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15:29
清河门区,隶属辽宁省阜新市,位于阜新市西南部,东与义县稍户营子镇隔细河相望,西、南与义县高台子镇相连,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蜘蛛山乡接壤。东望医巫闾山,西依大青山,地处细河两岸,属半丘陵地带,全区面积98.54平方千米。清河门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51394人。
清河门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清河边门设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清代柳边21个边门之一(后改为20个)。清河边门因临清河而得名,清河门则是清河边门的简称。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清河门属义州辖。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制为镇。
民国元年(1912年),属锦州义州辖。翌年废州制,实行省、县制,改属奉天省辽沈道义县辖。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废道制,仍属奉天省义县辖。同年末,东北易帜更奉天省为辽宁省,清河门属辽宁省义县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建立伪满洲国,改辽宁省委奉天省,清河门属奉天省义县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日伪实行新省制,划东北味为14省,设锦州省,清河门属锦州省义县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投降,祖国光复,是年9月间,中共辽西地委成立,清河门属辽西地委义县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战领清河门,清河门属辽宁省义县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清河门。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初,热辽专区北阜义县联合政府在清河门建立,清河门隶属热河省辽专区辖,为北阜义县第九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销北阜义县联合政府,清河门改属辽西省义县辖,为第九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门仍隶属辽西省义县辖。
1954年6月19日,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清河门属辽宁省义县辖,为义县第九区。1956~1958年,清河门隶属辽宁省锦州专区义县辖,为义县清河门乡、清河门镇、清河门区。
1959年8月,清河门划归阜新市,并建里阜新市清河门人民公社,市年10月,隶属阜新市郊区办事处辖。1980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名为清河门镇人民政府,仍隶属阜新市郊区。
1983年2月21日,经辽宁省政府批准,阜新市筹建清河门区。
1983年9月20日,清河门区筹备小组正式开始对外办公。
1984年3月31日,清河门区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辽宁省阜新市辖。
截至2020年6月,清河门区辖2个街道、2个镇:清河街道、新北街道、河西镇、乌龙坝镇,区人民政府驻清河大街1号。
清河门区位于阜新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21°19′29″~121°31′15″,北纬41°41′28″~41°48′48″之间,距阜新市中心直线距离为25.18千米,东与义县稍户营子镇隔细河相望,西、南与义县高台子镇相连,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蜘蛛山乡接壤。南北长12.6千米,东西宽17.25千米,全区面积98.54平方千米。
清河门区地质构造处于大柳河沟构造带。
清河门区地处松岭山脉余脉,大青山东麓,东至细河流城,属半丘陵地带。海拔82~386.3米之间的低丘漫岗,构成了3条河流冲积而成的西高东低、西北狭长小平原,呈“三丘一水六分田”地貌。西部、西南部荒山荒滩较多,中部和东部较平坦。
清河门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燥热。多阴雨天气,秋季短促、温和而凉快、降温快,冬季少雪、多晴日、干燥而寒冷。主要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温度日差较大,降雨偏少。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881小时。年平津气温在7.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544.7~600毫米之间,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
气温:清河门区年平均气温在7.5℃左右。7月最热,平均最高气温达23.7℃,极端最高气温达40.8(出现在1972年8月10日)。1月最冷,平均最低气温达-11.9℃,极端最低气温达-27.8℃(出现在1966年1月1日)气温从日出时开始上升,13~15时出现最高值,15时以后开始下降,直至次日凌晨降到最低点。但因季节不同,气温日上升、下降极值出现早晚不同,气温的日变化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速度,日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同化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霜期、无霜期:清河门区初霜日平均为10月2日,最早9月23日(1966年),最晚10月13日(1959年),相差20天;终霜日平均为4月30日,最早4月20日(1977年),最晚5月8日(1973年)。无霜期平均为153.8天,最长为185天,最短为128天,相差57天。
降水:清河门区降水特点是冬少、夏多、秋略多于春。年内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平均在544.7~600毫米之间。夏季平均降水量378.4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冬季平均降水量为7.9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4%。全区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5.7天,夏季为37.5天,占全年降水日数的49.5%;冬季为5.6天,占全年降水日数的7.4%;春秋两季占年降水日数的27%~28%左右。降水强度夏季较大,尤以7~8月最强,秋季略强于春季,冬季最小。降雪日数年平均8.6天,平均初雪日为11月2日,终雪日为4月6日,初雪日最早为10月3日,最晚为12月3日。终雪日最早为3月2日,最晚为5月6日。地面积雪年平均为21.6天,年积雪最多日数为159天,最少日数为1天。
气压:清河门区年平均气压为999.3毫巴。最大气压为1028.1毫巴(出现在1970年1月14日),最小气压为967.4毫巴(出现在1980年5月27日)。
风:由于受季风交替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春秋两季出现大风次数较多,以春季为最大。4月大风日数平均每6天出现1次,占4月份天数的17%。7~10月大风日数较少,8月、9月为最少,只占月份天数的0.7%。
