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区

更新时间:2024-10-17 00:37

淮上区,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蚌埠市区北部、淮河以北,东与固镇县王庄镇接壤,北与固镇县的新马桥镇毗邻,西与怀远县魏庄镇和五岔镇相连,南以淮河为界,与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隔河相望,总面积412平方千米,是蚌埠市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截至2023年6月,淮上区辖1个街道、5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截至2023年末,淮上区总人口28.3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据考古发掘的双墩、梅孤堆等遗址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淮上区境内就有史前早期文明。

史料记载,大约4000多年前,大禹南下治水,在涂山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淮上区秦集镇禹会村即传为大禹会诸侯之地。

在周代以前,淮上区地域东属钟离古国,西属涂山古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淮河以北归属沛县,东属钟离县辖,西属涂山县辖,东西两县有时同属郡,有时分属二郡,随其分合而演变。

新莽

王莽新政时期(8—23年),淮河北更属吾符郡,淮河以南更属延平郡,并将钟离县改为蚕富县,当涂县改为山聚县。

东汉

建武二十年(44年),区域淮河以北为沛国所辖,淮河以南为九江郡所辖;东、西部各复改为钟离县、当涂县。

三国

区境属魏地。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废钟离、当涂二县。淮河以北隶属谯郡,淮河以南隶属淮南郡。

西晋

太康元年(280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制,区域淮河以南属扬州,为淮南郡所辖,并复立钟离县;淮河以北属豫州,为沛国所领。

东晋

战乱不止,区境地域建置更迭频繁。

开皇二年(582年),西楚州改为濠州;废荆山郡。

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濠州改为钟离郡,领钟离、涂山县。区域淮河以北属彭城郡谷阳县域。

武德三年(620年),钟离郡复改濠州。

武德七年(624年),涂山县并入钟离县,为濠州所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区境淮河以南属淮南道监察,淮河以北属河南道监察。

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领今蚌埠淮河以北地区。

五代十国

今蚌埠淮河以北区境为宿州辖地,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所统治;淮河以南为濠州辖地,先后为吴、南唐所占据。

后周

显德五年(958年),区境淮河以北由徐州辖,淮河以南由濠州辖。

北宋

元祐元年(1086年),区境淮河北隶属于新置灵璧县,为宿州辖;淮河以南为钟离县,为濠州所辖。

南宋

嘉定十二年(1219年)后,宋、金以淮河为界。区境淮河以南置钟离县,归濠州所辖。

宝祐五年(1257年),蚌埠西部(西郊)重置荆山县,为淮南西路怀远军所辖。

咸淳七年(1271年),区境北郊东北置五河县,为淮南东路淮安军所辖。

区境西属怀远县,东仍属钟离县,淮河北属灵璧县所辖。

至元四年(1267年),区境淮河以北由灵璧县辖改为泗州辖。

洪武年间(1369—1403年),钟离县改为凤阳县,区境东部归凤阳县辖,西部仍为怀远县东北部为五河县域。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境皆为凤阳府所辖。

雍正二年(1724年),区境淮河以北从凤阳府划入泗州直隶州。

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一块,怀远县席家沟以东一块,灵璧县淮河北后楼一块,在淮河北岸小蚌埠正街设立三县司,专管蚌埠一方行政治安之事,脱离凤阳、怀远、灵璧三县,直属凤阳府衙。

中华民国

蚌埠三县司废,淮河南岸的长淮、李楼、燕山属凤阳县,秦集、长青属怀远县,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吴小街属灵璧县,曹老集梅桥属怀远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辖东安、国庆、西市、中山、小蚌埠五个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民党小蚌埠区公所,成立小蚌埠区政府。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改称为小蚌埠区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初,区机关搬迁至小蚌埠镇正街高霞云住宅。

1955年11月,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小蚌埠区人民政府改称小蚌埠区区公所。

1956年3月,小蚌埠区更名为蚌埠郊区,仍设区公所。区机关迁至雪华乡境内市行政干校办公。

1958年,撤销郊区区公所,成立郊区联社。郊区联社机关先后迁至部队南营房(现123医院)、兰营、烟墩孜。

1961年9月,撤销郊区联社,郊区工作由市委农工部和市人委农业生产办公室直接领导。

1963年5月,恢复郊区区公所。

1964年8月,再次撤销郊区区公所,郊区工作和所辖的10个公社直属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市人委农业办公室领导。

