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2 23:59
淳于量(511年-582年),字思明,祖籍济北郡(今山东长清一带),建邺(今江苏南京)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南陈将领。
淳于量,字思明,他的先祖是济北郡人氏,世世代代居住在建业(今江苏南京)。淳于量父亲淳于文成,在梁朝为将帅,官至光烈将军、梁州刺史。
淳于量善自居处,姿容壮美,有才干谋略,熟习骑射。湘东王萧绎任荆州刺史,父亲淳于文成拨一部分人马给淳于量,让他为湘东王萧绎效力。淳于量以布衣身份出任湘东王国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参军。十多年间,淳于量连续升任府佐、常兼中兵、直兵等职。他的兵甲士卒,在府中是最为强盛的。
荆州、雍州的境内“蛮人”多次反叛,“山帅”文道期聚拢这些蛮人在边界上作乱为患,中兵王僧辩征剿他们,屡战不利,萧绎派淳于量前往助战。淳于量到了,与王僧辩合力作战,大破文道期,斩杀了他们的“酋长”,俘虏“蛮人”数以万计。因为有战功,淳于量被封为广晋县男,食邑三百户,被任命为涪陵太守。后又历任新兴、武宁二郡太守。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作乱,萧绎总共调派了五路军马向京都进发救援,淳于量为其中一路。台城失陷后,淳于量返回荆州。萧绎承制任命淳于量为假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巴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巴州刺史。侯景西上攻打巴州,梁元帝派都督王僧辩进军巴陵据守。淳于量与王僧辩合力抗击侯景,大败侯景,俘获其部将任约。继而进攻郢州,俘获叛军将领宋子仙。淳于量接着随从王僧辩平定侯景。
承圣元年(552年),萧绎称帝,是为梁元帝,淳于量因战功被任命为左卫将军,封谢沐县侯,食邑五百户。不久调出朝廷,任持节、信威将军、安远护军、桂州刺史,都督桂、定、东宁、西宁四州诸军事。
承圣三年底(555年初),荆州失陷,淳于量保守桂州。王琳割据湘、郢,多次派人招引淳于量归顺,淳于量虽然与王琳往来敷衍,却另外派遣使者从偏僻小路到陈霸先那里表示归附。
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即位,是为陈武帝,任命淳于量为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大将军,赏给鼓吹乐一部,都督、刺史两职仍旧。不久淳于量提升官号为镇南将军。永定三年(559年)又任命淳于量为都督、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永定三年(559年),陈蒨即位,是为陈文帝,提升淳于量官号为征南大将军。王琳被消灭后,淳于量多次请求入朝任职。天嘉五年(564年),陈文帝征召淳于量为中抚大将军,常侍、仪同、鼓吹乐等封赏都依旧。淳于量部下的将领大多留恋故乡,一起想逃入山谷,不愿入朝为官。陈文帝命令湘州刺史华皎征讨衡州地区的黄洞,顺道率领军队去迎接淳于量入朝。天康元年(566年),淳于量到达京都,因在进京路上停留迟缓,被有关官员奏劾,免去仪同一职,其它的保留。
光大元年(567年),赏给淳于量鼓吹乐一部。同年,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作乱,朝廷派淳于量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西讨大都督,总领舰队,在郢州樊浦抵御。华皎与北周、西梁的援军一起自巴陵顺流乘风而下,战于沌口,淳于量和吴明彻招集军中小舰,多赏金银,让他们先出阵,引诱华皎军中大舰的发出拍竿,等到华皎军大舰的拍竿全部发尽,淳于量、吴明彻抓住机会,让自己的大舰迅速出击,以拍竿拍碎华皎军中大舰,受到攻击的军舰皆碎,沉入水中。华皎军又以军舰装满柴薪,趁风纵火攻向淳于量、吴明彻军,一会风向变了,火势烧到了华皎自己的军中,华皎军大败,华皎与戴僧朔逃走,北周将领长胡公元定被俘。
光大二年(568),淳于量因功被任命为侍中、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提升爵位为醴陵县公,增赐食邑一千户。但淳于量还没有赴任,又调出朝廷担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侍中、仪同、鼓吹乐这些封赏仍旧。
太建元年(569年),淳于量提升官号为征北大将军,赏给扶护人员。
太建三年(571年),淳于量因为向江阴王萧季卿买梁朝帝王陵墓中的树木而获罪,萧季卿因罪被免去王位。淳于量被免去侍中一职。不久又加回侍中。
太建五年(573年)正月,陈宣帝征召淳于量为中护大将军,侍中、仪同、鼓吹乐、扶护人员的封赏仍旧。
陈宣帝谋划伐齐,众人都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地位最重,应为主帅,但尚书左仆射徐陵、都官尚书裴忌应该吴明彻更合适担任主帅。最终陈宣帝以吴明彻为主帅,裴忌监军事,淳于量积极响应,派第六个儿子淳于岑率领所部随军征战。淮南平定后,淳于量改封为始安郡公,增赐食邑一千五百户。
太建六年(574年)二月,淳于量调出朝廷任命为使持节、都督郢巴南司定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郢州刺史,侍中、仪同、鼓吹乐、扶护人员的封赏仍旧。
太建七年(575年)十一月,陈宣帝征召淳于量为中军大将军、护军将军。
太建九年(577年),淳于量因公事免去侍中官职。不久又加任侍中。
太建十年(578年)三月,吴明彻失败后,朝廷加任淳于量为使持节、都督水陆诸军事,随即又任命为散骑常侍、都督南兖、北兖、谯三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南兖州刺史,其余封赏仍旧。
太建十一年(579年)十一月,封淳于量为上流水军都督。
太建十三年(581年)正月,淳于量被加授为左光禄大夫,增赐食邑五百户,其余封赏都依旧。
太建十四(582年)年四月,淳于量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追赠为司空。
淳于量作为梁元帝的部将,参与平定侯景之乱,后任桂州刺史,在梁末乱世,已成为镇守一方的实力派。在陈霸先、王琳之争中,他能率部归降陈霸先,足见其眼光高明。与侯安都、黄法氍、吴明彻等陈霸先的旧部不同,淳于量作为梁元帝旧部的代表投降陈霸先,在南陈政权更有政治意义。后淳于量参与了平定华皎之战,积极支持太建北伐,在吴明彻兵败北俘后,受任大都督,总水陆诸军事,与镇西将军孙玚、平北将军樊毅、宁远将军任忠一同防范北周的入侵,对维护南陈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姚思廉:黄法抃、淳于量值梁末丧乱,刘、项未分,其有辩明暗见是非者盖鲜,二公达向背之理,位至鼎司,亦其智也。(《陈书》)
李延寿:论曰:古人云“知臣莫若君”,《书》曰“知人则哲”,观夫陈武论将,而周、侯遇祸,有以知斯言之非妄矣。若不然者,亦何以驱驾雄杰,而创基拨乱者乎?故瑱、頠并自奔囚,翻同有乱;〈奭斗〉、量望风景附,自等诚臣,良有以也。(《南史》)
(表格参考资料)
《陈书》卷十一《淳于量传》
《南史》卷六十六《淳于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