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

更新时间:2024-06-27 11:32

淮阴区,江苏省淮安市辖区,位于淮安市西北部,总面积1264.10平方千米,东与涟水县交界,南与清江浦区毗邻;西与泗阳县相邻;北与沭阳县接壤。截至2023年,辖4个街道,9个镇区,另设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政府驻承德北路606号。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户籍总人口为87.1388万人。

历史沿革

,淮阴以淮河为界,分属徐、扬二州之域。商周史籍称为东夷、淮夷之地。

春秋末,属吴。吴被灭后属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楚国屡侵泗水流域,淮阴归属时越时楚,后来终属楚。

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属泗水郡(一说属东海郡,也称郯郡)。

西汉初,分出淮阴县西南地域置富陵县(今洪泽湖内和洪泽、盱眙的部分地区)。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韩信为淮阴侯,淮阴为其封邑。十一年,韩信被杀,淮阴侯国取消,仍称淮阴县。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富陵为其属县。

新莽,改淮阴为嘉信,并改临淮郡为淮平郡。

东汉初并临淮郡入东海郡,淮阴县属之,且撤富陵县,其地入淮阴县,永平十五年(72年)分临淮郡故地立下邳国。建安十一年(206年),下邳国名废除,仍为临淮郡,淮阴属之。

三国时属魏,魏承汉制,没有变更。

西晋初,仍属临淮郡。太康三年(282年),移广陵郡治于淮阴,至晋元帝渡江,广陵郡移去,其间共三十四年。

东晋以征北、镇北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或徐州刺史镇淮阴,淮阴遂为重镇。永和八年(352年),荀羡以北中郎将徐州刺史镇守淮阴。他认为淮阴旧镇“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以观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却“无地屯兵”,因而在秦汉故城(即甘罗城)之南一里许,营造新的城池(后来的淮阴故城,今码头镇附近),自此淮阴为南朝国防要地。

南朝刘宋泰始三年(467年)淮河之北被北朝占领,刘宋于淮阴侨置兖州镇,泰始七年(471年),改称北兖州。萧齐建元四年(482年),兖州镇移去。永明七年(489年)复立东平郡于淮阴,领寿张、淮安二县。

改为淮州,郡治淮阴故城,县改称怀恩。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以萧弄璋为北兖州刺史,州民发兵拒之,于是淮阴复称北兖州。侯景派直阁将军羊海帮助萧弄璋,羊海带着队伍投降东魏。东魏踞淮阴,仍称淮州郡怀恩县。陈太建五年(573年),吴明彻伐齐,十一月,淮阴城降陈。九年(577年初),没于后周,恢复县名为寿张。再立东平郡,和萧齐时一样。

初,复为淮阴郡,不久废淮阴郡为淮阴县。大业初(605年),并淮阴于山阳县(今楚州区)。

武德初年,恢复淮阴县建置。武德七年(624年),淮阴第二次并入山阳县;乾封二年(667年),淮阴又从山阳划出恢复县建置。

五代北宋时,仍称淮阴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划出淮阴县西境置吴城县,三年后又复归淮阴县。绍兴五年(1135年),废县为镇;后一年复为县。皇统元年(1141年),宋奉表割地与金和,约以淮水中流为界,于是淮阴县淮河以北的地方(吴城镇、金城镇)都割给了金人。金以吴城镇(沿淮北岸一线)隶临淮,金城镇(淮河北岸北部地区)隶涟水。南宋也在嘉定七年(1214年),将淮阴县治所迁徙到八里庄(《光绪丙子清河县志》疑为韩信城)。其后十七年,金正大八年(1231年),南宋淮阴降金,改为镇淮府,次年,即为南宋江淮安抚制置使赵善湘收复(淮阴自秦设县至南宋,县治均在淮河南岸——今码头镇境内或附近)。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首次设置清河县,属清河军。1274年,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迁县城于大清口(也称泗口,约今袁集乡桂塘村),同时(或前后),划出原淮阴县东境及其他地域,置新城县。清河县建立3年(迁县城后仅2年),地入于元。

