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4 14:31
清明粄是指每年的清明节,在客家地区,大家都要到野外踏青,趁便采摘些鲜嫩的苎叶、艾叶、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和使君子等青草,用于做青粄。“清明粄”成为客家清明文化的独特象征。
清明粄源于客家,客家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中,对“青”极富联想和寓意,在清明节以吃清明粄为定俗。在清明节,到野外采摘艾叶,剁烂成浆后与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后食用。
清明粄的做法:先将采回的各种青草嫩叶洗净、去梗,放入锅中煮沸后,捞起置大盆中以清水浸泡。
另取新鲜优质粘米、糯米各一半,以清水搓洗后浸泡2~3小时,滤干水分后,用石碓捣碎,以粄帕筛出又细又嫩的米粉。
接着捞起浸泡的各种青叶,挤揉成团,倒入碓臼中捣烂后,将筛好的米粉也倒进碓臼中,同时加进适量过滤后的糖水再捣,充分捣匀成青色粄团,取出粄团置于案板上使劲反复搓韧,做成圆扁形或手指条形青粄蒸煮皆宜。
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它性温可驱风祛湿,如加有使君子叶的,还可驱除肠道寄生虫,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因而又称它为药粄。最适合清明前后湿度大的季节食用,所以,清明节人人吃清明粄的习俗在客家地区能代代相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