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

更新时间:2024-09-19 18:29

鸬鹚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别名鱼鹰或水老鸦。身体呈流线型,下体较扁平,颈长而柔韧,翅宽长且钝,脚强健有力并置后。虹膜红色;喙灰黑色;脚黑绿色;周身几乎全部黑色而具有绿褐色的金属光泽;繁殖期头后具白色丝状羽,下胁处有一白斑,非繁殖期这些特征消失。幼鸟体羽为褐色。

形态特征

鸬鹚是中到大型的海鸟。形体最小的是侏鸬鹚,体长45厘米,体重340克;最大的是弱翅鸬鹚,体长100厘米,体重5千克。在1850年灭绝的眼镜鸬鹚(Phalacrocorax perspicillatus)体型也相当大,体重平均达6.3千克。多数鸬鹚,包括几乎所有的北半球物种,主要有深色的羽毛,但一些南半球的物种是黑色和白色,少数(生活在新西兰的如点斑鸬鹚)羽行相当丰富多彩。许多物种在脸上的肌肤有颜色(在眼线与喉部的皮肤),可以是明亮的蓝色、橙色、红色或黄色。通常在繁殖季节变得更鲜艳。该物种的鸟喙长而薄,常大声呼叫。它们的脚有四个脚趾,之间有蹼。这些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

代表物种普通鸬鹚,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其余下体蓝黑色、缀金属光泽、下胁有一白色块斑。冬羽似夏羽,但头颈无白色丝状羽,两胁无白斑。虹膜翠绿色,眼线橄榄绿色,眼周和喉侧裸露皮肤黄色,上嘴黑色,嘴缘和下嘴灰白色,喉囊橙黄色,脚黑色。

栖息环境

栖息于沿海海滨、岛屿、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鸬鹚的种类也很丰富。它们是沿海生活的而不是海洋鸟类,在内陆水域有生活区域。鸬鹚的原始祖先,似乎一直是淡水鸟,从最古老的家族的栖息地判断。它们的范围在世界各地,除太平洋中部岛屿。

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尽管这些鸟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水中,但它们不具备其他海鸟的防水油,所以必须花很多时间晒自己的翅膀。

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以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

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只有借助敏锐的听觉才能百发百中。 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从北美东北海岸和格陵兰岛西部到冰岛、法罗群岛、英伦三岛、北欧,往东到萨哈林岛、日本,往南到中欧、非洲、东欧、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繁殖在北半球北部,越冬在繁殖地南部。

该属种类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悬崖上、离岸的小岛或码头、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白色、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赤裸无羽,大约在孵出2周左右,身上才被满绒羽,同时飞羽和尾羽开始长出。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咽部取食半消化的食物,经过亲鸟约60天的喂养,幼鸟才能飞翔和离巢,3年左右性成熟。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相关文化

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不像鲣鸟那样傻,而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在中国,很早就有人开始驯养鸬鹚,并用它们捕鱼。

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他们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由于带着脖套,鸬鹚捕到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它们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潜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

鸬鹚不仅是捕鱼的能手,古代还常常把它作为美满婚姻的象征。结伴的鸬鹚,从营巢孵卵到哺育幼雏,它们共同进行,和睦相处,相互体贴。大家熟悉的《诗经》中第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的学者认为诗中的“雎鸠”就是鸬鹚。当然不管雎鸠是不是鸬鹚,鸬鹚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就可以代表美好的婚姻。

鸬鹚涎,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鸬鹚涎具有化痰镇咳的作用。而在《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更是专门有鸬鹚涎丸一方,主治小儿百日咳,其主材便是鸬鹚涎。

相关报道

2023年10月28日消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丹河湿地公园,是一座以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为主的多样性生态公园。这两天,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大批鸬鹚时而觅食嬉戏,时而展翅盘旋,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生态画卷。

每年的10月初到11月底,大批鸬鹚都会在这里停留,随后它们中的大部分会继续南下,剩下的会选择在丹河湿地公园过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