初,清河、淮阴、新城三县并置,撤销清河军,以县属淮安路录事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淮阴入山阳,淮阴于是四入山阳,而清河因为后成立而独自存在。泰定元年(1324年)黄河决口,大清口县城被毁,县尹耶律不花迁清河县城于甘罗城,清河始得淮阴故地而县境及于淮水之南。天历元年(1328年)县尹达鲁花赤哈麻又因甘罗城地僻水恶,居民甚少,迁县城于小清口之西北。离淮阴故城十里远,开始没有城墙,后来因战事需要,筑有东西北三面城墙(南面临河),边长3.5千米(今码头旧县)。

初,清河县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嘉靖年间,大清口淤塞,黄河全经小清口入淮,县城水患深重。直到崇桢元年(1628年),因水患和战乱并起,复迁治甘罗城。

顺治三年(1646年),清河县治仍迁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隶属淮安府。康熙中,县城屡圮于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苏巡抚陈宏谋上疏请求移治,获准后于次年迁至山阳的清江浦,而割山阳靠近清江浦十余乡并入清河,清江浦成为清河县的新县治,除南界棠泾(今周桥)、青州涧(今氵义河),仍属山阳外,古淮阴之地全部归清河县所有。

民国初,废淮安府,县直属江苏省,民国三年(1914年),清河县复称淮阴县(与河北省清河县同名之故)。仍设治于清江浦。并设淮扬镇守使衙门、淮扬道伊衙门于此,淮阴为其属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淮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清江浦,淮阴县为其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日军入侵江南,江苏省政府迁避于此。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1日,日军侵占清江,江苏省政府迁至淮东,淮阴县政府在县内农村活动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淮阴抗日民主政府在县境北乡花庄成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新四军解放淮阴城,取清江浦简称成立清江市,农村仍为淮阴县。不久,苏皖边区政府成立,驻清江。淮阴县为其所属。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清江,其淮阴县政府、淮阴专员公署均设于此;中国共产党政府机关撤出清江市活动于北乡农村。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解放淮阴城,淮阴城区与淮安城区合并为两淮市,市府驻地清江浦。农村为淮阴县。

1949年10月,官荡区划入涟水县。

1951年1月,县城从淮阴县划出,单列为清江市,淮阴县政府搬迁至王营镇,因前进街太窄,在西马路口西北角(现市人民医院一院北宿舍区内)设署办公(时为草屋)。

1952年,成立蒋坝区。

1958年8月,淮阴县与清江市再次合并,成立淮阴市。

1964年10月,市县再次分置为淮阴县和清江市,但淮阴县政府仍驻清江博古路现“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内。

1972年淮阴县政府迁至王营镇北京路73号。

1983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淮阴地区专员公署,设立淮阴市,淮阴县为其所属。

2001年1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区,辖区不变。7月,淮阴区行政中心从北京路73号搬出分散办公(区委区政府在人民银行大楼内办公,人大政协在劳动局、国土局大楼内办公),并选址在工业园附近新建淮阴区行政中心。(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淮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8年7月,淮阴区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一)撤销王营镇,设立王家营街道。以原王营镇的沈渡、越河、淮闸、杨庄、双和、同兴、北桥、营中、东街、西坝、机关、营东、星光13个居委会区域为王家营街道行政区域。王家营街道办事处驻营东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北京东路75号。

(二)以原王营镇所辖部分区域和棉花庄镇所辖部分区域,设立长江路街道。以原王营镇的左庄、杨井、王庄、果林、崔庄、营西、长安、小营、营北9个居委会和棉花庄镇的三朱、徐梅2个村委会区域为长江路街道行政区域。长江路街道办事处驻长安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长江西路223号。

(三)撤销新渡乡,设立新渡口街道。以原新渡乡所辖区域为新渡口街道行政区域,新渡口街道办事处驻佟洼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淮河东路328号。

(四)撤销袁集乡,设立古清口街道。以原袁集乡所辖区域为古清口街道行政区域,古清口街道办事处驻袁集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淮三路109号。

(五)撤销赵集镇、韩桥乡,设立高家堰镇。以原赵集镇、韩桥乡所辖区域为高家堰镇行政区域,高家堰镇人民政府驻赵集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阳光路13号。

