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3 16:50
游记文,一种模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写山川胜景、自然风光为题材,写法多种多样,或寓情于景,或寓理于游。记述游踪和对山水风光的感受,是游记文的基本内容。
历史
中国魏晋以前,自然景物描写只是抒情诗文和某些铺叙苑林辞赋作品的附庸,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某些专门记写游历山川胜景的文字,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慧远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等。而游记体文学的真正出现并趋于成熟乃在唐代。
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因参加政治改革而遭迫害,被贬官永州司马。在永州(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的10年间,他到处搜奇觅胜,以简洁清隽的语言刻画了所到之处的奇特秀丽的自然风景,写有“永州八记”,成为中国早期游记文的典范。
在宋代的游记散文中,开始出现了借记游踪、写风景而说理的倾向。如王安石曾携亲友游褒禅山(安徽含山县北),撰有《游褒禅山记》一文。这篇记文在写景的同时,还借题发挥,表达了治学上的一些深刻道理。苏轼的《石钟山记》也有类似的性质。作者在记文中叙写了自己探访石钟山的经过,重点写由于身临其境的实际观察,才切实辨明了石钟山命名的缘由,从而想到凡事必须经过调查,绝不可主观臆断。两文皆把写景、记游与说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独具特色,成为游记文的名篇。
南宋以后,还发展起一种日记体游记,即以日记体的形式记行程、写游踪,内容包括写景物、记古迹、叙风俗、作考证、抒情怀、咏史事,往往既有文学性又有史料价值。如范成大的《吴船录》、陆游的《入蜀记》等,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更是这方面的名著。
明、清是山水游记文大量产生的时期,多数明、清人的文集中都有游记文。晚明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清代古文家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被视为名篇。游记体散文一般文学性都比较强,也有某些游记文主要着重水文、地貌等方面的考察和地理沿革方面的考证,实际是舆地学著作,并不属于文学游记的范畴。还有大家所熟悉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内容属于虚构,是以游记体的形式表达某种社会理想之作,也不属游记文类。