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7 13:29
乞乞仲象(?—约697年),亦作大仲象或太仲象,渤海国创立者大祚荣的父亲(一说与大祚荣为同一人)。世居粟末水(今松花江流域)。隋代末附于高句丽,唐灭高句丽后南迁至营州(今辽宁朝阳)一带,既受唐朝节制,又归地方统领。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无上可汗李尽忠与孙万荣率众反唐攻破营州,乞乞仲象率部众参战,被授大舍利衔。武则天为平息营州之乱,采取怀柔政策,封乞乞仲象为震国公。
大乞乞仲象(627年-699年):亦作大仲象或太仲象,姓大氏,名乞乞仲象,渤海国创立者大祚荣的父亲。
《五代会要》记载“高丽别种大舍利乞乞仲象,大姓,舍利官,乞乞仲象名也”,《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将他的事迹和大祚荣合并,《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录第三》称“高丽别种大乞乞仲象”。《新唐书》说他是粟末靺鞨人。高句丽灭亡后,舍利乞乞仲象徙居营州,696年, 契丹无上可汗李尽忠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反唐,乞乞仲象与靺鞨首领乞四比羽及高句丽馀部度辽水东徙,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则天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拒不受命,武则天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中郎将索仇将其击斩。乞乞仲象亦病死,698年大祚荣击败李楷固,兼并乞四比羽部众,建国自号震国王。
据1911年成书的《桓檀古记》记载,大仲象在高句丽为高句丽振国将军,661年,唐朝第二次入侵高句丽之时,大仲象在击退唐朝的入侵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渊盖苏文去世后,唐朝发动了对高句丽的第三次入侵,并于668年占领平壤。不过唐朝击败高句丽后并不能够控制高句丽故地。反唐复兴高句丽的运动发展迅猛。大仲象与其他的高句丽将领一起将高句丽的剩余部队在东牟山组织起来建立高句丽复兴政权(称国后高句丽)。大仲象对其他试图建立高句丽复兴政权的高句丽遗民给以了无数的支持。他所建立的反唐复兴高句丽政权为大祚荣日后建立渤海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乞乞仲象被朝鲜半岛的峡溪太氏(협계 태씨)奉为始祖。峡溪太氏据说是逃亡高丽的渤海国末代太子大光显的后裔。
渤海国(698年-926年,698年称“震国”,713年改称“渤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