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8 12:39
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通过50余年的积累和传承,在清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已成为国内艺术与设计领域涵盖专业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实验教学中心(现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通过50余年的积累和传承,在清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已成为国内艺术与设计领域涵盖专业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实验教学中心(现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设有艺术设计、造型艺术、工业设计及信息艺术设计等专业领域共30个实验室,实际面积达13160 m(本科生人均12 m),环境优越、设备一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适应高层次、复合型“德厚艺精、博学求新”艺术与设计拔尖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建立了与可持续发展的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综合型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初创时期(1956-1966年):大师荟萃、独具特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成立,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庞薰琹、雷圭元、张光宇、张仃、郑可、祝大年、吴劳等,以及程尚仁、温练昌、常沙娜、梅健鹰、郑乃衡、陈若菊、袁迈、邱陵、徐振鹏、奚小彭等一批杰出的专家学者都曾在实验实践教学一线任教。以十大建筑装饰设计为代表,取得了一批显著的艺术与设计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们已成为本领域国内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和知名专家学者。
在建院初期设有印染、陶瓷、地毯、木工、丝网印、活字印刷、石版印刷等工艺实验室,并设立了“泥人张”与“面人汤”工作室,实验教学涉及衣、食、住、行、用等诸多生活领域。从而使“工艺美术”的概念更为宽泛和具时代特征。
二、发展时期(1978-1988年):传承发展、成果显著
文革后,1978年始,全面恢复了工艺美术专业的工艺实验课程。1979年以学院师生为主体创作的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壁画群,开创了中国现代壁画艺术的新纪元,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体现于实验教学的典范。
80年代初,3000m2的工艺楼建成,设有木工、印染、服装、漆艺、陶瓷、印刷、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艺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强调“教学与生产工艺相结合”,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专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学院教学与科研取得长足进步,通过实验教学参与国家重大活动及重要设计项目,各系师生的艺术与设计创作,在国内外展览、竞赛中获奖 160 余项。
三、完善时期(1989-1998年):深化改革、求实创新
从1989年到1998年,是学院不断发展、完善和改革的十年。在此期间形成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学院的教学计划,在文化部委托学院承办的“全国艺术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会”上被确定为全国统一的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计划。为以实验教学为核心理念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四、新起点(1999至今):保持特色、与时俱进
1999年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明确了不断提高拔尖艺术与设计创新人才质量和提高全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目标。遵循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的规律,坚持先进实验实践教学理念,依托综合学科背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点,加强研究性、探究性实验课程建设,把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国际视野开阔、艺术氛围浓厚、解决实际问题、密切服务社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平台。
2005年美术学院新教学大楼在清华园落成。其中实验室面积13160 m2。目前面向未来发展的30个实验室建设完成。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