日照:清河门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81小时,农作物生长季为1530小时,占全年的53.1%。峰值5月份为284小时,低值的11月、12月各为203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为65%,2月最大为73%,7月份最小为51%。本区太阳热能辐射年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38.2千卡,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5月,月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6.973千卡,低值出现在12月,月总量为每平方厘米5.139千卡。农作物生长季为5~9月,太阳总辐射占全年的54%。
湿度:1988年,清河门区相对湿度为60%,年平均绝对湿度为9.2毫巴。最大值为16.5毫巴,最小值为0.0毫巴。
清河门区有细河、汤头河、清河三条河流流经境内。
1989年,清河门区土地总面积147807.2亩,核98.5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6199.2亩。1989-2006年,清河门区城市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征占用耕地面积日益增多,截至2006年年底,全区土地面积147807.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3.1%,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67484.3亩,比1989年统计的耕地面积76484.3亩减少了8714.9亩,年均减少耕地484.2亩;建设用地面积28799.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9.5%;末利用地面积25696.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4%。
大理石:清河门区河西镇双山口、杨彪沟一带发现震旦系地层石英岩及硅质灰岩和第三纪玄武岩即“清河红”大理石,储量为40~60万吨。
膨润土:膨润土分布在清河门区河西镇后窑村西山坡。1966年,经后窑村民发现,原清河门区育红中学取样,经锦州化工厂和鞍山钢铁公司耐火材料厂化验鉴定,该膨润土含三氧化铝18%、二氧化硅78%三氧化铁3.5%,耐火度大于1580℃,可用于翻砂铸造做型,地质勘探制泥浆等。2002年6月,鞍山宗发膨润土矿申请开采该资源,区国土资源局同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在辽宁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的调查结果基础上填制了1:2000地质图,测300米长1:500地质剖面2条,根据取样理化性能确定为纳基膨润土,圈定D级,储量12.85万吨。
腐植酸:2002年4~5月,清河门区国土资源局委托东北煤田第七勘探公司研究所,对清河门区邢家屯一间楼一带地下储藏的腐植酸进行地质勘查,勘察范围约0.44平方千米,勘查结果为风化煤储量31.26万吨,腐植酸储量6.25万吨(20%腐植酸),计算深度0~25米,该区沙海组地层中有煤炭储量赋存,由于煤的风化产生一定数量的再生腐植酸,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清河门区境内野生动物有兽类、禽类、鱼虾类、虫类,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山区。兽类有狐狸、獾、狼、鼬、野兔、田鼠、山狸、豆鼠(大眼贼)、狍、刺猬、鼹、蝙蝠。禽类有雉鸡、鹞鹰、雀鹰、麻雀、山雀、猫头鹰、燕、岩燕、喜鹊、鸽、鹌鹁、雁、乌鸦等。鱼虾类有鲫鱼、鲤鱼、鲇、泥鳅、鲢鱼、草根鱼、马口鱼、鳖、草虾、水螺。虫类有蝉、葡蚕、蚁、蚂蜂、赤眼蜂、蜻蜓、蝎、蜥蜴、壁虎、蜘蛛、蜈蚣、蛇、青蛙、蟾蜍、蚯蚓、蜗牛、土鳖虫、瓢虫、潮虫(黄粉虫)、萤火虫。
清河门区境内野生植物有野菜、野果、药材等,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山区。野草有羊草、星星草、三菱草、扁担草、箭头草、莠草、马兰、香蒲、扫帚草、苋菜、野蒜、小蓟、苣买菜、马齿苋、野天麻、黑天天、赖瓜、菇娘、灯笼花、石柱花、葫芦藤、狼牙草、地衣。野果有山枣、山丁子、山里红、杜梨、胡桃、茼麻果。药材有茵陈、茴香、车前子、卜黄、地丁、紫胡、丁香、黄芩、蒲公英、桔梗、王皮、益母草、红花、冬瓜子、桑椹、桃仁、杏仁、山芋、山枣仁、苍耳、风茄(曼陀罗)。
依据2002年清河门区水资源评价报告,清河门区水资源可利用量219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4万立方米,地下水381万立方米,矿井排水930万立方米,城市排水578万立方米(只利用灌溉,工业用水未被利用)。
清河门区每年平均用水量1278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用水每年330万立方米,其中,清河门煤矿251万立方米,电厂73万立方米;汤头河截潜用水量18万立方米;矿井排水处理55万立方米;区属各单位每年用水6万立方米;居民用水每年561万立方米,其中,农村人畜饮水每年87万立方米,农林牧每年用水量474万立方米,其中,水田每年用水75万立方米,水浇地每年用水134万立方米,菜田每年用水220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156万立方米(自来水公司清河门分公司供水);城镇公共用水量52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27万立方米;物业(洗浴、洗车等)每年用水量4万立方米。
截至2019年末,清河门区总户数26137户,总人口数约61907人。人口性别结构:男30050人,女31857人。人口年龄结构:17岁以下6420人,18~34岁12363人,35~59岁27716人,15408人。人口城乡结构:城镇人口40741人,乡村人口21166人。2019年,清河门区出生人口为295人,男婴138人,女婴157人。
清河门区有汉族、回族、黎族、藏族、朝鲜族、达斡尔族、侗族、傈僳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佤族、锡伯族、彝族等15个民族。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51394人。
2018年,清河门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137263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55万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68443万元,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58165万元,同比增长3.3%。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8:49.8:4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304元,比上年增长8.2%。
2018年,清河门区固定资产投资243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建设项目投资23313万元,增长11.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032万元,下降13.19%;第二产业投资10509万元,增长12.92%;第三产业投资8832万元,增长29.33%。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完成10.509万元,增长12.92%;基础设施投资8509万元,增长13.3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60万元,下降4.9%。全年施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5000万元以下6个。本年新开工项目7个。全年销售商品房面积357平方米,比去年下降83.74;商品房销售额65万元,比去年下降83.83%。
