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4 20:57
广济寺,原名清凉寺,后更名为广济,取佛法广济众生之意,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占地面积二亩多。
广济寺:在毗卢洞。原名清凉寺,因衡山县城有一清凉寺,故更名为广济,取佛法广济众生之意。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无碍和尚募建。
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年间智犁和尚重建,现存建筑有二进,外有石墙,寺内无佛事。相传此地时见佛光,故又名毗佛洞,实非洞,因处于祝融、紫盖两峰之间的峡谷中,地形似洞,即以洞名。
寺外存有唐以来多处石刻,并长有原始次森林和金绒毛皂荚等稀有树种。
广济寺原名清淳寺。据《南岳志》记载:寺院是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公元一五九七年)开始建造的。创建者是明代一个有名的僧人,名叫无碍和尚。这无碍和尚原在南如寺为僧,他从河南信阳来南岳出家修行,三十余年来,口啖苦菜,不食五谷。他在继承了豆儿佛和尚的衣钵后,来到祝融峰上的狮子岩打坐,一天,忽然看见毗卢洞有一尊古佛放射出五彩的华光,他就在那里盖了一座茅庵,住了下来,后来创建寺院。
不久,寺院倒毁。到了顺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无碍和尚的弟子竺庵和尚应南岳名士豪绅的邀请,于是从江西返回南岳,重新结茅庵于祖塔下,于是“法鼓声腾,名山为之一振”。
他取佛法广济众生之意,将寺名改为广济寺,并于己亥(公元一六五九年)年秋,伐木造殿。后来竺庵和尚的弟子龙山和尚和智犁和尚又筹资兴建,断断续续经过五十九年,终于在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年)竣工,才成为现在这样的规模。
广济寺占地面积二亩多。寺院共有两进,全用青砖砌成,花岗岩石柱,建筑古朴庄雅。广济寺周围。三面有高山环绕,石岩壁立。岩石上古藤蔓生,青苔覆盖。寺后有一片原始次森林。有枫、栎、楠、松等树木,枝叶繁茂,是南岳的重点风景林区之一。距寺院西北方向三十余米的地方,在一条清水长流的溪涧边有一株绒毛皂荚,是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古树,高达十二米,胸径二十四厘米。
在寺院西北一里路以外的地方,有一块岩石,上刻着“禹王城”三个大字,是唐代龙山道人书刻的。相传这里二十余里的峡谷,是当年大禹来南岳求金简玉书驻扎之地,所以叫做禹王城。寺院前有护龙桥,是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年)寺院建成时修砌的。护龙桥边有“洞水逆流”、“忽然广博”等石刻。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桥上绿荫匝地,凉风习习,是游人憩息的好地方。
清代东林和尚的《毗卢洞》诗云:“白云流水石桥西。萃拔诸天古木齐。荷笠杖寻来去路,夕阳红树万山低”。在广济寺的下面,还有镇岳林、白牛庵、龙凤潭等多处名胜古迹。龙凤潭边有块三丈多高、两丈多宽的花岗岩石。岩石上刻着清代智犁和尚所写的“龙吟雾起”、“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字,字大两尺左右。
广济寺一带,是南岳云雾茶最主要的产区。因为这里一年中只有六十天左右有的时间是晴朗的,其他的日子都是阴云蔽天,白雾弥漫。一年的降雨量达二千余毫米。加上这里土壤肥沃,风力又小,因此极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南岳的云雾茶以毗卢洞的茶叶的质量为最佳,早在唐代就作为贡品。
广济寺附近有几处南岳著名的景点,包括龙凤溪,禹王城等。龙凤溪距广济寺北约1.5公里,溪流常年流淌于绿林之中,且有溪水倒流景致。龙凤溪瀑布因落差大闻名于世,14处瀑布有一处落差竟达260多米。瀑布自高处倾泻而下汇聚成潭,引即龙凤潭,潭水深不可测,潭内有娃娃鱼。
禹王城景点位于广济之南,约百余米,传说是当年大禹拜祭天地祈赐金简玉书之处,周围有禹碑岩、禹洞、禹溪、古吹台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