(六)撤销码头镇、吴城镇、凌桥乡,设立马头镇。以原码头镇、吴城镇、凌桥乡所辖区域为马头镇行政区域,马头镇人民政府驻旧县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明远西路366号。

(七)撤销渔沟镇、吴集镇,设立新的渔沟镇。以原渔沟镇、吴集镇所辖区域为渔沟镇行政区域,渔沟镇人民政府驻渔沟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中原街111号。

(八)撤销老张集乡、王兴镇、棉花庄镇,设立淮高镇。以原老张集乡、王兴镇所辖区域和原棉花庄镇的十里、袁庄、大福、顾庄、刘河、大兴、军田、大西、新河、联旺、团结、三河12个村委会和鑫园居委会区域为淮高镇行政区域。淮高镇人民政府驻张集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长青路14号。

(九)撤销丁集镇、五里镇,设立新的丁集镇。以原丁集镇、五里镇所辖区域为丁集镇行政区域,丁集镇人民政府驻五里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爱民路31号。

(十)撤销徐溜镇、西宋集镇,设立新的徐溜镇。以原徐溜镇、西宋集镇所辖区域为徐溜镇行政区域,徐溜镇人民政府驻徐溜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富徐路99号。

(十一)撤销刘老庄乡、古寨乡,设立刘老庄镇。以原刘老庄乡、古寨乡所辖区域为刘老庄镇行政区域,刘老庄镇人民政府驻刘皮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徐张路85号。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淮阴区辖4个街道、9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淮阴区人民政府驻王家营街道长江路街道承德北路60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淮阴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的中心,南濒洪泽湖(高家堰镇洪湖村挡浪堤向南延伸7千米),东到淮高镇盐西电站隔盐河与涟水保滩相邻,北至徐溜镇冯庄村隔六塘河与沭阳县钱集相望,西到竹络坝电站隔大运河与泗阳县毗邻。介于北纬33°22′—33°56′,东经118°56′—119°09′之间,南北长62.5千米,东西宽38.5千米,总面积1264.1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034.4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1.83%。水域面积229.6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8.17%。

地形地貌

淮阴区地貌形态为黄泛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以废黄河为分水岭,向南北两侧逐渐倾斜低洼。运北地区,海拔10—12米,其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呈微波形斜面,而其中有部分洼地(夏家湖地区),海拔仅9—10米。运南地区,海拔在14—16米之间,称做西南高平原,其地势由北向洪泽湖边呈波状倾斜。

气候特征

淮阴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80.6小时。年均降水量945.5毫米,年雨雪日平均为106.6天,梅雨多雨季节,平均在6月25日进入雨季,7月中旬雨季结束。区内冬季盛行东北偏北风,春季盛行东北、东南风,夏季盛行东南偏东到东南风,秋季盛行东北偏北到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

自然灾害

淮阴区主要灾害性有大雾、低温、寒潮、霜冻、干旱、高温、强对流天气大风、暴雨、台风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淮阴区水资源条件较好,河网纵横,沟渠密布。地表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约为6.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比较丰富,流量约1.58亿立方米。年降水量基本稳定在1000毫米左右。地下水按水文地质区可划分为鲁苏隆起水文地质区、洪泽盆地水文地质区、淮安中断陷盆地水文地质区,有利用价值的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

土地资源

淮阴区土地总面积为13.08万公顷。其中,农用地9.50万公顷(耕地7.35万公顷、园地4114.76公顷、林地1165.23公顷、其他农用地1.62万公顷);建设用地2.47万公顷(居民点工矿2.24万公顷、交通运输2115.5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76.52公顷);未利用地1.11万公顷。

生物资源

淮阴区野生动物有30种,其中兽纲7种、鸟纲17种、爬行纲4种、两栖纲2种。植物共有60个科、105个属、198个种,其中在全区范围内生长良好,能够用于造林绿化的树种有39种。

矿产资源

淮阴区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岩盐矿产、无水芒硝、天然碱、油气矿、黏土、矿泉水等。

人口

截至2021年末,淮阴区户籍总人口为88.21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459人。2021年,淮阴区出生人口5109人,出生率为5.79‰;死亡人口10426人,死亡率为11.82‰;自然增长率为-6.03‰。

