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动效应

更新时间:2022-08-25 15:47

游动效应,在完全黑暗的背景中观察一个固定的亮点时,由于眼睛自身的微弱的不随意颤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这个定点在运动。

简单解说

双眼保持静止不动的盯着前面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你会发现注视点漂动起来。在完全黑暗的室内注视着一个固定的光点,光点也会发生‘移动’。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做“游动效应”,也叫“自主运动效应”。这种现象是因为背景上没有任何参照物,而使人无法确定其是否稳定。但此种现象的机制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

历史事件

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M.Sherif,1935)通过“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的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发现群体特有的、并为其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是社会规范,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

生活趣事

尽管在科学上“游动效应”尚未得出理想的解释,但并不妨碍我们讨论这一现象在生活当中的有趣体现。比如,你对自己的情人总该是再熟悉不过,她的一颦一笑都了如指掌,但某一天,你可以“超近距离”地注视对方的脸庞,一分钟之后,你就会发现——对方突然变得不认识了,变得十分的陌生,好像完全是一个不认识的人。你会感到不可思议,再仔细端详对方,那种“陌生”的感觉又消失了。我们只好承认这是自己神志一时“恍惚”的结果。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这就是“游动效应”发生的某种作用。由于你平时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对方,因此对某人的相貌印象就是一个大概轮廓,但是进入到一个不熟悉的近距离,眼睛在某个部位停留的时间不可能很长,它自然地要产生偏移,去注意另外的部位,你地视觉印象里全是这些“支离破碎”的局部印象,难以把它们“复原”为一个整体,即使进行“复原”,也是跟实际有很大差异的。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突然产生“陌生”的感受,是很正常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