1968年8月,成立郊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8月,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建立郊区人民政府。

1982年,区机关迁至涂山路东段南侧。

2004年3月,区划调整,郊区更名为淮上区。

2005年4月,淮上区机关迁至淮河北岸小蚌埠镇陈台村境内蚌五路北侧。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4年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规划30平方千米的范围为起点,调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区划,原郊区的小蚌埠镇吴小街镇、原中市区的淮滨街道、原属怀远县梅桥乡与原属固镇县曹老集镇合并成立为淮上区,区人民政府驻小蚌埠镇。将原郊区的李楼乡、长淮卫镇,雪华乡的曹彭、仇岗、孙郢、山南4个村划归龙子湖区管辖;将燕山乡,雪华乡的邱桥、纪郭、沈圩3个村,长青乡的陶店、金圩2个村,秦集镇的仲集村划归蚌山区管辖;将长青乡的许庄、九龙、山香、黄山、王岗、石巷6个村,秦集镇的秦集、九塘、河北、东周、姜顾、花郢、西朱、禹会、大徐、高埂、前郢、冯东、冯西、宗洼、草寺、大孔、老贯徐、三尖塘、彭巷、仁和、枣林、周蔡、杭刘、广德24个村划归禹会区管辖。

截至2013年底,淮上区共辖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梅桥镇、沫河口镇5个镇、淮滨街道1个社区。其中沫河口镇为代管。

2014年5月,原五河县沫河口镇整建制划转淮上区管辖,共辖5个镇、2个社区。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淮上区辖1个街道、5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淮上区人民政府驻小蚌埠镇淮上大道淮上区行政办公中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淮上区位于淮河北岸,东与五河县大新镇和临北回族自治乡接壤;北与固镇县的王庄镇和新马桥镇毗邻;西与怀远县魏庄镇和五岔镇相连;南以淮河为界;与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隔河相望。介于北纬32°56′—33°05′,东经117°13′—117°38′之间,东西最长距离38.12千米,南北跨度16.36千米,总面积412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在地质构造上,淮上区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属中朝准地台中淮河台坳的次级构造单位,称“蚌埠台拱”。它早在震旦纪已具明显的抬升作用,至寒武纪晚期形成陆地,嗣后一直呈古陆状态。

淮上区地质历经5次构造运动急剧时期,即蚌埠期、凤阳期、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不仅沉积岩层发生褶皱、断裂,也发生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活动。地层系华北地层区淮河分区,缺乏中、晚古生界。早古生界以前地层,以变质岩和海相地层为主,而中生界、新生界则以陆相和火山岩为主。

淮上区地质构造沉积作用较复杂,多次构造旋回作用形成的褶皱广泛出露,区境域成为淮北、淮南含煤区的天然分界。因喜山期地壳下沉不平衡,梅桥至五河的坳陷占据1000多平方千米面积。

2004年,区划调整后淮上区地处淮河北岸。该地区地质属地层第四系。可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4个层位,且以湖泊相为主。下更新统潜于境内18.43—38.72米,个别地方距地表最远达67.44米,岩性以黏土和亚黏土为主。中更新统分布于境内地表下10.23—22.92米的深度,个别处仅距地表4.84米,岩性以亚黏土和亚沙土为主。上更新统在境内也有分布。区境内以黏土和亚黏土为主,底部常有细沙层,厚度10.32—22.92米,常于海拔10—20米处。全新统分布在沿河湖地带,为最新沉积,以亚黏土、亚沙土、粉沙和细沙为主,厚度为14—25米。

地形地貌

淮上区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梢。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种。境内以平原为主,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左右。

气候特征

淮上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所以兼具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特点。全区季风显著,无霜期较长,但因处在中纬度,冷暖风团活动交锋频繁,且变化大,加上降雨集中,常有旱、涝灾害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年平均气温15℃,最低气温零下19.4℃(1969年2月5日),最高气温41.3℃(1959年8月21日)。年平均无霜期为216.8天。太阳辐射总量为119.1卡/平方厘米,夏热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气温自北向南递增,常年干燥度为1.05。暴雨天气系统主要受涡切变和台风影响,大多出现6至9月份,期间约占全年的60%至80%,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降雨量为837.8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565毫米(1956年),最小年降雨量为376毫米(1922年)。汛期暴雨集中,成灾暴雨多发生在7至8月份。降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是造成淮上区洼地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水系水文

