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

更新时间:2023-07-15 17:31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是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舰、戴吾三。

内容简介

本书收了近年来由清华大学和海内外学者撰写的科技史研究论文和部分访谈、回忆,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清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背景下的成长发展及其对中国科技进步所做的贡献。内容可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科技史的专家学者参考,同时也是关心清华和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广大读者的理想读物。 作者简介: 刘立,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现为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与创新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已出版6部论著和译著。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技论坛》、《科学学研究》等核心杂志上发表10多篇论文。 未来的文化,将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文化,是不同文化不断交融的文化;未来的学术大师,将产生于科学与人文、不同文化交叉融合的领域。 编写“清华新人文丛书”,体现了我们对于未来大学文化的基本思考与判断,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探讨与体现。 在当今,清华大学更应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继承优良的传统,并将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结合作为新时期的努力方向。这套《清华新人文丛书·科学人文系列》的组织出版,就是这种努力中的一项。

目录

清华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代序)/刘 兵

史料·研究

中国科学社与清华/杨舰 刘丹鹤

二三十年代清华物理系教学记略/虞昊

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建/陈超群 杨舰

吴有训与康普顿效应/郭奕玲

N.维纳在清华大学与中国最早计算机研究/魏宏森

华敦德在清华大学/黄延复

熊大缜与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虞昊

梅贻琦对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贡献/孙希磊

汤佩松和王竹溪关于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合作

研究及其启示/刘寄星

清华大学聘华罗庚为数学系主任始末/郭金海 袁向东

陈寅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刘广定

清华国学院时期梁启超构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

解析/姚雅 欣高策

梁思成与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研究/戴吾三

周培源与相对论:清华时期的学习与研究/胡大年

张子高与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王祖陶

刘仙洲与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发明史研究/游战洪 戴吾三

抗日战争时期的清华大学农研所/阎万英

从半导体教研组到微电子学研究所/戴吾三 叶金菊

论清华大学创建核研院的战略目标与技术思想/游战洪

回忆·访谈

协助清华创始航空工程研究经过/冯·卡门

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

/徐利治口述 郭金海 袁向东访问整理

我的父亲周培源与清华大学/周如玲

清华与中国第一枚火箭/潘先觉

一项被埋没了的重大发明/汪广仁

回顾留苏经历和清华半导体专业的创建

/李志坚口述 戴吾三 叶金菊 刘华整理

《科学技术史讲义》编著前后 汪广仁

其他

国际交流和学术繁荣——清华初期科学教育史的

启示/高达声

从中国工程发明史编辑委员会到科技史暨古文献

研究所/高碹

新时期科技史教学与研究在清华/刘元亮

后记

作品影响

全面掌握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翔实地阐述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互动,并进而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这部高水平的《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的出版填补了科技史领域的空白,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新局面。此外,通过《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的编写,作者还搜集和抢救了大批宝贵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资料,培养锻炼出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科技史专业研究人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