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3 09:24
淳祐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南宋理宗皇帝赵昀,淳祐元年(公元1241)铸造。“淳祐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铜钱。背文有“元”至“十二”。“淳祐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铜铁钱。存世极少,价格颇高。另有篆书者大多为伪品。另铸有“淳祐元宝”钱。
南宋理宗赵昀淳祐年间(1241~1252年)所铸。自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发动大规模侵宋战争以来,川蜀地区的宋军始终处于劣势;蒙古军曾数次攻入四川境内,每次都是大肆烧杀掳掠,满载财物北退,犹如出入无人之境。全川几乎遍遭蒙古军铁蹄蹂躏,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毁坏。淳祐元年(1241年),窝阔台病死,蒙古内部一度发生汗位继承权的争斗,蒙宋双方的战争也就此暂告一段落。
淳祐二年(1242年),理宗诏命南宋著名军事家余玠出镇四川,全面负责四川地区的军政事务,余玠曾慷慨自许,十年内手携全蜀归还朝廷。其莅任期间,曾大革弊政积习,屯田积粮,教练军旅。并在帅府衙门左侧设招贤馆,广纳贤才,提出“集众思,广忠益”的口号。尤其是采纳冉琎、冉璞兄弟“择险、任人、积粟、驻兵、徙城”之建议,迁合州(今重庆合川)于钓鱼山,筑城建垒,使之成为军事重镇;后又陆续修建了十余座坚固的山城作为军事要塞,并将各州治所移入山城,广积钱粮财物,以策对蒙古军之侵犯。
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古诸王推戴蒙哥为大汗。权柄归一,蒙哥开始积极实施灭亡南宋的战略,次年,蒙古军进入吐蕃,进而又攻灭大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南宋的包围形势。而这时理宗却听信谗言,自毁长城,罢免守蜀有功的余玠官秩,召其回朝,余玠迫于无奈服毒自尽,此时南宋将面临蒙古军发动更大规模入侵的严峻时刻。
是品“淳祐通宝”为折二、折十大钱,背平素,超出南宋铸钱多有背文之常规。其折二钱背有粟角纹,尤其是对于折十空背大钱,有人认为是用“当百”钱刻去背文所为,其实不然,空背大钱与“当百”大钱面文版别不同;且空背钱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几种币值自成系列,当系余玠镇守四川时的初铸试样钱。或因战争所需,旋即废而改铸背文“当百”虚值大钱,以供军饷之用。是钱因其存世极罕,尤以折十空背大钱为最,昔古泉家方药雨有孤品称之,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将其定为无定价品,是古钱币大珍品之一。
“淳佑通宝”折三光背钱,生坑,水红铜质,直径36毫米,穿孔8.2毫米,厚2.7毫米,重13克。通体布满红、绿、蓝、白杂色硬锈且相互渗透,在阳光下观察现出美丽的光芒,钱背外廓有两钱互相粘连的明显痕迹,钱文呈现四角文状。钱文楷书,工整清秀,精致可观,包浆自然,一望便知乃开门见山之真品。
此钱特征有三:其一,该钱为小字牍别且文字比钱谱所载更显狭小,而“淳”字的左旁“三点水”第一、二笔是先平点后斜点。其二,钱形硕大。折三钱一般直径在34毫米左右,而该钱钱径达36毫米,比钱谱载同种类钱币大2毫米,几乎与宋钱中的折五型钱相同。其三,钱体厚重。折三钱型一般在10克左右,而该钱厚为2.7毫米,重量为13克。
关汉亨《中华珍钱追踪录》:“台湾蔡养吾先生曾说:‘淳佑无背文通宝绝少,在台湾只见过小平一枚及折二一枚,当三者终未见’。戴葆庭曾获淳佑光背小平、折二、折三3种(见《戴氏珍集》),戴氏共收录淳佑光背折三钱3枚。据悉,民国时期无锡藏家顾更人藏有淳佑通宝折三光背1枚,此泉现仍为顾氏后人的藏。另外,上海博物馆也有折三淳佑1枚。”丁福宝著《古钱大辞典》载:淳佑通宝“折二少,当三更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币学纲要》载:“淳佑通宝铜铁钱有小平至当百多种,钱文对读。大小诸种光背铜钱,均罕见。”此枚“淳佑通宝”正如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所载:“南宋钱都是官炉钱,枚枚精整美观。”
南宋“淳祐通宝”当百 RMB 1,100
南宋“淳祐通宝”当百折十 RMB 2,090
南宋“淳祐通宝”当百大钱 RMB 770
南宋“淳祐通宝”当百大样 RMB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