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07

渡(拼音:d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指通过水面,后引申出通过、渡口等义。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形旁为水,表示其本义与水有关。声旁为度,表示其读音与“度”相近。从水从度会意,表示其本义指通过水面。

《说文》中解释“渡,济也”,《史记·项羽本纪》中“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都是用其渡水之本义。后引申为凡通过、越过之义,如《史记·高祖本纪》中“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即为此义。又由本义引申为渡口、摆渡处,如唐代王维所作《归嵩山作》中“荒城临古渡”,唐代韦应物所作《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都是此义。又通“度”,表过去义。也用作古州名。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渡

济也。从水度声。徒故切

说文解字注

(渡)济也。上文济篆下无此义。此补见。《邶风》传曰:济,渡也。《方言》曰:过度谓之涉济,凡过其处皆曰渡。假借多作度。天体三百六十五度,谓所过者三百六十五也。从水,度声。徒故切。五部。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渡

唐韵》《集韵》《韵会》徒故切。《正韵》独故切。并音度。《说文》:济也。《广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前汉·贾谊传》:度江河亡维楫。《集韵》:或作𣳥。

近义辨析

渡、度

在古汉语中,是先有“度”再有“渡”的,“度”和“渡”是古今字。“度”的本义指计量长短的标准,后引申出尺度、法度、限度等义,再引申出度过、通过之义,“渡”的本义就是承担了“度”字中通过水面这一义项。据王力《同源字典》:“在度过的意义上,‘度’‘渡’实同一词。后世分用,渡河不写作‘度’。”

在现代汉语中,“渡”和“度”都有表示由此及彼的义项。两者的区别在于,“渡”指与空间相关的概念,如渡海、渡轮、远渡重洋;“度”指与时间相关的概念,如度日、度假、虚度光阴。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丶(点)②丶(点)③㇀(提)④丶(点)⑤一(横)⑥ノ(撇)⑦一(横)⑧丨(竖)⑨丨(竖)⑩一(横)⑪㇇(横撇)⑫㇏(捺)

【写法提示】❶“氵”窄“度”宽,顶部“氵”低,底部“度”低。❷“氵”,第二点偏左,在横中线。❸“度”,“广”的点笔在竖中线右侧,撇笔伸向“氵”下;“廿”的左竖在竖中线,底横在横中线下侧;“又”,㇇和捺笔相交点与上点垂直对齐,捺脚收笔超出“广”右端。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