾、拟木蠹蛾、天牛、吹绵蚧壳虫、木毒蛾、黄毛虫和蜘蛛等。
鱼类有带鱼、黄鱼、马鲛鱼、石斑鱼、鲷鱼、鳀鳁鱼、比目鱼、丁香鱼、鲚鱼、鲬鱼、三角鱼、鲳鱼、鳗鱼、乌贼、章鱼、弹涂鱼、鲻鱼、鲈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泥鳅、胡子鲶、黄鳝和罗非鱼等。
甲壳类有对虾、九节虾、白丁虾、黄虾、青虾、毛虾、虾蛄、锯缘青蟹(蟳)、石蟳、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等。
贝类有缢蛏、牡蛎、泥蚶、花蛤、泥螺、花螺、光织纹螺(麦螺)、棒锥螺(塔螺)、油螺、乌蚬、田螺、河蚌和河蚬等。
涵江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6种,探明储量3种,开发利用5种,其中地下热水、砖瓦粘土和矿泉水具有一定的开采和利用价值。
地下热水
主要位于涵江保尾一后郑(今周墩村)一带,探明C级储量8375吨/日出水量,水温32—60℃。
砖瓦粘土
几乎遍布全区,估计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其中探明中型矿床1处。
花岗石
涵江花岗石质地、花色较好,储量达10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建筑、石雕等。
建筑砂
主要分布于木兰溪下游,总储量达10万立方米,有少量开采。
矿泉水
至1994年,已发现矿泉水4处:铁灶、芳山、黄霞和鲸山村。其中,铁灶和芳山矿泉水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偏硅酸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
截至2021年末,涵江区总户数13.4294万户,总人口45.1685万人,其中男性22.4232万人,女性22.7453万人。城镇人口29.5714万人,农村人口15.5971万人,自然增长率2.4‰。出生人口4359人,其中男性2305人,女性2054人,出生率9.7‰。
2022年,涵江区常住人口为47.7万人,出生率4.57‰,死亡率6.94‰,自然增长率-2.37‰,城镇化率79.82%。
现任领导
副区长:崔义承、陈敏
2021年,涵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9.42亿元,可比增长6.0%,增幅居全市第四位,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7.36亿元,可比增长0.4%,增幅居全市第七位;第二产业完成427.07亿元,可比增长6.2%,增幅居全市第四位;第三产业完成194.98亿元,可比增长6.1%,增幅居全市第五位。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涵江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6%,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0.4%;房地产投资完成77.29亿元,下降14.7%。97个工业项目投资额比上年增长31.1%。
财税收支
2018年,涵江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9.3亿元,增长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3亿元,增长5%。
人民生活
2021年,涵江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66元,同比增长8.2%,增幅位居全市第四,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87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98元,同比增长9.2%。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796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260元,同比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57元,同比增长15.4%。
2020年,涵江区农林牧渔总产值32.72亿元,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10.74亿元,增长6.5%;林业产值1.07亿元,增长21.1%;牧业产值7.00亿元,增长9.3%;渔业产值11.09亿元,增长2.1%。
2020年,涵江区粮食产量23193吨,增长2.8%;肉类产量11951吨,增长8.7%,生猪出栏11.07万头,增长12.8%,活家禽出栏216.02万只,下降4.6%,存栏65.86万只,增长31.8%;水产品产量58535吨,增长1.8%。
2018年,涵江区补充耕地2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0年,涵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99.7%,比上年增长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0.3%,比上年增长12.1%。从产业集群看,四大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79.1%,其中:鞋服产业占比达26.3%,下降3.5%;食品医药产业占比19.8%,增长2.7%;电子信息产业占比19.0%,增长24.6%;机械装备制造业占比14.0%,增长1.9%。按注册地算,60家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8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国内贸易