淮上区的地表水以淮河为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为河湖结合类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见断流。地下水基本上属入渗蒸发型,周围地形产生的侧面补给量很小。

淮河干流全长1000千米,流域面积1883平方千米,其中下游横贯安徽省北部。淮河蚌埠市区段上起蚌埠闸,下到临淮关,全长39.8千米,正常水位时河宽约400米,市区河段上游建有蚌埠闸、船闸、分洪道,蚌埠闸蓄水位17.5米,死水位15.5米;据统计,蚌埠闸自1961年投入运行以来,连续关闸在两个月以上的就有五次,三个月以上的有六次,全年关闸天数最多达218天。淮河蚌埠段历年最高水位22.18米,最低水位10.3米,平均水位12.15米;多年平均流量852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2940立方米/秒,最小年平均流量85.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1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以关闸时渗漏量和船闸泄水量计为12.4立方米/秒;流速一般在0.07-0.7米/秒之间,平均流速为0.45米/秒左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淮上区境内的自然植被有茅草、扒根草、狼尾蒿、黄蒿、艾蒿、枸杞、苍耳大刀杆、野薄荷、野鸡冠花、蒲公英、刺刺芽、牵牛花、涝豆秧、双芽子半夏、香附子、芦苇、三棱草、牛毛毡辣蓼、烂脚丫、马蝗草、猫绿眼、抓秧草野谷草、蓑衣草扁扁草、狗尾巴菜、灰菜、苋菜、车前子、拉拉藤、小米饭、猪牙草等。全区乡土树种有50余种。如香椿、中槐苦楝、枫杨、旱柳、水柳、棠棣树、侧柏、皂角树、臭椿、桑榆、黄连、梓、小叶杨、毛白杨、花椒树、白蜡及果树中的梨、枣、杏、桃、李、柿、枳、银杏、石榴、葡萄等。

动物资源

淮上区境内野生动物及昆虫区境内有野兔、野鸡野鸭、獾、刺猬、黄鼬、豹猫夜鹰、蝙蝠、鼠、蛇、鳝、青蛙、蟾蜍、蜥蜴壁虎、大雁、小燕喜鹊、乌鸦、麻雀、斑鸠、鹭、布谷鸟、啄木鸟、鸬鹚、龟、鳖、蟹、黑鱼、泥鳅、鲶鱼、小麻鱼、参条鱼、苗刀鱼、银鱼、虾、田螺、蚌、蜗牛、沙蚕、蚯蚓、蟑螂、蚂蚁、蚊子、苍蝇、蝎子、蚂蟥稻田虾、水蚤、水螽,蜈蚣、飞蝗、蚂蚱蜻蜓、螳螂、马蜂、竹节虫、纺织娘、油葫芦金钟儿、蝼蛄、蝉、蚜虫蝶、寄生蜂、蛾、螟、蚤、斑蝥、臭虫、虱子、叩头虫、萤火虫、瓢虫、天牛蜘蛛、蟋蟀、油呼噜、棺材头、蝈蝈、土鳖虫、黏虫、松毛虫棉铃虫、稻螟虫、稻包虫、小麦吸浆虫、麦蜘蛛、金针虫、玉米螟、菜青虫、大豆食心虫、甘薯天蛾、地老虎、蛴螬、虻、尺蠖、屎壳郎等。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上区常住人口为28.3872万人。

截至2023年末,淮上区总人口28.3万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淮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2023年,淮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8亿元,同比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年底的12.4:36.8:50.8调整为10.8:39.4:49.8。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淮上区在库投资项目同比增长20.6%。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9%,技改投资同比增速26.3%。房地产同比增长-9.3%。

财税收支

2023年,淮上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

人民生活

2023年,淮上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0%,增幅居全市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022年的2.32缩小到2.27,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8。

