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作家协会

更新时间:2023-07-25 16:53

温州市作家协会,前身是温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早在五十年代,温州文学活动就很活跃,人员有马骅、郁宗鉴、金江、洪瑞钦、陈冰源、侯百朋、沈沉、胡崇刚、张文彬等。

发展历史

筹备文协

文化大革命前,文学作为“阳春白雪”很少有人涉及,这段时间,张禹作为七月派诗人活跃在全国文坛,张文彬作为“工人作家”在浙江崭露头角。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文学热潮随之到来。白晖华、胡兆铮、陈督督是新时期温州文学的代表人物,作品频频亮相在省内外刊物。接着,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文化小说的兴起,为刘文起、许宗斌、倪蓉棣、朱月瑜、程绍国等提供了条件,创作了大量以农村、城镇为背景的“系列小说”。1982年第二次文代会前,文协有了筹备小组,除上述人员外,又增加了吕人俊、胡兆铮、张延彪、周纪宣、孙伟权、陈督督。之后成立温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选举马骅为顾问,吴军为主席,副主席为洪禹平、侯百朋、陈又新、渠川,吴明华、吕人俊任正副秘书长。

文协更名

1989年5月,文协换届,改名温州市作家协会。渠川为主席,吕人俊、刘文起、鲁娃、李涛、吴明华为副主席,叶坪为秘书长。1994年4月,作协在晏公殿巷医药公司会议室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主席人选暂缺,选举朱月瑜、吴琪捷、李涛、叶坪、许宗斌、胡兆铮、陈河为副主席,吴琪捷兼任秘书长。次年,补选朱月瑜为主席。1999年8月,作协在仓后总商会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朱月瑜连任主席,吴琪捷、李涛、叶坪、许宗斌、胡兆铮、程绍国、邢坚成为副主席,吴琪捷兼任秘书长。

温州模式

现实生活永远是创作的主题,近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新比较好的是钟求是。而另一些作者则潜下心来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许多社会问题也突出起来,而新闻通讯暴露了篇幅小、可读性差的缺憾,报告文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异军突起。鲁娃是温州这方面的代表,她的《中国小皇帝调查》、《青山白化》、《悲剧性别》(与人合作)等作品都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汤一钧、李涛、郭剑一等有关经济建设的报告文学也为宣传“温州模式”作出成绩。也是在这段时间,吕人俊、叶坪、高崎、李岂林以别具一格的诗歌特色,确立了自己在省内诗坛的位置。《诗刊》的“青春诗会”作为一 个标志性活动,被广大诗歌爱好者所认可,刘德吾、池凌云、简人参加了其中的三期。此外,苍南青年诗歌作者群也比较活跃。之后,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各个领域,外国文学的浸透,现代派创作手法在国内风行,很多人觉得不适应,纷纷淡出,激流而上的是写法上更自由更灵性的几位,陈河、王手、马叙、吴玄。

组织刊物

温州的文学评论力量比较薄弱,但吴其南的儿童文学研究和叶世祥的鲁迅研究都各有建树。八十年代中,浙江省作协独立建制,文学作品的评奖作为一个制度被固定下来。从1987年开始,至2000年已举行了四届,倪蓉棣的小说《误班》,杨奔的散文集《深红的草莓》(87-89届);王手的小说《火药枪》、金江的寓言集《金江寓言选》(90-92届);王手的小说《英雄末路》、朱月瑜的小说《鼋王》、唐 的诗集《蓝色的十四行》、刘文起、郭剑一的报告文学《世纪之路》、李涛(与人合作)的报告文学《温州形象》(93-96届);王手的小说《少年少年》、吴玄的小说《未城跳蚤》、唐 的评论集《翠羽集》、金江的寓言集《老虎伤风》、杨奔的散文集《霜红居夜话》(97-99届)获浙江省优秀作品奖。在此前后,尤文贵的小说《第三者》、陈康瑾的报告文学《他从密林深处走来》曾获浙江省文学艺术奖,李涛(与人合作)的报告文学《温州形象》获浙江省鲁迅文艺奖,程绍国的小说《逝者如斯》获《中国作家》杂志小说奖,鲁娃、郭剑一的报告文学《太阳和月亮的对话》获《青年文学》杂志报告文学奖。

选刊作为一种推荐形式,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欢迎,从1981年开始,被《小说月报》转载的有:何琼玮(与人合作)的小说《接到讣告之后》、张执任的小说《鱼眼钮扣》、钟求是的小说《诗人匈牙利之死》《社会关系》、吴玄的小说《虚构的时代》;被《小说选刊》转载的有:吴玄的小说《玄白》《虚构的时代》、钟求是的小说《秦手挺瘦》;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的有:哲贵的小说《音乐课》。其中钟求是的小说《社会关系》《秦手挺瘦》、吴玄的小说《玄白》还曾入编《中国年度最佳小说精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