2020年,涵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0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9%,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0.3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全区批零业实现销售额637.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0%,其中: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63.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5%,限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8.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全区住餐业实现营业额12.9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8%,其中:限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限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9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8%。
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大行业稳步发展。41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4%。
2021年,涵江区新建市政道路10公里,竣工投用迎宾路拓宽改造、联十一线配网工程。
道路
福厦(福州至厦门)公路、福厦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涵黄(涵江至黄石)、涵梧(涵江至梧塘)、涵三(涵江至三江口)公路等构成区内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网络。区内镇村骨干道路基本实现水泥化。建有涵江汽车站、汽车西站、长途汽车站,涵江已成为闽中交通枢纽。
港口
拥有天然良港涵江港,港区环兴华湾岸线总长19.6公里(正在进行海岸线修测,新的岸线成果数据尚未公布),航道全长43.88公里,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乘潮可通航10万吨级的集装船舶,通过支航道可直接抵达涵江港区,历史上就已形成了三江口港及江口港作业区。
拟进行的湄洲湾兴化港区进港航道一期工程可满足7万吨级散货船乘潮通航单线航道。涵江港开发前景广阔,可开发深水泊位28个,年吞吐能力1.29亿吨。正在建设中的1-3号泊位位于涵江区江口镇海域,占用岸线总长690米,用海面积为66.37公顷。其中1号、2号2个3万吨级通用泊位和3号1个7万吨级散货泊位。港前码头作业和仓储物流区陆域纵深1公里,可开发面积1668公顷;港区陆域纵深3.6公里,可供开发的工业用地面积3940公顷。涵江临港产业园已围填形成陆域1600公顷。
2021年,涵江区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华佳彩、钜能电力入选“瞪羚”创新企业,威诺数控、点钢科技入选省数字经济领域未来“独角兽”企业名单。
2020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65所,其中:幼儿园84所,小学57所,中学22所。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77348人,其中:小学35083人,初中14572人,高中10079人。
2021年,涵江区开工建设国际学校,竣工投用第三实验小学、庄边中心幼儿园等,新增学位4860个。职业教育加快提质,新设校企合作班19个,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获评“福建省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
2021年,涵江区投用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编撰发布《江口侨声》华侨史,十音八乐等传统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2021年,涵江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95%。全区149个村级卫生所纳入统一化管理。建成投用涵江医院新院,设立全国首家台胞医保服务中心,全市首家创成全国健康促进区。
2021年,涵江区建成全省首家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区级工作站,新增城镇就业2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五年来,全市首家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实施以水质考核为付费标准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宫口河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河段,木兰溪入海口(涵江段)纳入国家“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白塘镇、三江口镇成为全省首批镇域污水“零直排”试点。单位GDP能耗下降31.7%。综合治理河道43公里,新增污水管网60公里,建成区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劣Ⅴ类小流域断面全部消除,小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从五年前的85.7%提升至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8%、51%,各类污染物排放指标均控制在省定控制线以内。