第一产业

2023年,淮上区种植粮食52.3万亩、总产量26.7万吨,同比增长16%。新增设施蔬菜生产面积2700亩,创建省市级菜篮子标准园14个,全区蔬菜生产面积累计达11.8万亩,稻渔生产面积1.5万亩。培育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4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累计达338家;新增家庭农场134家,累计达411家,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5个。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淮上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1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47家,总量居全市第3位。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2个,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完成技改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对124家规上企业精准画像,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至11.4万元/亩,增长30.7%。盘活低效闲置用地450亩、厂房3.3万平方米。

建筑业

2023年,淮上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7%,较全市高出25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5。较上年同期提高14.9个百分点,上拉GDP0.3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淮上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分行业来看:批零住餐四行业(全口径)分别增长15%、14.9%、14.9%、22%。

房地产业

2023年,淮上区房地产投资占比由2021年底的50%降至19.6%。2023年,淮上区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33.1万方,同比下降20.3%。

交通运输

淮上区处于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与合肥、徐州、宿州、阜阳、淮北、淮南、南京、滁州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乘坐京沪高铁2小时即可到达上海,3个小时20分钟可到达北京。区内还拥有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徽商物流中心以及1个汽车客运站、1个京沪铁路货运站、2个千吨级货运港口,交通优势明显。

公路方面,北京至福州的G3国道与上海至西安的G36国道两条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铁路方面,京沪高铁贯穿区内,区内还拥有曹老集铁路货运站,与合肥、徐州宿州阜阳淮北、淮南、南京、滁州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水运交通方面,淮上区内有淮河货运码头。淮上新区是承载蚌埠市商贸中心地位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交通发展辐射重点是皖北和豫、苏、鲁交界地区。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淮上区全社会研发费用5.4亿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1件,同比增长109.4%,安徽汇氟新材料三氟化氯和氟氮混合气项目获评国家“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凯盛应用新材料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增至7家,居全市第2位;城市药业等18家企业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认定数量居全市第1位。中粮生物科技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特步等3家企业新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35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淮上区共有小学37所,在校生20015人,专任教师992人;初级中学5所,在校生3472人,专任教师27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校生7107人,专任教师533人;完全中学2所,在校生1954人,专任教师138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校生9244人,专任教师606人。

2023年,淮上区蚌埠三中新校区开工建设,淮上区图书馆开馆投入使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及学前教育建设项目13个,共投资1.5亿元,星河小学等学校已完工交付,三铺中学等改扩建项目正加快建设。

文化事业

2023年,淮上区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146场,播放公益电影756场次,以“文化旅游美食季”等为主题,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182场次,惠及群众7.25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23年,淮上区安装健身器材535件,完成健身路径地面软化改造1080平方米。

医疗卫生

2023年,淮上区以二附院为依托的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挂牌开诊,小蚌埠镇、梅桥镇卫生院获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国家中医药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总投资1.19亿元市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改造提升项目启动。

社会保障

2023年,淮上区发放民政优抚各类补助9000万元,受惠群众4.4万人次。完成10大暖民心行动、省定33项民生实事、6个人大票决区级民生实事项目。新开工安置房5138套,永康苑(北区)、九台府邸交付使用,2248套安置房顺利回迁。新增城镇就业8232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362人,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50人,完成个人创业贷款474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1600万元。组织成立了淮上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

环境保护

2023年,淮上区PM2.5均值、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查封企业4家,行政处罚25家。争取中央环保项目资金3720万元,三铺大沟和北淝河水生态修复EPC项目推进;总投资7亿元的化工园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对化工园区内120家企业进行全面系统排查,建立“一企一档”,实现企业内部“水平衡、可监测、可追溯”。全面推进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药化肥综合利用率达42.4%。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以“淮上”作为地名,早见于春秋时期。后来历史上的许多诗文,常以“淮上”来指淮河两岸的地区。如果就其“淮上”最初指向地区,淮河中游的蚌埠一带,可以说是它的本源所在。今天蚌埠淮河北岸以“淮上”命为区名,典出有据。

文物古迹

双墩春秋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评定)

双墩春秋墓包括双墩一号春秋墓和双墩二号春秋墓,均位于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内,两墓相距80米,其中位于北侧的为双墩一号春秋墓,南侧的为双墩二号春秋墓。