2018年,清河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42万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各项税收收入7137万元,增长2.8%。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3618万元,增长3.6%;企业所得税476万元,增长110.6%;个人所得税90万元,增长3.4%;资源税278万元,增长26.4%;房产税489万元,增长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080万元,比上年增长53.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64万元,增长31.5%;农林水事务支出3817万元,增长16.9%;教育支出6459万元,下降9.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55万元,增长4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707万元,增长311%;住房保障支出1900万元,增长2109.3%。
2020年,清河门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07万元,同比增收3%;进出口总额完成2.2亿元,同比下降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35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12元,同比增长3.0%。
2018年,清河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820亩,下降2.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275亩,增长5.9%;油料播种面积3000亩,增长26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5850亩,增长2.36%。全年粮食总产量16686吨,增长13.6%。其中玉米产量15325吨,增长5.57%;高粱产量966吨,比上年增加946吨,大豆产量289吨,比上年增加167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70吨,比上年增加164%。全年人工造林作业面积1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15.4%。全年肉类总产量9789吨,比上年增长9.8%,其中,猪肉产量2616吨,比上年增长4%;牛肉产量535吨,比上年下降8.1%;羊肉产量83吨,比上年增长33.8%;禽肉产量6538吨,比上年增加23.5%;全年禽蛋产量321吨,下降17.6%;羊毛产量6785公斤,增加8.1%;全年猪饲养量55615头,下降5.8%;牛饲养量4954头,下降15.6%;羊饲养量9204只,增加12.2%;禽饲养量375万只,增加10.6%。全年良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的98%;品种更新更换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1474吨,比上年增加39%。全区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685千瓦;完成机耕面积45729亩,与去年比下降8.5%;机播面积49000亩,增长16.6%。全区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499台,增长5.3%;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830台,与去年持平。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种1500亩。
2020年,清河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
2018年,清河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2406万元,同比增长7.6%。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51119万元,占工业销售产值的25.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6278万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6128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3596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8810万元。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实现产值20.52亿元;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户,实现产值18.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92.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8亿元,产品销售率达99.28%,实现税金4178.3万元(应交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实现利润总额-7413.2万元。年末全区共有6家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际施工房屋建筑面积0平方米,厂房及建筑物竣工面积2168平方米。其他未列明的房屋建筑物竣工面积26000平方米。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93.5万元,上缴税金641.3万元。
2020年,清河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8亿元,同比下降1.6%,引进国内资金13.9亿元,同比增长2138%。
2018年,清河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830.1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993.5万元,下降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36.6万元,增长119.1%。从规模上看,限额以上零售额1817.4万元,限额以下零售额38021.4万元。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93.4万元,饮料类18.7万元,烟酒类零售额20.4万元,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额0.3万元,日用品类零售额113.2万元,化妆品类零售额47.2万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14.1万元,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94.9万元,其他类零售额22.4万元。
2018年,清河门区进出口总额126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出口总额8750万美元,下降4.6%;进口总额3894万美元,增长158%,直接利用外资20700万美元。
2018年,清河门区客运量平均每天4846人,年客运周转量177万人次,年平均实载率为73%,同期相比下降7%。共有营运货车业户714户,货运车辆917台,总吨位数为5365.6吨。
2018年,清河门区邮政业务总量563.5万元,增长16.5%;联通及电信两家公司业务总量1098.6万元,增长6.4%。全区联通及电信两家公司固定电话用户1800户,下降28.7%;移动电话用户15268户,增长24.6%;(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822户,比上年末增长2.6%。