2021年3月10日,列入福建省“崇尚集约建房”创建县的县(市、区)名单。要按照“无裸房、有风貌、有机制、有示范、有设区市现场会”的“一无四有”目标,用两年时间完成裸房整治,新建农房全部按建筑立面图集建设,并建立健全农房建筑风貌管控机制。
涵江自古以来文化昌盛,名著有唐代《闽中名士录》、宋代《春秋注解》、明代《露书》、清代《梨园百咏》等。传统戏剧和民间音乐舞蹈有莆仙戏、十音、八乐、车鼓以及舞龙、舞狮等。
唐贞观元年(627年),境内围海造田,筑涵(即水闸)排涝,故称涵头(即涵江最早地名)。据明弘治《兴化府志》记载: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称。
十音
俗称“十番”,境内流行广泛。常用乐曲有《北台妆》、《荔枝楼》、《风和子》、《上小楼》等曲牌。境内多数村有十音队,塘头、铁灶、码头、哆头等大村,往往有两队以上。
文十音
涵江仅有的古老音乐,流行地区不广,只在塘头和哆头两个村。该乐器保存古老乐器特色,所用曲牌,至50年代前只25首曲,如《主云飞》等。1962年,哆头文十音队参加晋江地区音乐观摩演唱会,引起音乐界的注目。其中文枕琴独奏节目,多次在省武夷音乐舞蹈节上获奖。1986年,黄福安的文枕琴独奏《港湾遐想》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上获二等奖。之后,李尚清、黄福安作为福建省访日艺术交流团成员,赴日本琉球群岛,作文枕琴交流演奏,受日本艺术家赞赏。
八乐
八乐队是由少年男女组成,队列5—9人,以演唱为主。八乐曲选自莆仙政曲牌,常唱的有《卖画》、《访友》、《观音扫殿》、《春江游船》等片断。
车鼓
原名镣锣鼓,是涵江特有的民间打击乐器合奏的音乐。车鼓可以排成阵势表演,也可以行进表演。钱手双手各执重十多斤的大妓,收腹挺胸,上下翻飞,击出富有节奏的韵律。车鼓始于何时史无记载。原始车鼓很简单,每逢店会、元宵,村民均把车鼓作为菩萨出巡的仪仗队。
龙舞
龙舞用于元宵节或盛大节日时。100多年前,涵江集奎村每年元宵时,往往舞弄所谓“香龙”。它是以稻草扎成草龙一条,长约丈余,龙身插满供菩萨的香,由几人举着舞弄,动作简单,只是摇摆而已。今已失传。
狮舞
弄狮和弄龙一样,只流行于集镇。每逢盛大节日,民众多组织表演,以示庆贺。
游船舞
俗称春江游船。女演员2人,一扮渔女、一扮船婆,2人腰间系一条薄绸,虚拟渔舟。二女徐步街头,作水面游荡种种姿态。八乐队伴奏蒂曲《江头金桂》、《集贤宾》等曲牌,边歌边舞。今改为一女一舟,同时数女同样打扮,摇槽行于街头,表演渔家乐的动作,仍以音乐伴奏。
莲花灯舞
即“香花派”法事舞蹈,俗叫九莲灯、穿九莲。全队少者7人,多者20—30人。1人执纸幡领队,余各持一盏碗口大的纸糊的莲花灯,中点蜡烛,舞动起来,上下左右团团滚动,光影闪烁。舞者侧身而跑,左旋右转,姿态万千。此舞多在广场闹“拜忏”道场时表演。
里歌和梆鼓唱
里歌是民歌的一种,广泛流行于涵江境内。新中国成立前,当夕阳西坠时或月明之夜,每见盲翁或盲妇在街头巷尾唱但歌讨饭吃,俗称乞食诗。但歌主题有《四季歌》、《十二支白扇》、《十月景》、《二十四景》等,歌词简练,富有韵味,每段七字一句,四句合辙。段数较多,最短的《十二支白扇》只有12节48句。内容以历史演义、古今传奇、民间故事和神话为多。伴奏乐器,只用梆鼓(也叫筒鼓)和竹板。
走唱
属民间戏曲清唱,艺人手拉木桶胡,口含青树叶,自吹自奏,边走边唱。传统走唱,是特选莆仙戏折子戏精彩片段,如《大哥开水》、《有心无意》、《脑脂铺》等,好些走唱曲目在青仙戏曲中己消失,但因其唱段优美成为走唱保留节目,久唱不衰。
九莲唱
是由民间法事活动中的九莲道场(俗叫“拜忏”、“穿九莲”)的宗教音乐演变出来的新曲艺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涵江文艺工作者把它改造、创新,定名为九莲唱。
新中国成立前民家闺女的日常家课,是一种与剪纸同源而较简单的手工艺术。剪花是用一把小小的“花剪(刀)”在红纸上剪成各种花的图案,如梅花、桃花、牡丹等,枝叶间套上吉祥字句,如百年借老、寿比南山、福禄寿等。其形式方圆大小,花样繁。这种花(俗叫红纸花)是人家用于祭祀神明、祖先,或婚廷、寿篷,或送礼时放在礼品上面的,取平安吉祥之意。
涂假山
民国时期,境内民间活动时偶有涂假山。新中国成立后,逢元宵佳节,在境内市区苍头社、粉李埋及后坡捏等地的广场,搭个低棚,涂起假山。系用炭篓蒙着布彩绘成“山”,按上木片或纸板制作的楼台亭阁,泥头绸衣人物,栩栩如生,描绘出民间故事或传统剧目的一个场面,如《牛郎织女》、《陈三五娘》、《凤仪亭》、《金山寺》等,灯烛通宵,供人观赏。
妆阁
原名彩阁,因用人抬,俗叫妆架、轿底。架上设置假山、怪石、亭阁,以湖滨、船头作背景,由少女饰成故事主角上架造型。内容有姑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祝寿、水漫金山等神话故事中的精彩场面。在元宵节或重大节日时妆架游街,伴以十音八乐。
叠果(蔗)盒
延宁宫元宵时独具一格的造型艺术。先选大小一样的甘蔗,去皮、首、尾,切成圆周相等的蔗节备用。叠果(蔗)盒时,以天井为底盘,直径约1米,高几与屋檐齐。四周以八条垂线为准绳,把蔗节自下而上、由大而小地层层叠成塔形,塔身以染红的蔗节嵌成“上元祈福、庆赏元宵”八字。塔心点五更烛(今用电灯)彻夜通明,宛如璀灿宝塔。
摆斋菜
斋菜是元宵节的供品,分荤、素两种。荤食斋菜,如用金鸡装成独钓渔翁,用猪肚装成万寿乌龟等,另有风味。素食斋菜,以盘盛米铺底,除人首泥塑外,所有衣服、笠帽、亭阁、小桥、花草等,都是用或干或湿或染色的素食如豆腐皮、香菇、笋干、红枣、米粉等制成的,小巧玲珑。人称为“盆中假山,碗里彩阁”。直至现在,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2018年11月,涵江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涵江区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1年3月,入选福建省住建厅公布的“崇尚集约建房”县(市、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2日,入选2017—2020年度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