双墩一号春秋墓为大型有封土堆土坑竖穴墓。墓葬结构主要由封土堆、墓坑和墓道三个部分组成。该墓葬在墓坑填土中发现极其复杂的“放射线形状”、 “土丘与土偶”、 “土偶墙”等遗迹现象。随葬品以大量的铜器、彩绘陶器、石器、玉器为主,其它有少量的几何硬纹陶瓮、陶盆、灰陶钵、小陶罐等以及海贝饰件、金箔饰件等。铜器有编钮钟、鼎、罍、簠、豆、盉、匜、盘、甗、勺、盒、刀、锛、镰、车軎、马衔、戟、戈、矛、剑、镞等380多件。在9件青铜钮钟的鉦部和两件青铜簠的内壁以及一件青铜戟的戈上均发现有相同的“童麗君柏” 铭文,铭文中的“童麗”即钟离,国名。“君”为身份,“柏”为人名。从出土铜器铭文显示,该墓葬的主人应是春秋中晚期一位名叫柏的钟离国君。结合文献中关于春秋钟离国的零星记载,该墓葬的具体年代大约在距今2600年左右。一号墓的发掘被评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双墩二号春秋墓为蚌埠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进行考古发掘。

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大普查时期,双墩一号春秋墓被暂定为汉代大型墓葬,定名“双墩汉墓”,随着抢救性考古发掘后,重新修正这两座古墓葬的年代为春秋时期。

1998年,双墩汉墓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蚌埠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月,双墩一号春秋墓考古发掘项目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全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随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的发掘是一次重大的考古新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首先,该墓葬形制独特,遗迹现象复杂,是中国墓葬考古史上的重大新发现。其次,该墓葬的发现,揭开了钟离古国的神秘面纱,填补了有关钟离国历史和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其三,该墓葬独特而神秘的文化现象表明,该墓是经过“精心构思、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施工”的一处重要遗迹,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为研究中国墓葬形制结构和埋葬制度、埋葬习俗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对研究淮河中游地域文化现象以及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双墩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评定)

双墩遗址位于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双墩新石器遗址距今7300年左右,比半坡遗址的人类早1000多年、比河姆渡遗址的人类早300多年,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该文化遗址的发掘,改写了中华文明史,将5000年文明史提前了2300多年;改写了中国的文字史,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具有表意功能,被中国考古专家组认定为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改写了世界美术史,出土陶塑人面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美术作品。

沫河口关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评定)

沫河口关卡又称“清代盐卡”,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秋。当时在正阳、泗州、五河、临淮、怀远5处设关,现仅存有沫河口这一处。

沫河口关卡的建立,是清朝为充税课而建,当时货物经过沫河沟(沫河口)乃须经长淮口报明德侯照例办例税课,防止绕、漏税课。由于沫河沟周围数十里地势低洼,每遇淮水泛涨,禾谷减收,以至左右居民皆以网鱼为业,仅可养生。从临淮关下出入的船只装的都是当地产的土杂粮食,别无他货。自设关后一概查报,乡民都非常害怕。后来,时任督司蓝翎王殿昭、朱学元,文生何如春、武生吴镇、朱大猛共同上书朝廷,光绪命盐运使到沫河沟查漏税和重税的人,对冒充关役索取百姓者要报县追查,并让凤阳关的士兵修路以备客商行走,来往的货物一概要往长淮口报明。钦命布政使记名盐运使,随即关卡变为盐卡,将沫河口只收一般货物课税的关卡改为盐卡,立石碑纪念:“有饮加先督司蓝翎:朱丙爱、王殿昭、朱学元,文生何如春等二人,武生朱大猛等二人为证,刘志德、吴克新同当土地民立此碑。”

1989年,沫河口盐卡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三叉河湿地公园

三叉河湿地公园位于淮上区西北部,南距淮河5千米,总面积801公顷,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块平原沼泽型草本湿地。2006年获批第一家省级湿地公园,2016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2017年授予“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被评为国家3A景区。湿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93种、鱼类19种、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6种、鸟类126种、兽类18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野大豆和野菱),濒危鸟类震旦鸦雀在湿地内生活近千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7种(红隼、小鸦鹃、白尾鹞、灰背隼、黑翅鸢、鸳鸯和黑浮鸥),安徽省一级保护鸟类6种。

地方特产

荣誉称号

自2005年以来,淮上区连续三届(8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先后6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优秀单位,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中国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市(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县区、全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0年6月,淮上区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