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8 16:12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指利用南线欧亚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的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占据中欧班列主导地位。2016年上半年,新增满洲里和霍尔果斯口岸。
2011年,重庆已形成了“3+6+300”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从2009年开始,惠普、宏碁、华硕“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先后落户重庆,其后富士康等六家台湾代工企业及300多家零部件企业落户重庆。到2013年后,将形成每年生产1亿台的笔记本电脑基地。重庆2011年将生产笔记本电脑2500万台,主要销往国外,欧洲是这些电脑的主要销售地区,占总量的一半左右。大规模的销量需要一个畅通的、成本较低的物流通道,重庆IT产业的规模才能继续发展。
运输瓶颈影响到重庆的招商引资工作。惠普最初在重庆设立的,仅为内销项目基地,产能有限,导致零部件配套企业不愿意来重庆。其后重庆市开通了到上海和到深圳的五定班列,将重庆到深圳的铁路运输时间缩短为2天。
惠普注意到,产品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运到欧洲,虽然交货期和物流成本增加了,但由于重庆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综合计算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于是在2009年8月,惠普与重庆市政府签订了年产2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的落户协议。
这些企业在中国生产的销往欧洲的产品,60%到70%通过海运,其余部分通过空运。而走海运要30多天,交货期长,到了欧洲之后,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降,这些企业也迫切希望能够找到创新的解决办法。惠普总部设有专门的小组,研究欧亚大陆桥。此前惠普分别尝试通过南线、北线欧亚大陆桥运输,但其中存在大量复杂的问题,让惠普无法成功实施。
2010年8月,也就是惠普落户重庆一年之后,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带队赴北京,代表重庆市正式向海关总署、铁道部提出开行重庆至欧洲铁路大通道五定班列的请求。海关总署以及铁道部领导表示积极支持。
2010年8月30日,由德国铁路公司牵头,在德国柏林召开了欧亚铁路会议。会议上,重庆首次建立了与辛克、TEL(德铁和俄铁的合资企业)等机构的联系。其后,重庆方面又陆续建立起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铁路公司及沿线国家政府部门的联系,并形成了“五国六方联席会议”的多边磋商机制。
2010年10月,重庆市政府与铁道部进行了“渝新欧”五定班列国内段试运行。随着40车皮2800吨货物从重庆火车西站地缓缓驶出,“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国内段正式试运。该本次试运的国内段,即重庆至新疆阿拉山口边境的线路,长度为3812公里,设计运行时间96小时46分,列车运行速度40公里/小时。虽然列车运行速度并不快,但首次测试证实了国内段线路通行的连续性,列车不停不靠,径直开到了阿拉山口。较原有的快运服务相比,此段列车的运行速度提高1倍,而运行时间也相应缩短一半,仅需96小时46分。
2010年11月23日,在温家宝总理访俄期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签署了两项海关便捷通关协议。协议确定,三国海关对从重庆发出,通过新疆阿拉山口,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货物,只进行一次海关检查,不必重复关检,就可以运往荷兰、德国。
2010年12月7日,重庆、乌鲁木齐两地海关在渝签署了《关于建立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出口转关监管机制的协议》和《区域通关改革合作备忘录》,为“渝新欧”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1月28日,“渝新欧”进行了第二次测试将重庆力帆的摩托车配件及少量惠普和宏碁的电子产品,运到了俄罗斯的两处交货地点。与首次测试不同,这次测试有两条线路:第一线路为“重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十月城—依列茨克—莫斯科”,全程8129公里,预计运行11天;第二线路为“重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十月城—阿斯特拉罕—切尔克斯克”,全程8340公里,预计运行11天。
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专列满载重庆制造的电子产品从重庆铁路西站出发,国内段经过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和阿拉山口,国际段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该次运行专列经过6个国家,行驶11179公里,耗时16天,实现了“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全线开行。这之后不断有五定班列从重庆开往欧洲。
2011年9月27日和28日,重庆市再次举办“五国六方联席会议”,与会各方签署了《共同促进“渝新欧”国际铁路常态开行合作备忘录》,就建立“渝新欧”平台公司,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换装效率,实现12天目标;共同做好列车的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降低运输价格,争取更多返程货等内容,达成了一致。
2013年2月底,首趟渝新欧回程班列(长安福特专列)于德国的杜伊斯堡发出,3月18日抵渝,这是重庆市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两年后的首趟回程货班列。
2013年7月10日,“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正式启动“安智贸”项目试点。这是中欧‘安智贸’项目实施7年以来,首次针对海运以外的运输方式开展试点。铁路运输方式加入‘安智贸’业务,对于推动‘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全面落实‘监管互认、信息共享、执法互助’,进一步提升‘渝新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10月,“渝新欧”实现每周一班高峰时一周三班的常态运行,并解决了电子产品冬季运输问题。
2017年3月23日,中欧(重庆)班列开行6年后突破1000列,成为中国首个突破千列的中欧班列。
2022年3月4日,一列满载机械设备、电子零部件、汽摩配件等产品的集装箱班列,由重庆团结村车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奔向德国杜伊斯堡。该趟班列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渝新欧开行的国际班列正式突破10000列。
2021年12月,渝新欧联手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首发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并相继实现双向稳定运行。
2022年4月,渝新欧通过“铁铁联运”方式开行了中老泰去程班列,并于4月23日成功抵达客户指定地点——泰国罗勇府,无需再经老挝公路转运,实现了时效+成本“双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运行优势得到进一步夯实。
2022年5月18日,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新欧公司”)顺利完成首笔跨境人民币支付。这是渝新欧公司自成立以来办理的首笔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
2011年,“渝新欧”共开行17个班列、运送699个40英尺集装箱、97万台重庆造笔记本电脑、20万台重庆造显示器。
截止2013年末,共开行96趟,货物运输总量达8000余标箱,进出口贸易额达30亿美元。全程实际运行时间16天左右,比水运节约近30天,成本为空运的1/5。
2016年上半年,渝新欧开行164班,其中去程112班,回程52班,运输货量约1.4万个标箱,同比增长74%。
为了更好的推进“渝新欧”通道建设工作,在铁道部、海关总署的关心支持下,在重庆市政府以及经信委、物流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中铁、俄铁、德铁、哈铁、重庆交运集团合资组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平台公司——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
欧洲一直是世界高端装备和电工电器产品的行业领导者,中国一直凭借着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承接欧盟的出口加工订单,并进口工业化所需的机电产品及零部件,下一步,重庆将重点引进欧洲的高端装备和电工电器产品,随着“渝新欧”回程班列的持续常态开行,重庆可望成为欧洲对华贸易的分拨中心。
铁路运输的时效稳定性,可以优化汽车品牌厂商以水运为主的供应链结构,因此,“渝新欧”与福特合作成功的范例,可极大地促进欧洲汽车工业东进重庆的步伐,助推重庆产业升级。
“渝新欧”国际联运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为渝新欧国际铁路制作的专题片“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纪行”,在2014年1月1日19时15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2013年7月至9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感知中国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联合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媒体,以及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电台、华龙网等市属媒体共31人,驾驶9辆国产车,沿“渝新欧”国际铁路所经各国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