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0 04:09
淫亵物品审裁处(1987年9月—),是香港司法机构之一。它是根据《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由一位主审裁判官及两位或以上审裁委员而成立。成立目的是为了阻止青少年接触不雅及淫亵物品。
他们主要工作是为事物及物品评定类别及裁定性质。除了作者、印刷人、制造商、出版人、进口商、发行人、版权持有人等等,律政司司长或其他获授权的公职人员也可把物品交给淫亵物品审裁处来评定类别。由于电影及电视是受《电影检查条例》或《电视条例》监管,所以并不属于审裁处的工作范围。
审裁处会根据社会上普遍接受的道德、呈交的物品或事物的整体效果、受众的年龄组别及其目的,来裁定及评定物品类别。
一般情况下,审裁处会裁定该物品是否淫亵或不雅;是否不雅;和是否符合公众利益。任何充满暴力、腐化或引起厌恶情绪的物品都被列作不雅。而评定类别可分为:第一类(既非淫亵亦非不雅);第二类(不雅)或第三类(淫亵)。如果物品属第二类,发布范围受到限制。如果被评为第三类,则一律不得发布。
在评定程序中,该物品在收到后的5天内进行评定并暂定类别。及后,审裁处可以重新考虑物品的评定类别,并予以更改或维持。如要覆核,审裁处亦须覆核类别。当覆核或重新考虑评定类别时,审裁处要进行公开聆讯。公开聆讯必须由主审裁判官与最少4名审裁委员参与。这些委员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各个年龄组别、职业和专业,并且必须由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委任,他们的任期为期3年。
审裁处所审理的个案数目由1987年9月至1988年3月(七个月)的914宗慢慢升至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的12780宗。近年来,香港市民强烈要求提高淫亵物品审裁处运作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容易理解评定类别的制度。出版界则认为审裁处的评定及裁定准则并不清晰。
这是一个未完成列表。欢迎您积极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1994年,淫亵物品审裁处将香港艺术馆展出的文艺复兴时期雕像大卫像,以裸露性器官为由评为不雅,引起社会舆论强烈抨击,裁决后来才被香港高等法院推翻。
2007年,《中大学生报》情色版事件,淫亵物品审裁处将学生报情色版些涉及杂交、乱伦及人兽交的问卷评为不雅,引用问卷的《明报》亦受牵连,引起社会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