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户籍总人口为871388人,比上年末减少10749人。全年出生人口4422人,出生率为5.07‰;死亡人口6928人,死亡率为7.95‰;自然增长率为-2.88‰。少数民族人口4821人,其中回族2041人,苗族296人,彝族275人,壮族118人,布依族149人,满族96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淮阴区地区生产总值658.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98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75.5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01.80亿元,增长3.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2.63:40.21:47.16,调整为12.30:41.86:45.84。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淮阴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5%。其中: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9.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7%。按产业划分,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5.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0.4%。

财税收支

2022年,淮阴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179万元,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收入244077万元,下降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1345万元,增加6.4%。全年教育支出118407万元,下降15.8%;卫生健康支出64675万元,下降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0248万元,增长18.4%;城乡社区支出77663万元,增长84.8%;节能环保支出10694万元,增长7.6%;科学技术支出20623万元,增长107.1%;农林水支出125937万元,增长20.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062万元,下降67.6%;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支出99855万元,增长8.7%。

人民生活

2022年,淮阴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5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8元,同比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59元,同比增长4.8%。全区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74%。

第一产业

种植业

2022年,淮阴区粮食种植面积147.85万亩,比上年增加0.2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94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48.42万亩,比上年减少0.2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9.92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其中,夏粮产量29.78万吨,增产0.27万吨;秋粮产量40.13万吨,减产0.08万吨。全年油料产量0.93万吨,增产0.01万吨。

林业

2022年,淮阴区木材产量2.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1.9%。

畜牧业

2022年,淮阴区肉类总产量7.29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猪肉产量4.21万吨,减少0.5%;牛肉产量0.1万吨,与上年持平;羊肉产量0.0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猪年末存栏31.13万头,比上年增长3.4%;生猪出栏51.52万头,比上年增长2.0%;禽蛋产量2.54万吨,比上年增长8.1%。

渔业

2022年,淮阴区水产品产量2.51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37万吨,增长15.0%。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淮阴区工业增加值225.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1%。规上工业实现利润-1.61亿元,比上年下降6.3%。三大主导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6.7%。其中绿色食品产业、新型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比上年增长5.8%、2.8%、36.8%。

建筑业

2022年,淮阴区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85.7亿元,外出施工产值78.6亿元。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9.74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0%。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3.93亿元,增长2.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淮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91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58.35亿元,增长10.9%。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消费品中,粮油类销售额累计比上年增长38.8%,肉禽蛋类下降20.2%,服装类下降21.8%,化妆品类增长3.2%,日用品类增长65.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3.3%,中西药品类增长22.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7%,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增长21.2%,汽车类增长4.6%。

对外经济

2022年,淮阴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出口总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18.2%,进口总额7.89亿元,同比增长447.6%。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2885.8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一产2510.72万美元、二产6609.96万美元、三产3765.17万美元。

房地产

2022年,淮阴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7%,其中住宅用房投资同比增长14.2%。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

邮电通信

2022年,淮阴区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幅76.71%,总收入同比增幅67.62%。

旅游业

2022年,淮阴区旅游总收入达55亿元,增加值达25.67亿元,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达到3.9%。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6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5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保险业

2022年,淮阴区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0000万元。

交通运输

2021年,淮阴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63亿元,可比价增幅5.6%。

铁路

新长铁路过境,淮安火车站位于区内,火车站已开行直达南通、北京、哈尔滨、成都、重庆、青岛、兰州、太原、西安等方向列车。

公路

京沪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盐徐高速公路205国道305省道穿淮阴区境而过。

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辖区公路总里程为1986.511千米,公路密度达1.52千米/平方千米。其中干线里程:一级路81.782千米,二级公路17.974千米。农路公路里程:淮阴区农村公路一级公路7.820千米、二级公路266.011千米、三级公路128.143千米、四级公路1484.143千米。

水运

京杭大运河淮沭河盐河古黄河张福河在淮阴区内交汇。

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航道总里程173.02千米。其中,三级航道23.89千米,六级航道73.04千米,等外航道72.92千米,专用航道3.17千米。拥有货运船舶126艘。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淮阴区全年专利授权量195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8件。