2018年末,清河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8957万元,比年初减少2535万元,同比下降6.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6823万元,增加11117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3384万元,下降14756万元;广义政府存款余额8750万元,增加1375万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7124万元,比年初增加3290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7598万元,比年初下降10374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19526万元,比年初增加13820万元。
2020年,清河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3.0%。
截至2017年末,清河门区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8平方米。
2018年,清河门区境内纳入路网的等级公路188.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0千米,国省干线20千米,县道18.1千米。镇村级公路总里程为140.724千米,其中乡道53.2千米,村道87.5千米,沥青(水泥)路面55.144千米,未铺装和简易铺装路面85.58千米。清河门区公路密度为165千米/百平方千米。
清河门区境内有S319省道、阜锦高速公路纵贯本区,高速公路在本区内设有清河门收费站。
清河门区境内设有清河门北站。
截至2017年末,清河门区公交汽车运营数量42辆;出租汽车169辆。
2017年,清河门区职业高中招生20人,在籍生57人,毕业生15人。初中学校招生420人,在校生1204人,毕业生426人。小学招生348人,在校生2473人,毕业生53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538人。
截至2017年末,清河门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全年共演出45场;文化馆、文化站7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5000余册,总流通量1300人次,外借图书1500册次。广播电视台1座,开办节目2套,即广播节目1套、电视节目1套,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1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500户,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城区覆盖率100%。
截至2017年末,清河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服务中心1个,18个村卫生服务室。年末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300张,卫生技术人员189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111人。
2017年,清河门区中小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比赛共10人获得优异名次,其中,第一名1人,第二名3人,第三名6人。全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1次,参加大型赛事运动员220人。全民健身等活动2次,参加人员500余人次。
2017年,清河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902元,比上年增长7.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693元,比上年下降4.2%。
2017年末,清河门区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人数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0%以内,城乡劳务输出2000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8062人,其中享受待遇439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540人,其中享受待遇5562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为16890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1485人,城镇居民参保12649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2756人。失业保险参保2512人。工伤保险参保3051人。生育保险参保341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6868人,常住人口参合率100%。全年2426户,4145人的城镇居民和613户,788人的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5个,其中城乡养老服务机构4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160张,其中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47张。
703战备工程旧址位于清河门区河西镇邢家屯村,依托邢家屯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山势而建,始建于1968年,竣工于1970年3月,包括三个防空山洞及部分附属设施:分别为战备火车头隐匿隧道,战备防空指挥所和战备防空U型洞。战备防空指挥所,洞高约3米,宽约4~5米,长230余米,内设防空走廊及办公室、宿舍、食堂、水房、卫生间、电讯室等27间,每个房间约有20平方米;南侧洞口外有平房建筑,北侧洞口外有两层楼房建筑;楼房西侧约150米,另有户外指挥部平房10间。另外在东南山坳里设有拦水坝及军需塑料厂车间和饮料厂。2015年10月,被命名为阜新市国防教育基地,2017年5月,被命名为清河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真寺建于清咸丰八年(1853年),原址在清河门双庙街路南。分内外两层院落。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清真寺被“造反派”当“四旧”砸毁。1985年,搬迁到北山东部,重建清真寺,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
辽慎微祖墓群位于清河门西3.1千米,后窑村西山屯的西山南坡处。1949年发现,1950年5月,经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发掘清理,共有4座古墓被发掘,经考古学家认定,发掘前十座古墓已遭到人为的破坏。
关帝庙是为纪念关羽而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该庙坐落在清河东街路北。清河门解放后,北庙一度做八路军后方医院,后改建为清河门完全小学。
乌龙坝镇蒲草泡湿地,湿地占地面积60多亩,一共有四个湿地池塘,西面环树,池塘内种有荷花和芦苇花,有金叶树和柳树,湿地建有两个凉亭,供游客休息。
喇嘛原先是不吃肉的,喇嘛吃肉相传是被逼出来的。清康熙八年,距阜新市约三十千米处的乡村,建筑起了一座大庙,起名瑞应寺。为了驱走了大喇嘛的阴魂开始吃肉粥。从此,不但瑞应寺的喇嘛吃肉粥,别的寺庙喇嘛也吃起了肉粥。由于喇嘛肉粥经文火慢熬,不但米稠肉烂,而且肉不腻人香甜可口,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待客的佳品。
猫耳朵汤是阜新地区具有独自特点的荞面系列主食之一。把荞面和好,揪成小剂子放于手掌上,用拇指捻成猫耳朵形状投入烧开的汤里,故称“猫耳朵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