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2 12:27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得到了台塑企业和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无私捐助和援建。医院座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地区,总规划床位1500床。于2014年11月28日开业,一期开设1000张床位。2015年11月正式为医保患者服务;2017年6月,实现异地医保直接结算;2019年12月30日,医院二期工程正式奠基,规划新增500张床位。综合水平进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百位。2022年12月23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工程主体结构封顶,项目建设全面转入二次结构、室内外装修等施工阶段。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建设工程预计2024年9月能够顺利完工。
2014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实行全院床位统一管理,是全国最早探索“共享床位”管理模式的医院之一。
2024年10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穿刺手术机器人项目取得新进展。该项目获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出具的磁共振穿刺导航定位手术系统型式检验报告,标志着国内首台(套)多影像多专科磁共振兼容手术机器人的产品化突破,将精准助力脏器微创手术治疗。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秉持“人本、济世、厚德、至善”的价值观,以“提供健康守护、培养医学精英、创新临床研究、追求卓越管理”为使命,坚持创新(Innovation)、整合(Integr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特色(Identity)的“4I”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秉承“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医院运营以医师为核心,医院发展以员工为重心”的宗旨,创立并践行精准医疗、精益管理、精诚服务的“三精医疗”理念,着力打造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医院致力于建构卓越医师培养体系和先端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塑造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学术型医院(Academic hospital)。医院开业之初即确立以国际一流医学中心为目标的“三步走”十年发展规划,即2014—2017年,“综合建构,奠定基础”;2018—2020年,“特色发展,塑造品牌”;2021—2025年,“卓越品质,成就一流”。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借鉴并在地化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管理模式,构建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专业化医疗团队与职业化行政团队分工协同治理,提高医院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医院以优越的事业平台、舒心的工作环境和体面的薪酬待遇,从海内外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专家,组成高水平医疗团队。首任院长董家鸿为国际著名肝胆胰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于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实行Attending医师负责制、全责护理制和全人照护模式,并全面推行以疾病为导向的整合式医疗,持续优化医疗流程,为各类病患提供高效、优质、经济的诊疗服务。
医院已经形成了涵盖内科部、外科部、妇儿部、专科部、急重症部、医技部、全科与健康医学部的7大医疗部和50余个临床医技专科,初步建成临床布局合理、专科设置完善、优秀人才汇聚、医院治理良善、医疗品质一流,在业界和社会享有美誉的综合性精品医院;形成了肝胆胰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急重症中心等优势突出的整合式医疗中心,涌现出心脏内科、妇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放射科、麻醉科等重点专科。医院开展国内外领先的医疗技术百余项,创下多项世界记录,以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成功救治了大批来自海内外的复杂危重病患,综合水平进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百位。
医院充分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和国际顶尖学术型医院的先进医学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和方法,业已建立了完善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一体化培训体系,启动了基于器官系统的临床医学MD教育体系建设。医院于2018年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肝胆胰外科成为国际临床专科Fellowship培训中心;泌尿外科成为世界腔内泌尿外科学会(Endourology Society )Fellowship培训基地,同时获批欧洲泌尿学会“Set up”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标准化培训项目。2018年12月,医院获批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医院以解决临床问题和满足社会健康需求为引擎,依托清华大学雄厚的综合性学科优势创建了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的清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形成B2B2C(即Bedside-Bench-Customer)临床转化科学研究体系。五年来,科技创新体系与科技创新平台已经建立,依托医院成立了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30个专业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质,46个专业备案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质;科研人才梯队初具规模,创新成果崭露头角。
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经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服务工作体系,设立志愿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暖心服务。设立清华长庚发展基金和社会服务基金,募集社会善款发展临床医学并救助困难患者。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医院每年举办近百场健康公益讲座和义诊活动。自2015年始,医院积极参与医疗援疆援藏,并开展精准医疗帮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华长庚远程医疗系统于2017年9月正式上线,开展线上学术交流和远程会诊业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依托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及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努力建设成为融医学、理工和人文为一体的高水平医学发展平台,打造一流临床教学医院,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为公众提供高品质健康医疗服务。同时,立足于内地医疗事业发展的实际,引进并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先进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1. 医疗与行政分工协同治理体制
全面引进和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管理模式,建立基于专业分工的医疗与行政协同治理的组织架构,通过专业化医疗服务技术队伍与职业化行政管理队伍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与运营管理效率。
2. 整合式医疗模式
创新医疗服务理念,构建以疾病为导向、系统化治疗为特点的整合式医疗模式,组建多学科融合的肝胆胰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等实体化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精益、高效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疾病治愈率和康复水准。
3. Attending医师负责制
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Attending医师负责制,即Attending医师负责病人的全程诊疗和长期随访,确保每一位病患诊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Attending医师承担相应医疗风险和责任,同时也通过科主任查房、团队诊疗、联合病例讨论等形式保证Attending医师负责制的安全运行。
4. 全责护理模式
推行“我的患者,我的护士”的照护理念,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进行疾病照护、病情观察、治疗用药、健康宣教和生活护理,实现护理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协调性,使患者感受到尊严、尊重、安全。
5. “住院-专科医师一体化”培养体系
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和欧美完善的专科医师培养模式,构建“住院-专科医师一体化”培训体系,对住院医师进行以培养临床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系统化训练,致力于培养具有优良职业素质、宽厚临床基础和扎实专业能力的卓越专科医师。
6. 医工结合临床转化科学研究体系
以临床问题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搭建高水平临床转化科学平台,促进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以及理工、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多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可应用的技术、规范和产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7. 全流程全覆盖的医疗信息系统
基于“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的理念,全面实现管理制度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以及全院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通过信息系统对医疗活动的全程支持和流程管控,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医院,确保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为持续改进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决策支撑。
8. 社会公益服务工作体系
全面引进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社会服务工作体系,成立专门的社服部门,组建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社区医疗联动,配合医护团队打造极具人文关怀的共同照护体系。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面贯彻“以病患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将为每一位病患奉献全方位的温馨服务,让病患尊享舒适、便捷,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
2022年4月,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