教育事业

2022年,淮阴区共有学校149所,其中幼儿园67所(其中:公办园49所,民办园12所,看护点6个);小学44所(其中:完全公办小学35所,教学点9个);初中20所(其中:公办20所);九年制学校9所(其中:公办6所,民办3所);高级中学6所(其中:公办4所,民办2所);完全中学1所;公办特殊学校1所;普通中职学校1所。

2022年,淮阴区小学招生7421人,在校生55013人,其中女生25637人,毕业生10377人。全区初中招生9187人,在校生27648人,其中女生12981人,毕业生9852人。全区高中招生6393人,在校生17950人,其中女生8768人,毕业生387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843人。

2022年,淮阴区在职在编教师总数5812人。其中,小学教师2526人,初中教师1833人,中职教师307人,高中教师1076人,幼儿教师35人,特殊教育学校35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个,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258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图书总藏量13.7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城区有线数字电视约2万户,入户率27%,乡镇有线电视用户约3.2万户,入户率约23%。

体育事业

2022年,淮阴区竞技体育在省以上比赛中共获得奖牌50.5枚,省锦标赛中获金牌15.5枚。银牌13枚,铜牌22枚。全年共向市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70人。现有拳击、散打、空手道、乒乓、田径、足球、轮滑、少儿体适能等8个运动队,在册运动员593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共有医疗机构319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458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73人,注册护士2922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5498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38‰,婴儿死亡率1.97‰,新生儿死亡率0.8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社会保障

2022年,淮阴区城镇新增就业559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7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54万人,增加0.4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782057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9400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5.057万人,增加0.7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2.61万人,减少0.83万人。

截至2022年末,淮阴区共有养老机构30个,床位4004张。全年共有255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4833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707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

历史文化

方言

淮阴区方言是官话方言区江淮官话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江淮官话内部颇有特色的方言点,在语言学上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淮阴区方言内部分歧不大,但南北东西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依照语音上的差别,可以将全区方言划分成四个小片:

1.运南片:京杭大运河以南的几个乡,包括南陈集、南吴集、码头、韩桥、高堰、赵集等几个乡。这一片的共同特点是把“简、讲”二字都读成jiǎng韵,与其他三片都读成jiǎn韵,而“简”的标准发音为“jiǎn”,“讲”的标准发音为“jiǎng”。

2.东片:包括王营镇、袁集、王兴、新渡几个乡。这一片的共同特点是把“二”读成èr韵,而南北两片读成[ε]韵,西片读成[w]韵分开;把“姐”读成j韵,与“挤”同音,与其他三片分开;把“急”与“接”读成同音,与其他三片分开。

3.西片:包括凌桥、渔沟、三树几个乡。这一片的共同特点是把“二”字读成[w]韵,与其他三区分开。西宋集、汤集、北吴集没有这一特点,但从口音上可把他们归入这个片。

4.北片:包括古寨、徐溜、刘老庄、五里、老张集、丁集、大兴、棉花庄等几个乡。这一片的共同特点是把“二”字读[ε]韵,与东片、西片分开,与南片同;又把“讲、简”两字读成jiǎn韵,与南片分开。

这四片的划分从当地人的语感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南片的人习惯上称着“运南人”,东片的人常被称为“毛(阴平)子”,而西片的人又会被东片的人称为“侉子”,以上所述主要是当地人根据口音来划分的。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淮阴区有汉代著名的大军事家韩信

汉赋鼻祖枚乘枚皋

三国时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东吴丞相步骘

北宋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南宋时著名画家龚开

明嘉靖年间状元郎丁士美

清乾隆年间著名天文学家,历算家汪椿、音乐家孙长源、医学家吴鞠通,三品内阁中书吴昆田

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家李更生,著名的文史学家张煦侯

淮海革命举旗人吴觉

全国著名的雕塑大师滑田友,摄影记者郎静山,著名作家陈白尘,著名导演谢铁骊,台湾知名作家司马中原,金马影后胡慧中,著名的新闻学者、书法家谢冰岩、知名《易经》研究学者程铖等。

华春莹: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8月11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授予南京市浦口区等38个县(市、区)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名单附后)。截至目前,江苏共有72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3月26日,入选“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12月,入选2022年江苏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